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练、赛”的思考

2019-03-03 13:22熊会安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动作技能

熊会安

作为一名普通体育教研员,笔者认真观看了来自河北、广东和广西3位优秀体育教师带来的精彩小学足球展示课。3位教师较好地呈现了当前小学学段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学、练、赛”,做到了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那么“学、练、赛”到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价值?体育教师又该如何利用“学、练、赛”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在此,笔者从以下3个方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点儿感悟。

一、“学”“练”“赛”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练、赛”作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三者应是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不能孤立存在,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在实际操作中三者可以是可随时切换的关系,既可以学中练、学中赛,也可以练中学、赛中学。“学、练、赛”对体育技能及技战术等的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那么,“学、练、赛”作为一个较为开放的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所承载的使命和发挥作用的依据从何而来?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

(一)符合教学整体论的原则

整体论者强调的整体性是由部分组合而成,但此整体性有其独立的地位,不能还原成部分的总和。因此,整体论重视3种特性:一是整体虽由部分所组成,但部分却是在有秩序、相互关联的情形下构成整体;二是整体一经形成后,整体即多过部分的总和;三是整体优于且先于部分的性质,即因整体性才使部分得以具有意义。

“学、练、赛”作为一个和谐的统一整体,在新时代的体育教育教学中不可分割而独立存在,为此,我们应强调三者在内容上的一致性,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运行。“学”是“赛”的基础,“赛”是“学”的延伸,而“练”则是两者之间有力的桥梁和整个教学过程良性运转的保证。所以,只有把教学需要回归到整体论上,按照教学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去理解“学、练、赛”的管理与实施,才能更好地贴近教学的本质与真实。

(二)符合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将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学科核心素养自然就成为体育教育教学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学、练、赛”是一个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输入”“加工”和“输出”3个方面的具体实施,让学生在学会、会学和会用的一个逐步递进和深入的过程中具备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能够综合地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包括跨学科理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符合學科的性质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体育学科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身体活动的方式来获得肌肉本体感觉的运动认知性学科。所以,无论是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还是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学说关于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和自动化过程),都需要通过教学中的“学、练、赛”予以实现和具体落实。

二、如何体现新时代要求下的“学、练、赛”

“学、练、赛”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战术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练、赛”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应该更加符合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在“学、练、赛”的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抓住育人的方向,抓住学科的本质,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具体而言,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体现以下5个方面。一是在学习目标上要体现育人功能,要有保证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一种多维度的、跨学科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三是在教学组织上要根据学生的差别进行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四是在学法上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五是在教学环境上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因此,要保证组织学生精准地学、高效地练和针对性地赛。

(一)精准地学

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强调精讲多练。也就是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最后靠不断练习去巩固所学的内容。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及相关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作准确诊断,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对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体育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知识、技能前后之间的联系。新知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建构,离不开以往知识作为基础和铺垫,需要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主动地学习,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完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加工。

2.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实践证明,单方面的刺激很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体育教师需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去刺激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观看、倾听、触碰、表现、想象、体验、探究和感觉信息,快速地在他们大脑中形成动作技能的表象。

3.合理运用语言。丰富而又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语言在提高学生的认知上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又能让学生的大脑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兴奋水平以接受刺激;在一些技术动作的讲授上,体育教师可以用精练的语言(如把技术动作要领编成歌谣、顺口溜或者提炼出几个简单易记的字词)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

4.简化知识、技能的表征。知识讲授中,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挂图或者多媒体等,将技术动作要领及运动的轨迹更为直观明了地表现出来,突出重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

5.控制知识容量,形成知识组块。过多的学习内容不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于理解学习的内容。为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控制教学的知识容量,并且尽可能地把一些零散的学习内容形成有所关联的知识组块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后面的练习提供理论保证。如,把一些技术动作相关的文化、技术特点、规则要求等尽可能放在一个组块里对学生进行整体讲授。

(二)高效地练

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掌握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实现练习的高效,笔者认为要从练习内容、练习氛围、练习分组、练习分层、练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考虑。

1.练习内容要丰富多彩。单一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育人目标,也无法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练习的积极性,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对学情和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后设计出形式多样、有层次和较为系统的学生学练内容。如,广东省选送的《足球控球游戏》一课中,执教教师通过各种平衡、协调与灵敏控球游戏的综合练习,不断改善学生感觉统合功能,提高他们神经系统反应能力和指挥肌肉、关节的机能,有效发展学生身体运动能力,在培养学生球感、提高学生控球能力等方面效果明显。

