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启原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兴旺”排在总要求五大方面之首。201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粮食产业是极其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之根基、民之根本。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虽然连续多年获得丰收,但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要积极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解决好人民群众吃饭问题。大力发展广西香米产业,加强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合作,着力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大米,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粮食需求,确保饭碗不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要端好,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基础、核心和关键,没有产业的兴旺就没有乡村的振兴。产业薄弱一直以来是我国许多乡村发展的“软肋”,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短板”。作为广大乡村主导产业的粮食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长期快速发展,整个粮食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效益低、竞争力不强、丰产不丰收等。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兴农,而香米产业是优质产业、绿色产业、高效产业。发展广西香米产业,增强粮食产业主导地位,培育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实现粮食产业发展现代化,推动“四化”同步和协调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粮食安全问题不但包括粮食生产安全,还包括粮食质量安全等。多年来,我国经济虽然长期保持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我国严格坚守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却忽略了保护农村耕地的质量红线。全国许多农村地区土地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非常严重,导致粮食质量不佳、重金属超标等,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很大,造成有的乡镇连续19年的征兵没有选出一个体检合格的兵员。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广西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富硒土壤耕地面积巨大,大米品质十分优良,大力发展香米产业,不但可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优质粮食需求,还可以从更高层面维护我国粮食战略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对美好生活追求日趋强烈,对日常粮食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粮食消费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从“温饱型”向“健康型”转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有机食物消费量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但目前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粮食产业发展主要矛盾。中国市场对进口高品质食材需求量越来越大,“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等问题压力很大。大力发展广西香米产业,引导农民种植水稻优良品种,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粮食需求,不但可以确保人民群众“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还可以破解粮食“丰收不丰产”难题,有效促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我国精准脱贫已经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而产业扶贫是助推脱贫攻坚实现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截至2017年底,广西还有贫困人口250多万,脱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艰巨。水稻产业是广西乡村主导产业,香米不但市场需求巨大,而且综合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大力发展广西香米产业,创新发展水稻休闲观光旅游,推动香米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香米产业打造成为广西农村脱贫致富重要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但可以拓宽贫困户经济收入渠道,还可以实现贫困户长期可持续脱贫,有力助推广西乡村精准脱贫攻坚实现。
东盟是世界大米重要主产区之一,“国际粮仓”地位十分明显。但是由于水稻育种和种植技术比较落后,东盟水稻整体生产水平仍然偏低,受国际粮食市场变化影响很大,深受国际粮价暴涨暴跌之害。而中国不但国内粮食消费市场非常巨大,而且水稻优良品种、水稻种植技术、水稻农业机械等深受东盟国家热烈欢迎,中国—东盟粮食产业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历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上,许多东盟国家代表都表达和中国加强粮食产业合作的浓厚兴趣。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田林相接、气候相近、语言相通,在开展中国—东盟粮食产业合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广西香米产业,可以积极推动中国—东盟粮食产业合作。
广西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夏长冬短,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稻米产区。广西全区纬度较低,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广西全年气候温暖,季节变化不太明显,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降水量季节变化不均,是中国降水量最丰富地区之一,广西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区甚至多达2000毫米左右。广西具有丰富的热量资源,为各地发展两熟水稻提供了有利基础条件。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而中部地区郁江平原、浔江平原和玉林盆地等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广西重要的水稻主要产区。广西全区每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稻谷年产量达1200万吨以上,其中优质稻谷年产量300万吨左右。
广西香米米粒细长、米味香醇、口感柔软、营养丰富,素有“北有五常稻花香,南有广西晚百香”之美誉。广西优质稻谷品种主要有油粘、丝苗、香糯等系列,包括“百香 139”“丝香粘”“马坝银粘”“油粘 8号”等几十个品种,晶莹剔透,品质上乘,煮饭香软,香甜可口,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广西每年生产的优质稻谷除了满足本地消费以外,仍有100多万吨畅销广东、海南、港澳、福建、上海等地区,在当地批发市场和超市上占有一定分额,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百姓认可度。粤港澳地区对广西优质稻米尤为青睐,当地许多消费者把广西香米作为日常粮食消费首选。广东许多知名品牌优质稻米普遍需要广西香米作为主要配米,广东中粮米业每年都大量抢购广西优质稻谷作为其品牌大米原料。
