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深度思维的体育学习”的思考与认识

2019-03-03 13:22陈飈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运球体育教师深度

陈飈

一、深度学习是改变“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现象的有效途径

笔者经多年教学实践观察发现,小学阶段的體育教师,无论男女老少,均在体能、技能上比小学生有一定的优势,容易使学生产生崇敬乃至崇拜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而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体育教师的这种体能优势在快速发育的学生面前几乎已丧失殆尽,如果一味地靠教师的地位优势来命令和调动学生,而没有从智力和思维上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那么,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就成了必然。

在2004年版的《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提出,“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紧密结合”是体育学科的特征之一,并将这一理念加以落实和贯彻至今,收效良多。其特征就是:伴随着挑战学生思维活动的身体练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自我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

1.深度学习是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学习路径

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借鉴而来的学生深度学习,具有高认知、高投入、情境化、反思性4个关键特征:基于理解基础上的高认知,需要对以往教学内容吃深、吃透;要求全神贯注地高投入,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设计,需要师生双方可以良好的沟通并相互理解;倡导高阶思维的反思,则在融于评价的同时,极大地挑战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2.基于深度学习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新起点

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的深度学习,如果也能切实体现高认知、高投入、情境化、反思性的特征,学生又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体育课?可喜的是,在2019年长三角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论活动中,开始形成了来自于长三角地区或大或小的有关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的“浪潮”。

3.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体育教学是新时代体育教师的新挑战

深度学习是教育变革和发展的产物,面对教育变革的新形势、新变化,体育教师是否已经做好了思想上的认识以及行动上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准备,是新时代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命题、新挑战。

二、体育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具有独特的优势

体育教学在体现深度学习高认知、高投入、情境化、反思性等关键特征方面,有以下独到的优势:

1.学习认知阶梯化

与文化类课程学习过程不同的是,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的掌握程度制约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由度。但正是这种看似被束缚的自由,成了挑战学生体能和思维的学习阶梯。

本次活动中,水平四(八年级)《正面双手垫球》一课,教学重点是在移动中形成正面迎球姿势垫击来球,教学难点是准确判断,快速移动。为此,教师创设了层层递进的学习情境,首先让学生体会移动抛接球、移动垫固定球,其次让学生一抛一垫、半场地循环垫球,最后让学生两人和多人合作垫球。与一般课堂不同的是,上述多个内容的衔接是由学生自我判断后逐级进阶的。练习中,有的学生简单进行了几次移动抛接球后,就进入了一抛一垫;而少数几个移动垫固定球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在这一环节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而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水平,先后进入到合作垫球环节。这种自我判断,就是对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自我认知。所以,一个小小的分层和自我评价,使深度学习的状态跃然而出。

2.学习投入自动化

学生体育学习的投入状态,是许多文化类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因为从站在操场上的那一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状态已经一目了然。

本次活动中,水平三(五年级)《技巧:肩肘倒立》一课,教学重点是肩肘倒立技术中“一撑、二夹、三绷直”动作要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完成肩肘倒立时动作到位、平稳、挺拔。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教师在课的热身阶段巧妙地设计了“蹦蹦车”“仰卧穿鞋”“蹬车轮爬山”“水上芭蕾舞”等小游戏,渗透了“撑腰、夹肘、绷直、挺拔”等动作要点的体会练习;学练阶段,教师借助“箭头贴”作为辅助练习标志,时刻提醒学生练习时脚尖要绷直,对于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及时给予“大拇指”鼓励,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做好了情感升华和思维训练。体操类动作的学习需要一气呵成,而该课中,教师将学习内容、要求、评价全程贯通,使学生能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在动作技能形成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过程中,用学习投入的自动化,达成动作技能掌握的自动化。所有后续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的投入高,就在于课的导入部分教师演示了最终需要达成的完整动作。这样一个导入,使学生能瞄准目标,对前导动作的学习始终全神贯注。

教师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跟着教师“转”,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如果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跟着学习任务“转”,这样的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才会实现真正的蜕变,跟上时代的节奏、步伐和要求。

3.教学情境自然化

体育学科的教学情境,可以借助场地、器材、媒体等手段,在教学还没开始之前,就可以营造或创设完备。

此次活动中,《武术:动作组合》一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感受到武术的魅力,重难点分别为“出手快”和“体现武术的精气神”。为突破“出手快”这一较为抽象的重点,场地上布置了十多个“不倒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在最短的距离范围,将不倒翁打倒”的要求。这样,很多类似的武术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寸劲”和“精气神”一下子就变得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了。

