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传入中国后由药品演变为毒品的原因分析及对禁毒工作的历史启示

2019-03-03 14:01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罂粟鸦片毒品

成 路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罂粟原产于南欧和西亚,罂粟的种植技术逐渐由西向东传播。外国鸦片输入中国,开始于唐贞观年间。这时鸦片是作为珍贵的贡品输入到中国,数量稀少。明朝中后期,鸦片作为珍贵的药材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到了清朝,鸦片却在中国泛滥成灾。19世纪,广泛吸食鸦片而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因鸦片导致中国与西方的冲突,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众开始了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禁毒之路。

现今世界毒品形势严峻,毒品的制造、贩卖、运输给全人类带来巨大威胁。当今毒品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吸食、贩卖鸦片类毒品的数量并未减少。本文希望通过分析鸦片传入中国后由药品变为毒品的原因,发现鸦片吸食、种植、贩卖的深层规律,并为当今的禁毒工作提供一定历史启示。

一、鸦片传入中国经历的三个阶段

(一)鸦片简史

据记载,鸦片传入中国始于唐代,由阿拉伯人介绍给中国,历宋、辽、金、元、明,到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一直是治疗痢疾、偏头疼、男子遗精等症的药物,并在中医学上得到积极运用。鸦片原产于南欧到西亚一带,唐朝时传入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希腊、阿拉伯、印度很早就知道利用鸦片来缓解疲劳、纵欲和致幻。方式多为吞服,即直接从罂粟果实里割取暴露在空气中的生烟膏,其有苦呛的刺激性臭味,吞嚼时给人的感觉并不舒服,经消化系统吸收,致幻作用发挥缓慢。

混合吸食鸦片与烟草的方法约于1624年,由荷兰传入琉球、闽浙等地,清初已流行于江浙一带,1729年清廷曾采取极为严厉的措施禁止贩运和制造“鸦片烟”。18世纪80年代,乾隆中后期,单纯吸食鸦片的方法被混合吸食鸦片与烟草的方法取代。19世纪初,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随后英国殖民侵略者对华发动鸦片战争,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政治上原本独立自主的中国,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继续销售,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加剧,烟毒泛滥几成定局。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继续深入内地,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性冲击,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二) 鸦片传入中国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鸦片当做药品食用

鸦片唐朝时就已传入中国,但并不普及,一直被当做珍贵的药材。名“阿芙蓉”,味苦、气臊、花色艳丽。据“罂粟壳酸涩亦温,久泻痢嗽劫其根,收气入肾治骨痛,鸦片性急须少食”。据记载可知,鸦片开始只被当做药品。另据《旧唐书·拂菻传》可知,拂菻国(拜占庭帝国)人认为,鸦片具有抗毒功效,是治疗慢性头疼、眩晕、耳聋、中风、视力差、嘶哑、咳嗽等疾病的解毒剂,故当时鸦片是“万用解毒药方”的主要原料。宋代年间,人们发现鸦片还有食用医疗价值。据记载“罂粟子一名米囊子,一名御米,其米主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和竹沥煮作粥,食极美。”刘翰将罂粟籽比作“御米”。(1)刘翰,北宋,《开宝本草》,卷一,第13页。苏轼诗云:“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罂)粟汤”(2)《苏东坡集》卷15《归宜兴留题竹西寺》,第42页罂粟还作为药品正式被医官撰写的药典《开宝本草》收录,称罂粟“(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3)李时珍,明,《本草纲目》,卷二十三,《谷部》,第27页。宋人认为,用罂粟配药能解毒治痔疮肛脱,据徽宗朝文章记载:“罂粟米性寒,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服食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汤饮,甚宜”。(4)寇宗奭,北宋,《本草衍义》,第18页。1578年(万历六年),据《本草纲目》记载:“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津液也……气味酸涩、温、微毒,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气。俗人房中术用之。京师售一粒金丹,云通治百病,皆方伎家之术耳。附方:新旧久痢,阿芙蓉小豆许,空心温水化下,日一服,忌葱蒜浆水,若渴,饮蜜水解之。”(5)李时珍,明,《本草纲目》,卷二十三,《阿芙蓉》,第15页。,此外李时珍还列有数种鸦片配方,主要用于治疗痢疾、偏头风、关节痛、疟疾和咳嗽等症。