广西生态环境非常优美,农村土地基本没有污染,连片富硒土壤耕地面积很大,发展香米产业潜力非常巨大。广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农业耕地本来没有受到工业污染,是我国主要生态环境优美地区。国家地矿和环保部门调查发现,广西是我国最大的富硒地区,富硒土壤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而科学研究表明,硒具有防癌、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微量元素,被科学家称为“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而广西作为世界长寿之乡,全区百岁老人密度居全国首位,这与具有特大连片富硒土壤区域密切相关。目前世界硒资源十分匮乏,全球缺硒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我国也是属缺硒国家,多达22个省份缺硒,全国70%以上人口生活在缺硒地区。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为大力发展广西香米产业,打造“广西香米”全国品牌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广西拥有较多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质大米品牌等一系列香米品牌,香米加工企业能力较强为发展香米产业提供基础条件。目前广西“古辣香米”“上林大米”和“东津细米”等已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区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质大米品牌数量排在全国前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只是一个名称或符号,更是一种集体的、无形的、独特的优势资源。广西还具有“武宣大米”“象州香米”“贵港硒米”等几十个具有广西区域性特色的大米品牌,拥有19个大米产品获全国“放心粮油”称号和59个大米产品获“广西放心粮油”称号。广西现有大米加工企业230家,稻谷年加工能力达600万吨,为大力发展广西香米产业提供了扎实的加工基础。
近年来,广西积极发展香米产业,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水稻优质品种,大力推进全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产业基础。一是每年在直补订单粮食收购计划中安排30万吨左右计划用于优质稻订单收购,积极调整优化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切实增加优质稻储备规模。二是通过粮食收购价格引导农民种植水稻优质品种,按照不低于普通品种价格的105%实行优质优价收购优质稻谷,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水稻优良品种的积极性,“百香”“丝香”“兆香”等“广西香米”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2017年水稻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增加100万亩以上。三是成立广西香米产业联盟,推动广西香米产业抱团发展,不断提升广西香米市场竞争力。2017年9月,由广西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企业牵头,以区内规模较大、基础较好、诚信度较高的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为发起单位成立了广西香米产业联盟,在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上,7家来自广西香米产业联盟成员的粮油企业产品荣获大会粮油产品展金奖。四是积极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广西制定出台《“广西好粮油 广西香米”团体标准》,开始实施“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行动,目前,“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已经获得国家批准,凡是符合《“广西好粮油 广西香米”团体标准》技术标准的粮食企业都可以无偿使用“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有效地促进了“广西香米”购销两旺,2017年,广西香稻收购价最高达2.47元每市斤,同比提高24.9%,比普通晚籼稻收购价高0.77元,大大增加了农民种植水稻优良品种收入。
尽管广西大米品牌有200多个,广西优质大米在广东、海南、港澳等地区同行业和消费者中享有相当高知名度,不少优质大米品牌已经具备打造精品名品的基础条件,但是受产业政策、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单个品牌大米规模较小、优质大米品牌比较杂乱,许多不同大米品牌却都在经营同一品种优质大米,没有形成广西区域优势并叫响全国的广西香米知名品牌,无法真正获得品牌实惠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广西虽然拥有大米加工企业230家,稻谷年加工能力600万吨,但非常缺乏大型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只有1家。全区大米加工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加工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大米生产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不高,产品品质层次较低,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导致大量优质稻谷流到区外其他粮食加工企业“作嫁衣裳”。
目前,广西优质稻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四分之一,优质谷年产量约为300万吨,但优质稻谷品种繁多,包括“百香139”“丝香粘”“马坝银粘”“油粘8号”等一系列品种几十个,而优质高产稻米品种较少,全区没有形成高产优质而又深受农民和消费者一致欢迎的优势品种,无法形成单一优质稻种植生产规模优势。由于广西对优质稻研发培育和推广投入不足,且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合力,造成优质稻新品种研发培育能力相对落后。
目前,广西水稻种植80%以上还是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全区水稻种植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缺乏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水稻种植主体。这种小农户分散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差,受市场经济导向影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受到其他经济作物特别是水果产业严重蚕食,农村土地流转后出现非粮化现象比较严重,对粮食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广西虽然制定出台了《“广西好粮油 广西香米”团体标准》,但对全区香米产业发展还没有出台顶层政策设计,广西香米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缺乏政策指导。“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虽然已经获得国家批准,但相关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完善,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不够,在优质稻品种研发、推广种植、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目前广西香米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广西优质大米虽然名声在外,一些粮食企业也创立了自己品牌,但由于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未能发挥应有的品牌效益,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普通大米价格相差不大,没有体现出广西香米优质优价,广西香米市场空间和效益空间有待拓展。“广西香米”公共区域品牌虽然已经申报获得批准,相关技术标准也已经制定出台,但由于缺乏宣传推介,品牌培育意识不强,“广西香米”公共区域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亟需提高。
近年来,国家虽然给予广西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改造了一批危仓老库,改善了储存条件,但随着粮食流通事业快速发展,“广西香米”仓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仓储需求难以满足广西香米产业发展要求。加之广西天气全年大部分处于湿热气候,空气湿度较大,粮食仓储条件要求较高,粮食仓储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是整合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水稻育种企业科研力量,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培育优质高产稻种,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育种企业等积极推广水稻新品种种植,加速水稻育种科技新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加强与区外水稻研究机构、水稻育种企业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区外水稻育种产业创新平台,集中资金支持实力雄厚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品种选育和研发,提纯复壮主打品种,扩大品牌大米的生产种植规模。三是大力培养农业科技特别是粮食育种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积极开展柔性引进人才。四是在全区粮食种植大县建立水稻育种基地,因为水稻品种培育受气候、土壤、水源等独特条件影响较大。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推进广西香米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通过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社等,带动广大小农户发展香米产业,促进水稻种植、香米加工、稻田艺术、稻作文化、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粮食企业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优质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香米生产经营,不但可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还可以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有力助推广西香米产业快速发展。加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让广大游客既能体验水稻种植过程,又可以感受稻田艺术等稻作文化,在吃着香甜米饭同时,教育孩子珍惜粮食、养成节约粮食好习惯。