2.练习氛围要民主和谐

民主和谐的氛围营造是拉近师生情感距离的有效途径,是保证教学任务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认真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练内容。如,河北省选送的《足球及体能练习》一课中,执教教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对学生身心特点的准确把握,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教学氛围。执教教师教学语言丰富、幽默、亲和,且练习内容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学练,实现了高效的教学,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3.在练习分组上要结合实际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使之符合教学的指标要求,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应进行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小组长或体育骨干的作用,使技术动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能为学生所掌握并巩固,为后面能够顺利进行比赛打下基础。在分组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分组。对于技术动作简单的内容可以进行异质分组,并根据场地大小、器材多少和学生数量多少进行合理分组;对于难度较大的教材内容,为保证练习的有效和易于管理,可以进行同质分组,以避免因为频繁调整和摆放器材而影响练习的节奏与进程。如,广西选送的《足球向后拉球》一课中,执教教师在提升动作运用环节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了合理分组,让学生在消极防守、积极防守层次递进的攻防练习中不断体会和强化向后拉球技术,既提高了练习密度,也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技术运用的时机把握。

4.练习分层要区别对待

当遇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运动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别时,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在练习内容、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得到技能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体育的情感,保证练习的兴趣与效果。

5.练习评价要有针对性并富有实效

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学练要求也应有所区别。对待能力较弱的学生,评价更多时候是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和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去不断树立他们学练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练习动机;而对待水平较高的学生,评价更多时候应关注如何让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动作练习更加精益求精,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帮助教师参与课堂的组织管理,帮助体育后进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等。

(三)针对地赛

从狭义上讲,“学、练、赛”是一个动作技能及技战术形成的有效途径,三者应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學”靠“练”巩固,“练”靠“赛”提升,而“赛”又得靠“学”再次丰富,三者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为此,发挥“赛”在整个学练系统中的作用,就应让课堂的“赛”体现不同的情境和层次,既有活跃气氛的“赛”,有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赛”,也有体现在学生掌握一定技战术后高水平的“赛”等。如何“赛”得有针对性、“赛”得合理和“赛”得有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所教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设计安排与组织,从而让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和相关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同时也能通过比赛获得的多次成功建立起相对牢固的自我效能感,从而能够不断激发他们自我挑战的自信心。如何组织有效有趣的赛,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3点。

1.根据运动技能的特点,设置不同情境的比赛

根据运动技能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开放式运动技能和封闭式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时应根据运动技能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比赛情境。对于开放式运动技能(如足球、篮球、排球),可采取小场地局部赛和正规场地的标准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巩固所学单个或组合技术动作并合理运用技战术;对于封闭式运动技能(如韵律操),可以开展挑战赛、组内赛、组间赛,如体操项目可进行技术动作的个人赛,也可以进行小组创编赛。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比赛规则让比赛更为有趣。如,在篮球3V3比赛中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得分规则以增强比赛的趣味性。

2.根据教材教学进度的情况,设置不同内容的比赛

在学习某项动作时,不可能一两节课就学完,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因此,在相应教材的每次课中因为所教内容及其重点不同,组织学生竞赛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如,在学习封闭式运动技能时,由于完整动作技术没有学完,可以就所学动作技术进行展示与评比,让学生比一比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对于开放式运动技能,除了组织学生进行单个动作技术的比赛,还应把所学单个动作技术作为小组赛的重要评价内容。

3.根据学生技能掌握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比赛

对于不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在练习时要进行分层,比赛时也应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比赛,既让学生赛有余力,也让整个比赛能够赛出水平、赛出趣味,如可以通过“进阶”和“降阶”的比赛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层级的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和巩固相关技能与技战术。

三、“学、练、赛”的注意事项

(一)“学、练、赛”的时间分配要科学合理

如果不从“学、练、赛”之间的交叉性考虑,而是仅从技能学习的递进性考虑,那么,三者之间的时间比应该从学习内容的性质、学习的阶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整个教学的主次分明,让学生学得好、练得实、赛得准。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上,“学”的时间应相对较少,这是课堂精讲多练的体现,也是对学科要求把更多时间放在练习和比赛上的体现。因此,体育教师要更多地关注练和赛的时间。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让比赛时间更接近于练习时间,避免学生重复练习简单的动作而感到枯燥;对于难度稍大一些的教学内容,练得时间应多些而比赛的时间可相对少些,以保证学生比赛的质量;对于涉及技战术方面的内容,应该练的时间少而赛的时间长些,体现赛中练、赛中学的理念。

(二)体现完整的教学育人过程

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种学科文化,体现一种育人视野和教育情怀。“学、练、赛”是全面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在“学、练、赛”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应在“学、练、赛”的教学体系中让学生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为载体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远大的志向、批判性的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场地布置、器材摆放要安全合理

场地设计规划合理、器材摆放规范有序的练习环境对“学、练、赛”的教学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够在视觉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练的欲望,也能较好地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此外,合理的场地布置和器材的摆放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程度、学生的高效练习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同时也应把备场地、备器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动作技能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下一个动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