藏在“惩戒”里的教学智慧

2019-03-03 13:22陆生宁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踢球惩戒笔者

陆生宁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教育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中,对违纪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德育处总有一个教师像“噩梦”般的存在。笔者在学校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分管全校的学生德育常规管理工作。时常有些年轻班主任、科任教师管不了的学生会送到笔者这里,家长管不了的也会求助笔者。他们总认为笔者很厉害,不管多调皮的“小鬼”送到笔者这里都能搞定。

笔者有个制胜的法宝,那就是“惩戒”。在一片赏识教育声中,“惩戒”似乎成了禁土。“惩戒”和赏识就像磁铁的两极一样无法完全剥离,没有“惩戒”就没有赏识,反之亦然。“惩戒”中的“惩”字,是一个组合字,上下结构,“征”在上,“心”下,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正心”的意思,故而,“惩”的实质是征得人心。在教育教学中善用“惩戒”,巧用“惩戒”,教育才能趋向完美。

一、“契约惩戒”,是自我发展的良机

四楼的平台很小,是高年级学生课间休息活动的场所,不具备踢球的条件。笔者在全校集体晨会上苦口婆心地强调过很多次,绝对不允许在平台上踢球,因为很危险。但仍有学生置若罔闻。午间的护导教师把这群不听话的学生送进了笔者的办公室。贴在额前的头发湿答答的,顺着鬓角滚着热气腾腾的汗珠,身体燥热的他们将惊慌都写在了不安的眼神里,我们之间注定有一场掰腕子般的“博弈”。

笔者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直接轻描淡写地问,要不要通知家长呢?他们一起摇头。再问,要不要通知班主任呢?仍一起摇头。追问,要不要集体晨会通报批评呢?还是一起摇头。三问中明确暗示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及处理这件事的方向,而笔者等的就是他们的摇头。

继而笔者换了个口气,慢条斯理地问:“那我怎么办呢?在全校强调那么多遍不允许在平台上踢球,对于你们而言这是个单向的、无回路的信息。如果不处理你们,老师怎么向在平台上正常休息的同学交代呢?怎么向楼下的学生们交代呢?怎么向护导老师交代呢?那应该请谁来一起管呢,家长还是班主任,还是全校同学一起来监督呢?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笔者一连串的疑惑似乎让他们更慌张了,他们面面相觑,压根儿没想到笔者有这么多的困扰和难处。

这时,有学生开口主动承认错误,有学生求笔者给他们改过的机会,有学生保证不再在平台上踢球,有学生向笔者道歉,看笔者迟迟不表态,有的学生急得红了眼圈。

接下来,为了让笔者相信他们是真心改过,为感谢笔者不告状、不通报的“仁爱”之举,为了杜绝四楼平台再有此类事情发生,经过商量,我们以协议的形式写下了这样的约定:足球没收,暂由笔者保管。他们需做到三点:第一,保证不在平台上踢球;第二,分组进行管理平台半学期,监督提醒大家不在平台上踢球,不在平台上追跑哄闹;第三,每个星期一大课间由其中的一名学生向笔者汇报一周平台管理的情况。如果能做到,一个月后还给他们足球;半学期后还给他们签写的协议书,管理撤岗。愿意继续申请自主管理岗位的,一学年以后,颁发学校“能豆豆自主管理志愿者证书”。倘若半学期中,三点协议中有一点做不到,将全校通报批评,请班主任、家长介入教育,学期结束通知班主任老师“评优”一票否决。

一学年后,他们拿走了足球和协议书,分管校长在学期结束表彰会上给他们颁发了“能豆豆自主管理志愿者证书”。毕业后,他们只要回来,一定会到德育处来看笔者,有时也会问,平台上还有人踢球吗?这时笔者往往笑而不答,暗想,能不踢吗?不过,只要抓几个像你们这样的“小坏蛋”看着就好了。