广西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多年来,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种分田到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已经落后于现有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小农模式对广西香米产业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良种化发展要求影响很大,导致香米种植经营经济成本较高,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许多农民被迫改种收益较高的其他经济作物。要积极扶持优质稻米新型种植主体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广西适合优质稻种植的区域建立优质稻粮源生产、收购基地,规范和推广“水稻订单”农业,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广西香米”种植生产模式,保证粮食加工储备用粮的稳定性。
乡村振兴建设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坚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大力发展广西香米产业,必须以质量为保障,要建立健全广西优质稻米质量技术评价体系,为确保广西香米质量提供技术标准。香米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发展不仅环节多,而且各个环节联系紧密、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系统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广西香米”产业从良种研发繁育、种植基地推广扩大、粮源收购仓储管理、企业新产品研发和加工包装、产品标准制订和检验认证、品牌宣传推介等全产业链协调发展。依托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建立“广西香米”质量追溯体系,加快健全完善品牌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制机制,加强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并将“广西香米”产品生产企业(园区)和加工企业全部纳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来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广西香米”品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组建“广西香米网”电商平台。充分发挥南宁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等网络电商平台的作用,实施“互联网+广西香米”营销策略,拓宽“广西香米”营销渠道,提高“广西香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组建集网上品牌宣传、网上信息查询、网上交易结算、物流配送、商务处理多功能于一体的“广西香米网”电商平台,采取“供货商+电商平台(物流商)+采购商”的B2C模式,完善交易规则,发展会员单位,实行线上线下互动,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广西香米网”成为连接产区与销区、生产商与经销商的重要平台,避免广西香米网上互相原价销售的恶性竞争。
通过“广西香米”区域公用粮食品牌,积极引导种植有机、高质香米。目前,“广西香米”已有正式标准规范,通过扫描产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还可追溯原料产地、收获时间等“家谱”信息。积极实施“广西香米+”战略,用大品牌带动小品牌,开发“广西香米”系列产品,抱团发展,合力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对“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信息平台,扩大宣传“广西香米”品牌;统筹现有专项资金用于“广西香米”产业联盟开展对外宣传推介,积极组织产业联盟企业参加各种展会活动,集中宣传“广西香米”品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杭州等地开展“广西香米”展销推介活动,现场品鉴、体验、推介,并在当地建设适度规模的直营店,满足中高端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提高“广西香米”的认知度。
粮食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民以食为天”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加强广西稻米市场粮食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查。一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二是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检测能力;三是大力推进落实粮食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责任,加强粮食安全考核;四是进一步加大落实粮食批发市场企业主体责任力度,健全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五是结合全区“食品安全共治大行动”,协调有关政府部门不定期对粮食批发市场进行粮食质量安全大检查,确保粮食安全。
针对广西粮食加工行业企业规模小、设施设备落后、加工水平低,缺乏知名品牌的现状,由广西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企业牵头,以区内规模较大、基础较好、诚信度较高的大米加工重点龙头企业为发起单位,成立广西香米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广西粮食产业联盟带动作用,以广西香米产业联盟核心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按照大米品种的标准,以区域品牌为核心,整合周边大米资源,实施“地名+品种名”营销策略,进一步规范营销,扩大营销规模,完善广西香米产品系列,形成3—5个集生产加工、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稻米工业园区,以产业联盟规范带动产业发展。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沿阵地,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地缘优势十分突出,战略地位非常显要。“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这是对广西—东盟地缘关系的真实写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广西“两个建成”战略目标,积极鼓励广西农业科技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整合利用广西及全国农业研究机构的科研、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推动广西粮食优良品种和技术向东盟国家转移。通过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广西和东盟国家开展水稻优良品种联合培育,鼓励广西和东盟国家进农业科技人员加强交流,建立常态化农业科技交流机制。以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产业园区为核心,大力推进南宁、防城港、柳州等国家重要粮食物流节点的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构建中国—东盟粮食流通体系,大力发展中国—东盟粮食通道经济,拓宽我国粮食进口正道,封死粮食走私歪路。
加强自治区香米产业发展政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引领作用。研究制定“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扶持政策,加大对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和培育优质香米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参与“广西香米”品牌创建的指导服务,以奖励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加大对品牌投入,解决企业筹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积极发挥政府资金引导的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广西香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