2.第二阶段:鸦片当做奢侈品享用

自唐朝至清初中期,罂粟仅作为一般植物,鸦片也仅仅作为药物来使用,且因为价格昂贵,(6)徐伯龄,明,《蟫精隽》,卷十中称,鸦片“其价与黄金等”。以及鸦片这种加工品本身“色黑、味苦辣、臭恶可憎”,(7)曹炳章:《鸦片瘾戒除法》,上海:上海中医书局,1930年,第39页。因此文献中少有关于服食鸦片上瘾的记载,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享受,一般人根本无法接触。元朝时期,因鸦片价格昂贵,鸦片由医学药品逐渐变为皇室宫廷的一种奢侈品,中国的藩属国常把鸦片作为贡品向中原皇帝进献。徐伯龄撰《蟫精隽》(8)徐伯龄,明,《蟫精隽》,卷十,第13页。第十卷“合甫融”条称:“海外诸国并西域产有一药,名合甫融,中国又名鸦片,有毒,主兴助阳事,壮精益元气。”据史书记载,明神宗朱翊钧是一位吸食鸦片的皇帝。他在位48年期间,竟有23年不视朝政,长年宅在深宫大院里,户部主事董汉儒称“群臣罕能窥其面”。(9)《万历邸钞》,万历二十三年乙未卷,第67页。清代的俞燮《癸巳类稿》直接认定朱翊钧“中乌香之毒”。(10)转引自俞正燮:《癸巳类稿》,第108页。乌香,即是藩属国进贡的鸦片。从《明神宗实录》所载可知,朱翊钧经常颁布 “朕自夏感受湿毒,足心疼痛,且不时眩晕,步履艰难”的御旨,(11)《明神宗实录》,卷413,页11;卷414,第10页。显然,这是长期吸食毒品造成的。1956年定陵被考古发掘后,史学家从朱翊钧的头盖骨中检验出了吗啡成分的残留,也证明了他生前长期吸食烟毒。

3.第三阶段:鸦片当做毒品滥用

鸦片作为毒品滥用始于公元1760年,学者龚缨晏认为,“鸦片从药物转变为毒品,其关键的一步是由于鸦片食用方法的产生,是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的东来分不开的。”(12)龚缨晏:《鸦片的传播与对华鸦片贸易》,第84页。南洋土著居民(也可能是移居南洋的华人)最早发明了将鸦片与烟草混合在一起吸食的方法,(13)见氏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第196页。吸食法的流行,鸦片彻底沦为了毒品。在此经商的华人将吸食法带回台湾、厦门等地,“自兹以后,我国人遂沾染吸食鸦片恶习。”(14)余文仪:《台湾府志.土产门》,下卷,第89页。由于吸食法方便、易于仿行,全国每年消费的鸦片数量逐年递增,该法食用鸦片,鸦片中的毒素更易深入人体,刺激大脑加重吸食者的成瘾性。(15)冼波:《烟毒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第19页。后因鸦片膏调制方法的兴起,人们开始吸食纯鸦片。虽然自1729年清政府就明令禁止鸦片贸易,但由于鸦片贸易有利可图,英国还是通过走私将鸦片输入中国。畅通无阻的鸦片走私,使中国的鸦片销售数量飞速增长。有人估算,鸦片战争前十年(1830-1840),中国输入鸦片共计24800箱,年均约24000箱;总值约16338.4万元,年均1600余万元。(16)李伯祥、蔡永贵、鲍正廷:《关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鸦片进口和白银外流的数量》,《历史研究》1980年第5期,第82页。鸦片战争后的1845-1849年,据香港政府官员密切尔(M.H.Mitchell)估计,从印度输出鸦片220717箱,其中的四分之三,即大约165000箱销到中国,以每箱售价500元计,价值达8270万元,或1845万镑。(17)John King Fairbank. 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rts 1842-1854,p.28.到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1857年,上海一口岸就进口鸦片31907箱,比战前的全国进口量还多8000箱。(18)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第522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罂粟种植遍及全国,史籍中很难找到不种罂粟的省份。蒙古、东北三省、山东、山西、河南和相对富庶的江浙地区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罂粟,甚至成为部分地区农民的主业(19)转引自朱庆葆等:《鸦片与近代中国》,第4页。。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905-1906)全国计有鸦片瘾者1300万人,至此鸦片流毒真正成为了毒品而影响了全国。

