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穆赫兰道》中的“诡异”叙事组合

2019-03-02 20:11
阴山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林奇伏笔烟雾

彭 伊 玲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出生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大卫·林奇在搬家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让林奇打开了眼界;同时,频繁搬家也造成了林奇内心的恐慌感。这就是为什么林奇喜欢将关注点放在陷入危机的人身上,从而形成了林奇电影中的“诡异”感。在克里斯·罗德雷对林奇的访问中,他曾引用了安东尼·维德勒的一句话:“‘诡异’是一种特别难以定义的感觉。既非绝对的恐怖,也非轻微的焦虑,这种‘诡异感’倒似乎更易于从它的反面,从它不是什么来描述,而要追问它到底是什么则很难说清”[1]1。林奇的电影中,“诡异”感更多来自于电影中的主人公和观影者的双重感受,主人公通常处于困境或崩溃的边缘,林奇用镜头语言将这种困境扭曲,附加了带有美感的危险警告:高速公路、森林、火焰、烟雾等,让危险意识只停留在潜意识,最后慢慢接近疯狂。观影者则在其自发的审美意识中,被镜头语言所影响,他们所接收到的危险意识也被分化成一个个景象,让观众陷入了镜头语言中,并对其产生了审美心理。其实,在哈特曼的无意识美学中,就对这种审美心理作出了解释。他提出了“审美显象”这一概念,主体受客观所具备的某种性质而触发的主观现象,是主客观两者协同的作用。[2]这种审美显象会唤起我们的“形象情感”,简单来说,“形象情感”让我们脱离了现实,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中,结果产生了美的“错觉”。所以,“诡异”感不再是简单的恐怖、悬疑,它其实是导演用镜头语言呈现的画面让观影者进入了审美状态,“诡异”的本质带有美的性质在其中。在2001年上映的《穆赫兰道》,作为大卫·林奇最出名的主流作品之一,继承了林奇以往电影特有的“诡异”风格,再与它独特的叙事手法相结合,形成了这部电影的“诡异”叙事组合。

一、多层次叙事结构——梦境与现实

如果先将《穆赫兰道》粗略地分为两个部分,即梦境和现实。讲述梦境的长度占据了电影的三分之二,这一部分故事发展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展开,剪辑也十分流畅。而讲述现实的部分只有后面的三分之一,这一部分故事则零零碎碎,不按照时间的发展,剪辑得十分错乱,还穿插了女主角类似精神分裂的幻想。这也是这个电影难看懂的原因之一,观影者若是错过细节就会搞不清时间发展的顺序,和到底人物是处于现实还是梦境之中。 在这两条叙事线索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林奇故意颠倒了梦境与现实该有的状态,他打破了两者对立的关系,人在梦境和现实中似乎可以自由切换。

再根据梦境与现实这两条线索进行细分,整个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梦境中的一部分,Rita(现实中的Camille)发生了一场车祸后失忆,躲到了Betty(现实中的Diane)的姑妈家,Betty为了来好莱坞当演员住在了姑妈留给她的房子里。Betty知道了Rita失忆后,帮她调查自己的身份。在调查的同时,她们不断地发现新的秘密,Rita对此感到很害怕,她开始越来越依赖Betty,并与她产生了感情。其次,梦境中的第二部分,电影公司在黑帮的控制下,要求导演选内定的演员。导演因此大怒,离开了电影公司,回到家里发现妻子出轨;再次愤怒离开家躲到旅馆,后见到了牛仔,与黑帮集团妥协选择了内定演员。最后,第三部分回归现实,女主回到现实中的身份Diane,与恋人Camille的关系已经崩溃。在听到Camille要与导演订婚的消息,她雇凶手杀了Camille。确定Camille死了以后,Diane也由于精神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这三个部分各为一个叙事分支,甚至可以各自独立为一段。乍一看关联不大,但是通过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来分析,前两个部分在梦境中所出现的人,在现实中又再一次出现,而这些人都变成了另外身份的人。参照这种身份的转换,可以映照出梦境与现实的落差,也可以感受到女主内心深处的压抑与绝望。除此之外,电影还穿插了片段式的情节。最开头处,在女主的梦境中,出现了两个男人,他们坐在餐厅里进行了一场对话。其中一个男人说他在梦中,梦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他想再次印证这些东西会不会再现,后面他看到了墙后面的乞丐,晕倒过去。这段零碎的叙事作为开头,其实呼应了后来女主在现实中找到乞丐拿回钥匙的情节。同样在梦境中,一个行动笨拙的杀手,在杀人时失误连连,导致多个人的死亡。在现实的对照中,我们发现这个杀手就是Diane找的杀手,也许在潜意识中Diane希望杀手杀Camille时并不成功。结合这些多重叙事线索的关系,可以看到林奇并不是随意地进行了情节的拼接,而是在保持着内在关系的同时进行了叙事线索的重新组合。