4.学习反思及时化

水平四(八年级)《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教学重点是变向换手,降重心、蹬转护球加速跑;教学难点是动作要连贯协调。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在主题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安排了复习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以及直线、左右移动中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体前变向运球的熟练度和体前变向运球时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随后利用教具器材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以及在防守下做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紧紧围绕课的重点,以小组练习的方式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加强动作过程中变向换手、蹬地跨步、侧身探肩、加速超越的动作意识训练。最后在实战运用中,要求灵活地运用技术,依次提高动作连贯协调能力。

在每个环节的转换和衔接过程中,学生对动作进行观察后,要先用语言向同伴描述,再用学过的动作由浅入深地进行展示。在这样的展示、演练过程中,学生不仅有对动作的深刻理解,对体育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也因此,八年级中学生在操场上表现出的学习投入程度丝毫不亚于小学生。

长期以来,由于较注重教师的教,而相对忽略学生的学,造成一代代学生“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即便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局面的改观也不容乐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即时评价,主要表现为对“体能”“技能”的观察、评价较为普遍、到位,但对学生体育学习时思维水平的评价缺少相应的指引。

三、观察体育教学中是否实施深度学习的3条路径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是否实施深度学習,可以通过明、暗两条线加以观察,从而感受到执教教师是否真正具备开展深度学习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其中,所谓明线,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写清楚、教学过程中上清楚、教学评价中讲清楚;所谓暗线,就是教学设计中没写清,但教学过程中有体现,教学评价中若隐若现。

1.是否在教学设计中体现

观察深度学习具有的高认知、高投入、情境化、反思性4个关键特征是否在教学设计各类文本中体现,是反映执教教师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本路径。上述4个关键词,未必需要原汁原味地呈现,但在教学设计的各环节,需要能够一一对号入座。如,水平一(二年级)《篮球:多种形式的抛接球练习方法3》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对“真情境”的描述跃然纸上,无论是基于篮球巨星姚明的导入,动感的篮球热身操、不同方式的运球,让学生们充分与篮球接触,或是熟悉球性的环节设计,等等,这些方面都有着教师自己的思考和安排。由此,关于深度学习的认识与研究,已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体育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向。

2.是否在教学实践中实现

观察深度学习具有的高认知、高投入、情境化、反思性4个关键特征是否在教学实施各个环节中体现,是体现执教教师教学智慧和教育能力的基本路径。

仅有书面设计的“纸上谈兵”显然不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较为可惜的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一些创意和设计,在文本中却找不到踪迹,长此以往,这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智慧,仅仅只能停留在经验阶段,而上升不到可供其他教师借鉴和复制的知识乃至理论层面。本次活动中,水平四(九年级)《篮球后转身换手运球突破》一课则做得较好。该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主教材,通过自主探究、示范讲解、徒手练习、原地练习、防守+练习、组合练习等不同形式来发展学生控球能力和体能,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而且帮助学生牢固地树立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堂上,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篮球技能经验的高认知、高投入状态,结合篮球练习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在学练中积极纠错、改进的反思性学习,使观摩者一目了然,这就是深度学习的实践。此外,教师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不仅在文本设计中有体现,也始终贯穿在其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该课一定程度上代表性地体现了长三角地区体育教师对基于“健康第一”的深度学习的认识水平。

3.是否在教学评价中凸显

能在教学评价中引导学生反思是执教教师教学艺术和教育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

能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反思的评价,绝对不是简单地对某一个动作学习作一个“好”或“不好”的判断,也不是对某一个学习团队作出集体性的论断。它应该是个性化及在反思后自我修正与改进的学习依据。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时时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交织和融合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将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及时互动与互现的教学流程。就低龄学生而言,当众表扬或许能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但对身心发育都处于敏感期的中学生来说,教师将他们的错误动作在班级其他学生面前加以纠正,可能造成其对体育一辈子的抵触。在《武术:动作组合》一课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大型教具“不倒翁”的摆动幅度,引导学生体验武术“精气神”中的“寸劲”,既能使学生直观了解自己发力的状况,又不使这种评价的状态固定显现在他人面前。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又较好地起到了评价激励和引导反思的功能,使学生知道每一次该如何在前一次动作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发力程度。所以,外显的体能、技能,尽可能以扬长避短为主,而隐而不露的深度学习,则成为学生判断自己体育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内在动力。

猜你喜欢
运球体育教师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完形填空一则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双人运球”乐翻天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