二、鸦片传入中国后由药品演变为毒品的原因分析

鸦片在中国历史中由药品演变为毒品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鸦片的税收成为了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乾隆后期,政府的财政收入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至嘉庆、道光年间,政府对全国财政的控制能力已经瘫痪,加上鸦片战争后,国内外 局势动荡不安、军费支出、战争赔款等导致国库储备已接近消耗殆尽。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厘金和海关收入,而这其中鸦片税举足轻重,若没有这部分收入,晚晴的洋务运动和军费开支都成了大问题。1888年洋药厘金占清政府海关税收的28.43%,洋药税占10.94%,总计达39.37%。 “其意谓苟吸食者无人,则贩卖者不驱自退,如此可杜绝鸦片之来源,且中国治内地之人民,外人亦无所籍口。”(20)《许太常奏议》,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1册,第474页。“寓禁于征”的禁烟政策,实质上是以征收为目的,政府变相鼓励了种吸鸦片。在光绪年间中期,清政府就放弃了严禁鸦片的政策,承认了鸦片吸食和种植的合法化,以便缓解财政困难。虽然这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鸦片在中国近代成为了日常消费品

到了19世纪,鸦片被普通百姓广泛接受,吸食鸦片在任何地方都不需要避讳,而且成为了日常的待客之道。在一些富裕家庭,为了防止儿子外出赌博、嫖娼,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培养他们吸食鸦片的习惯,一些富裕的商人家庭往往因此败落和破产。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官宦商人家庭,吸食鸦片都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文化。“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侣、道士随在吸食。”(21)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一,页四。在当时,鸦片消费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休闲活动,虽然危险但早已司空见惯。除了纯粹的鸦片烟馆外,还有挑膏店,又叫熟膏店,专门熬制烟膏零售给烟馆。据记载在烟馆里“青灯有味,消磨岁月,呼吸烟霞,亦于此间得少佳趣。”(22)陈无我:《二十年前上海英租界烟间录》,第321页。

(三)罂粟的种植成为了鸦片产区农民生存的基本手段

中国自古有罂粟种植,但在19世纪以前大多是做观赏、药材使用,大约在19世纪20年代,因为种植罂粟能够获得较丰厚的利润,可用于维持生计以及缴纳政府税收和地主地租,所以种植罂粟得以普及。如果每户农民种植3亩罂粟,在扣除各种杂税后,基本可以达到温饱或略有剩余。“种植罂粟花,取浆熬烟,其利十倍于种稻。”(23)《清宣宗实录》,卷476,第44页。同时由于种植罂粟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亦可充分利用闲置的劳动力资源。且罂粟是半年生植物,生长期短,秋种春收,避开了农忙季节。另外由于国产鸦片价格远低于进口鸦片,市场销路好,也是农民乐意种植罂粟的原因之一。虽然从短期看,罂粟种植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罂粟种植反倒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因种植罂粟而染上毒瘾的农民越来越多,由于种植罂粟占用了大量耕地,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致使大片良田“渐变烟苗,丰年之粒食尤昂,歉岁之阻饥立告”。(24)锡良:《锡良遗稿.奏稿》卷5《覆奏陈钟信请整顿积谷折》,第56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清廷实施的“以土抵洋”的鸦片政策,无疑是饮鸩止渴,只会毒害更多的百姓。1906年中国国产鸦片约为58.4万担,而进口鸦片仅为5.4万担,这表明中国鸦片的自给率也达百分之九十一以上,已经实现了自给。(25)冼波:《烟毒的历史》,中国文史出版社,第207页。

(四)近代鸦片吸食者消极避世的社会风气盛行

近代劳动人民因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知识,在极其贫困的生活中,鸦片是一种当时最为低廉易得的娱乐型消费品。鸦片被当成了长寿药和性兴奋剂,而这种错误认知并未受到政府的矫正。加上一些鸦片商人利用民众的无知,不但隐瞒鸦片的毒害,反而宣传鸦片是长寿药。尽管清廷的颁布了严厉的禁毒法令,但因鸦片有利可图,从乡村的土豪到城市的各种团体,不惜铤而走险。工农劳动者终年劳作,收入微薄,营养极差,吸食鸦片可暂时振奋精神。上至宫廷下至普通百姓对鸦片都存在着曲解。“治理鸦片问题的全过程,似乎在向我们昭示这样的事实:铲除鸦片烟毒,精神上的因素比身体上的因素更重要”。(26)史景迁:《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第311页。鲁迅曾说过:“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27)鲁迅:《电的利弊》,《伪自由书》,第156页。

(五)清政府的腐败使禁烟法令无法发挥作用

1.鸦片贩子走私与贿赂并用导致禁烟法令如同虚设

由于鸦片吸食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其成瘾性,使之由药用转为滥用,鸦片吸食之风在中国蔓延流行。1729年,雍正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禁烟法令禁止使用和买卖鸦片,对违禁者进行严厉处罚。(28)刘锦藻:《清明续文献通考》,征榷考二三;李圭:《鸦片事略》。随着禁烟力度的不断加大,导致鸦片价格不断上涨,催生了鸦片走私产业,鸦片贩子采取走私与贿赂并用的手段向中国贩运鸦片,中国的地方官吏和中央大员都直接或间接地从鸦片走私中捞到好处,形成明禁暗纵的局面。