这些混乱的叙事结构,有时会误导观影者。这也是导演的精明之处,若我们重新将叙事结构排列,应该是:Diane在一部电影的试镜中认识了Camille,Camille也因为这部戏成为了明星,而Diane一直是电影里的小配角。这个时候Camille与Diane已经是恋人的关系。随着Camille与导演的关系越来越好,Diane与Camille的关系也出现裂痕。在派对上,导演宣布了与Camille的订婚消息,Diane绝望之际决定找人杀了Camille,杀手让Diane去找墙后的乞丐拿钥匙确认Camille的死亡消息。Diane知道Camille死后,回到家做了一场梦,这个梦境就是电影的主要部分。醒来后,再次看到那把钥匙,Diane开始精神崩溃,出现幻觉,看到自己的姨父姨母追赶自己后,拿出枪自尽。仅仅只是按照这种时间顺序走,电影的叙事结构必定又落入俗套。林奇在叙事结构上,大刀阔斧地改造了一番。除了电影最后Diane自尽是按照时间顺序走的,剩下情节被导演全部打乱,进行重新组合。这种多重叙事线索重新组合的手法,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时间,形成了一种“诡异”感。而林奇大量屋内的拍摄,给人一种狭小的空间感,将时间的模糊感和空间的压抑感结合,使“诡异”感深化。

导演将这三个主要叙事线索和片段式的情节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林奇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叙事结构,他旨在打破所有的时空顺序,从而造成了在叙事结构上的诡异感。

二、精心的叙事技巧——伏笔与象征

前面说到电影《穆赫兰道》中运用多重叙事线索将故事拼凑在一起,而加强这些线索的关系是影片中出现的大量伏笔。伏笔是电影经常用到的拍摄技巧,这是为了让故事在叙述上有更完整的体现。“在一部完整的电影中,在逻辑上都不应该有情节上的空白,而是应该早早做好伏笔和铺垫。”[3]若是林奇不设置大量伏笔,这部电影势必会造成观众的无法理解。下面对林奇在电影中设置的伏笔做一个解说:

首先电影开头是一群年轻人穿得很花哨在跳舞,然后屏幕下方慢慢出现了Diane和她的姨父姨母的脸。这一段结合最后Diane在参加Camille的派对时,说了自己当演员的最初动机是因为在jitterbug(一种舞蹈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我们可以得知电影开头其实是Diane以前参加舞蹈比赛的画面,以及Diane与姨夫姨母得知自己要去好莱坞当演员,三个人的脸都洋溢着幸福和期望。随后一个镜头是一张床和枕头的特写,这是提醒我们这是在Diane进入梦境之前,她脑子里出现的画面。这个开头在某种程度上对电影整体有种弥补作用,与电影结尾相呼应。结尾Diane从梦境中醒来,精神濒临崩溃,她幻想姨父姨母变成幽灵,从门缝进来向她张牙舞爪地进行恐吓。Diane死之后,她的剪影又出现在画面上,后面是Hollywood的背景,她与Camille在一起也是满怀期望地看着好莱坞。