一纸协议,看似是违纪的“惩戒”,是不可逾越的雷池,更是改正的机会,是行动的指南,是自我实现的目标与动力。如果学生不犯错误,教育也就不存在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抓住教育的契机,借用“惩戒”的教育手段,也可以成为他们的设计,让他们管理,给他们展示的最佳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契约”惩戒都是要历经一段时间的,过程中要及时反馈与正向引导,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后果惩戒”,是自我矫正的戒尺

下雨了,临时改为室内体育课。笔者进教室时,眼保健操的音乐已经响了,有一名学生整个人窝躺在椅子上,翘在课桌上的腿抖个不停。體育委员站在他身边,脸色铁青,他用肆意的目光挑衅着。周围的“吃瓜群众”一边随着眼保健操的音乐用手在脸上胡乱地画着圈,以便应付着随时来检查的校执勤员,一边眼睛半睁半闭地偷瞄着他们,关注着事态发展,生怕错过刚开场的“好戏”。

体育委员愤愤地告诉笔者,他就说这样坐最舒服,就是不肯把腿放下来,笔者对体育委员笑了笑,摆手示意其回座位。笔者笑着对他提出要求,既然这样坐很舒服,腿就不许放下来,这节课就这样坐着。如果不听话,或者中途把腿拿下来了,放学就留下来等家长进教室接。他犹豫了一下,把原本刚刚抬起的腿又放在桌子上了,环视着周围,满脸的不在乎。

眼保健操结束后,笔者正常上课。大概5min后,他的表情已经不再轻松自若了,笔者视而不见。又过10min左右,他举手示笔者,痛苦不堪地说背酸腿疼得厉害,实在坚持不住了。笔者点头示意他可以把腿放下来,转而继续上课。临下课前,笔者请他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了下,腿放下之前身体的真实感受,顺便用三言两语渗透了一下不正确的身体姿态与肌肉代偿的关系,然后宣布了下课。从学生们惊愕的表情中,笔者知道自己又把他们给“征服”了。处理这样的事情不想花太多的时间,也觉得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恶人”自用“恶招”治,尝到苦头自然就不会再犯了。不耽误教学,健康知识也随风潜入,更能给其他孩子起到警示作用。

学生有些行为看起来是错误的、不恰当的,究其本质是下意识的“自我”表现。不必上纲上线地去纠缠谁的对错,用承担后果的“惩戒”手段让学生更能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惩戒要做到适可而止,切记不以惩罚、体罚为目的。

三、“规则惩戒”,是自我约束的准绳

在体育课的练习中,有些细节反复强调几遍收效甚微,这时笔者会毫不犹豫地用“小伎俩”“惩戒”他们一下。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迎面接力的时候,练习中都能做到右手送棒、右手接棒、错右肩跑过,可是一到教学比赛,就会有人忘记,怎么强调也没用。重新宣布比赛规则,凡是在比赛中,做不到按右手送棒、右手接棒、错右肩跑过者,本组的名次不但取消,而且暂停一轮。结果就是,犯错者自己不敢再大意,伙伴更是相互提醒,比赛变得更加安全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约束不当的行为,就要有针对性地立规矩、讲规则。使用“规则”惩戒,要规则在前,惩戒在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萌发出把一些教育教学中的“智慧”写下来的想法,于是就在本子上列出了很多“智慧”,没有严谨的逻辑体系,只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口气写了十几个。如眼睛里的智慧、头势里的智慧、手势里的智慧、微笑里的智慧、距离里的智慧、空间里的智慧、声音里的智慧、哨音里的智慧、队形里的智慧、沉默里的智慧、期待里的智慧、惩戒里的智慧、赏识里的智慧、讲解里的智慧、提问里的智慧、示范里的智慧,等等。写后突然意识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提炼,教育中智慧就无处不在。

猜你喜欢
踢球惩戒笔者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老师,别走……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这脑洞开的,还能不能好好踢球了
像梅西那样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