2.清朝政府实行“弛禁”政策促进了鸦片泛滥

西方坚船利炮的威胁以及清朝官员的腐败造成鸦片贩子走私烟片肆无忌惮,造成了走私鸦片可以逃税异常局面。禁烟运动面临走私横行、大量白银外流的窘境。加之此后“弛禁”政策的贯彻执行,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逐年增加。1858年清廷对民间的“土鸦片”实施开禁,允许农民种植罂粟。禁令既开,鸦片流毒不可遏制,国产鸦片从此大量生产。

总之,鸦片烟毒泛滥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列强的经济掠夺和武力侵略,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统治者昏庸腐败、社会动乱、经济衰败。“有谓应弛内地栽种罂粟之禁,使吸食者买食土膏,夷人不能专利,纹银仍在内地转运不致出洋者。”(29)卢坤:《道光朝外洋通商案》,载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史料旬刊》第25期,第37页,北京:京华印书局,1931年。

三、鸦片传入中国后由药品演变为毒品的历史启示

(一)认清毒品危害,重视毒品宣传教化作用

1.近代清朝的禁毒宣传措施及其不足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政府出台了严禁鸦片章程39条中明确指出各地方应明白宣讲吸食鸦片之危害,以期父诫兄勉,咸知自爱,痛自改悔。自始至终都在宣传禁烟、教化民众,张贴白话告示“倘不尽早戒断,十年后虽有钱亦无处买烟了,岂不悔之已晚?倘敢自种罂粟,查出惩办匪轻。”“医人断瘾之药厘肆通行,民间劝善之文城乡遍贴。”清朝的禁烟宣传从一定程度上制止了鸦片在中国的传播,但是清朝君臣仍然沉醉在“天朝君临万国”的迷梦之中,近代国民思想愚昧,反对接受禁毒教化,加之民众法制观念薄弱。在缺乏近代科学知识启蒙的旧中国,统治者本身对于鸦片的科学认识都极其有限,很难奢求统治者能进行鸦片知识的普及。加之官吏或作风粗暴、或鱼肉百姓,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阻碍了禁毒宣传。

2.对当今中国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的启示

随着中国禁毒人民战争的展开,展开禁毒预防战役,提高全民的识毒、拒毒、防毒、禁毒意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由禁毒委组织,各成员单位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学生吸毒,配合帮教,督促戒毒。”(30)郭有兵、孙学华:《云南省禁毒条例》释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第二章,第56页。例如,像国家禁毒委员会和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大力宣传英雄事迹,推动禁毒宣传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场所、进单位、进农村,扩大禁毒宣传的覆盖面。《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建成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全国新发现35岁以下吸毒人员同比下降31%,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效持续巩固。”(31)《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再次证明了预防宣传教育在禁毒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认清毒品危害,加大毒品犯罪打击力度

1.近代清朝的禁烟政策及其不足

乾隆年间(1736-1796),朝廷再次严律禁止贩运鸦片:“国内商人贩卖者,枷一月,杖一百,遣边充戍卒三年。”(32)刘彦:《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史》,上册,上海太平洋书店1927年版,第13页。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皇帝再次重申禁令,裁去海关鸦片税额,禁止鸦片进口。(33)刘锦藻:《清明续文献通考》,《征榷考》二十三。道光十九年(1839)年发布严禁鸦片章程,严禁批发囤积转卖鸦片、严禁私自开设鸦片烟馆、严禁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吸烟人犯限期自动戒除毒瘾,严惩吸烟及其包庇烟犯的官员,奖惩分明,令出法随。(34)《大清律例按语》,卷九;《大清仁宗圣训》,卷九,第83页。“请皇上严降谕旨,自今年某月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某日,准给一年期限戒烟,虽至大之瘾,未有不能断绝。若一年之后,任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乱民,置之重刑,无不平允。”(35)《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一册,第258页。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颁布《禁烟章程十条》,杜绝鸦片来源,严禁吸食,烟馆限期停业,各地成立戒烟会等措施。(36)《东华实录》,光绪朝,卷203,页6-9。1909年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毒会议,标志着世界联合禁毒的开端,中国代表刘玉麟指出禁毒三大难题,外国商人破坏中国禁烟,禁烟使中国筹款困难,条约中有碍禁烟的内容希望变通。(37)问天:《万国禁毒会纪事》,第23页。清政府在颁布禁烟章程和条例的同时还建立和健全了禁烟机构,负责宣传、执行禁烟令,办理各项有关禁烟的事宜,并对各级官吏戒烟情况进行监督查验。清廷下辖各个府州县都按照清政府的禁烟指示,有效执行,努力禁绝烟毒。不足之处在于,清廷鉴于财政状况,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旧中国社会矛盾以及官吏阶层的腐败无能,决定了这些统治者的禁烟带有极大地不彻底性和虚伪性。禁烟措施存在极大的漏洞,租界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禁烟运动。另外,禁烟运动大大刺激了香烟的消费。