开头和结尾放在一起看,可以感受到Diane对姨父姨母养育之恩的愧疚之感,对一起闯荡好莱坞的恋人Camille的迷恋之情,还有对自己亲手摧毁一切的悔恨感。通过这个伏笔,有助于我们理解Diane的心理活动。有时,这些伏笔可以帮助观影者辨别Diane到底是在现实还是幻想中。在《穆赫兰道》中,现实中发生的事比梦境更难理解,这是因为林奇在现实中还穿插了主人公的幻想。但林奇同时也留给观影者线索,埋下伏笔。比如在电影后半部分Diane清醒过来,有朋友来找她拿东西顺便看有没有落下的东西,看到桌子上自己的钢琴形状的烟灰缸并拿走,这时导演给了个特写,特意说明已经拿走了。朋友一走后,Diane在泡咖啡时,又看到了Camille出现在她屋子里。这么突然的出现一个人已经十分突兀,但导演还似乎想给更明确的提示,Diane在与Camille躺在沙发上亲热时,导演给桌子上的烟灰缸再次来了个特写,这些足以说明Diane又陷入自己的幻想中。多重伏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林奇电影,也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完整性。

在用伏笔对电影《穆赫兰道》的整体性进行补充时,我们依旧可以发现有些难懂之处,这时候我们就要进一步对林奇式的意象展开分析。大卫·林奇的电影中经常出现红丝绒、烟雾、路标或者餐厅招牌、公路、火、舞台之类的意象,这些意象或多或少带着一些危险警告的意味,它们构成了林奇电影的诡异风格。

在《穆赫兰道》中导演仍延用了这些象征性的事物。首先是路牌与餐厅招牌,Diane在开始进入梦境时,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路牌:MULHOLLAND DR.(穆赫兰道),也是这部片名,提醒大家正片开始了,而这正片其实仅是个梦境。随后,梦中女主人公来到洛杉矶看到了山上HOLLYWOOD(好莱坞)的招牌,并充满热忱地看着这个招牌,说明女主的寻梦之旅开始了。在Rita出车祸跌跌撞撞走到了一条街上上面写的SUNSET BI(日落大道),这条路是好莱坞明星们居住的地方,也是Betty姑妈住的地方。还有反复给招牌特写的WINKIE’S餐厅,它表面是一个温馨普通的餐厅,但实际上是女主与杀手见面的地方,里面充满了黑暗的气氛。对于路牌与招牌,被理解为带有指示性的提示,在林奇电影中,它转化成一个事物的象征。穆赫兰道和日落大道位于好莱坞大道,这一片遍布了电影制作公司,录音制作室,这里是实现美国梦最理想的地方。而WINKIE’S餐厅则是随处可见的美国快餐店。与其将这些路牌和招牌说成是一种指示,在林奇电影中更适合理解为,这是导演对美国文化的一种理解和表达。

电影中另一个重要象征:烟雾。看林奇电影时,我们会对他电影所制造出来的梦幻般电影画面所迷住。可以发现,导演为了制造这种画面,用到了大量的烟雾。烟雾让观影者的视线有了隔离感,从而有种置身于梦幻场景的感觉。《穆赫兰道》中,就多次出现烟雾,开头Rita发生了车祸,在两个车相撞的同时,一场烟雾出现。这不仅是车碰撞所产生的烟雾,还像是一个序幕中止,要拉开下一个序幕的感觉。电影的中间部分,Betty和Rita来到剧院,舞台上的人就一直在烟雾中。这时Betty和Rita作为观众,去看舞台上的人也会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也是Betty的梦境快结束的时候,她在质问这场梦的真实性。电影的最后,Betty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骤然升起了一片烟雾。在这里烟雾变成了生命的结束,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像一场烟雾一样随之散去。而不管烟雾是怎么样出现,都会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让人进入了异样的审美状态。

综上所述,林奇用伏笔将叙事结构补充完整,再用象征具象化他的电影风格,最后将两者组合在一起,构成精心设计的叙事技巧。这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林奇是如何在电影中完成他的诡异叙事的方法。