2.对当今打击毒品犯罪的启示

在禁吸戒毒战役中,应持续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完善我国禁吸戒毒工作体系、有效解决我国吸毒人员复吸率高的问题,建设集强制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戒毒康复场所。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措施依法开展戒毒工作,并对吸毒人员实行分类评估、分级管理、综合干预,纳入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严厉打击境外向我贩毒的大毒枭,组织专案侦破,攻克重大毒品犯罪案件,严厉打击零星贩毒活动。(38)郭有兵、孙学华:《云南省禁毒条例》释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群众出版社,第五章。集中开展整治涉毒娱乐场所等的专项活动,遏制毒品国内犯罪。在禁毒严管战役中,开展治理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秩序。完善法律法规,举办培训提高民警和业主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水平。

(三)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

1.清朝的专制统治者无力发动彻底的禁毒人民运动的原因

清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为了延续其封建专制的统治,脱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的与劳苦大众的联系,清末禁烟运动只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社会改良运动,封建统治者并没有触动封建根基,这种运动是以不损害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前提的,统治者更不会考虑到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更不敢去大力发动群众来一场轰烈的禁毒人民战争。

2.对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的启示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为坚决遏制毒品危害蔓延的趋势,中国从2005年展开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禁毒人民战争。第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取得成果显著。首先海洛因来源得到了明显遏制。缅北地区海洛因进入我国的数量下降,流入消费市场的海洛因明显减少。零包海洛因的纯度大幅下降,吸毒人员买到海洛因的难度明显加大。其次,吸食海洛因的人员明显减少。新吸食海洛因人员的增长幅度已经由高发期的30%下降到2006年的5.8%。再次,海洛因问题严重的局面明显改观,省各级法院审理毒品案件的数量首次出现大幅度下降。最后,由吸毒问题引发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传播艾滋病等问题都在逐步改观,首轮禁毒人民战争成效明显。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禁毒法》施行。集中体现了对我国毒品问题基本判断和禁毒工作的总体要求,为打赢第二轮禁毒人民战争提供法治保障。

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开展以来,坚持围绕禁毒预防、禁吸戒毒、堵源截留、禁毒严打、禁毒严管这五大门类的禁毒措施,重点摸排打击毒品来源,严格控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有序推动我国禁毒工作的开展。

自开展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禁毒成果,有效扭转了毒品危害泛滥的局面。《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全力推动社区戒毒康复“8·31”工程,戒断以来三年发现没有复吸的人员207.3万名;严惩制贩毒行为,全年侦破毒品犯罪案件10.96万起,捕获犯罪嫌疑人13.74万名,收缴各种毒品67.9吨,易制毒犯罪高发态势得到缓解;进行禁毒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平安航道”、中澳“火焰”、中越边境地区联合扫毒任务;毒品吸食增速放缓,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40.4万名,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国内制毒能力受到有力破坏,规模化制造冰毒、氯胺酮大幅萎缩。

禁毒人民战争显著的成果表明要有效解决我国的毒品问题,仅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党动员、全民发动,真正打一场广泛、深入、持久的禁毒人民战争,才能彻底扭转我国毒品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

解决毒品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禁毒人民战争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新生毒品问题:冰毒已经替代海洛因变成了滥用“头号毒品”;“金三角”区域发展为我国易制毒毒品核心区域,“金新月”海洛因向国内贩卖时有发生,北美向我国走私大麻不断增多;易制毒化学品和制毒设备制剂流失量加大;毒品贩卖运输呈现新的特点,运用“暗网”贩毒数量上升,寄递物流贩运毒品呈现上升趋势。在毒品问题尚未彻底根除之前,禁毒人民战争将会继续推进向纵深发展下去,中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史也将会继续书写下去。

猜你喜欢
罂粟鸦片毒品
销毁毒品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小学生赏花顺便立了个功:铲除125 株罂粟!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大理石客厅里的罂粟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林则徐禁鸦片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