三、叙事声音——配乐与音效

林奇不仅是一个导演,还是一位画家、编剧和收藏家。他作为多方位的艺术家,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感受。在林奇的电影中,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一手操办,从编剧到导演,甚至音乐他都要涉及。所以,在音乐上也呈现出林奇式的“诡异”风格。林奇在选择电影配乐上十分严谨,他一直追求音乐与电影的和谐。在此基础上,还要衬托电影的氛围。从《蓝丝绒》开始,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作曲家安吉洛·巴德拉门蒂,现在他已经成了林奇创作班子不可或缺的成员。[1]157大卫·林奇会将自己整个电影的基调而不是剧本,讲述给安吉洛·巴德拉门蒂听。这位作曲大师再随着自己的感受进行编曲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除了《蓝丝绒》的“Blue velvet”,还有《我心狂野》中改编了猫王的“Love me tender”,电视剧《双峰》的“Twin peak theme”等,这些音乐的节奏都体现了电影的主题,而这也成就了林奇电影中的声音叙事。之后《穆赫兰道》依然延续了两人的合作,最主要的插曲“Pretty 50’s”一直穿插在Diane回到现实中,出现在Diane在片场看到Camille与导演亲热中,还出现在派对上听到Camille的订婚后。这个曲子将电琴的欢悦和弦乐器的沉重交叉到一起,可以凸显Camille处于幸福的同时,Diane却跌入谷底的绝望。也可以表现梦境与现实的交叉,梦境中的Diane是快乐的,回到现实后她是悲伤的,这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经过音乐的烘托,更加引人入胜。

加深林奇电影诡异感的还有一个来源是音效的使用,这些声音不是一首完整的曲子,只是短暂地停留在电影中,却一直不断地出现。林奇对这种音效也一直有着自己的研究,他说道:“六音轨中有一个频道就通过亚低音扬声器。威力真大,能表现出所有的低音效果。其中蕴含着一种不安。你得不断地增强那种压力,但不能滥用”[1]157。显然,导演也将这种音效用于《穆赫兰道》,整部电影最经常出现的一个音效就是低沉轰鸣声。在电影开头,车载着Rita行驶在黑暗的公路上就用了这个声音,营造出一种恐怖的氛围,我们会随着Rita一起感到紧张,不知道车停下来后将要发生什么。最后电影三分之二处,Rita用蓝色钥匙打开盒子时,她发现Betty突然不见了,她到处呼唤Betty的名字,依旧找不到她。她决定自己打开盒子时,这个声音又出现了,接着梦境结束了。这个音效一直贯穿了Betty的整个梦境,虽然这个梦境是Betty愿望的实现,她仍然处在不安的状态中,而这种不安转化成一种来自潜意识的声音,导演则用轰鸣声来表现出这种潜意识的声音。

除了用机器制造出来的音效,还有真实的音效也增加了电影的声音叙事。Diane在准备入睡时,我们虽然没有准确地看到她躺在床上睡觉,但听到了沉重的呼吸声,表示Diane已经进入梦境。后面出现一个不知道声源的声音“pretty girl,wake up”,紧接着急促的敲门声,Diane从梦境中醒来。我们通过音效推测出Diane是何时开始做的梦,何时又结束了这一场梦,这种音效的作用让林奇的叙事顺序清晰了起来。Diane回到现实后,更多嘈杂的声音出现。Diane与杀手在WINKIE’S餐厅见面,突然盘子被打破,Diane猛地回头将视线落在了碎盘子上。只是平常会听到的不悦耳的声音,Diane却异常敏感,看到只是盘子落在地上后,松了一口气。可以看出Diane决定杀了Camille后精神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等Camille死亡的消息被确定,Diane也不会因此得到解脱,而是步入更深的深渊。电影最后,Diane独自在家看着那一把蓝色钥匙时,又响起一阵紧促的敲门声,这个敲门声其实不存在,是Diane自己想象出来的。她听到这个敲门声不敢开门,于是幻想中的姨父姨母通过门缝爬了进来。这里的敲门声不再像前面起到结束梦境的作用,它是死神来临的敲门声,代表Diane死亡将至。林奇在电影中制造了多种不同的音效,丰富了情节内容,也让我们体会到一场音效盛况,音效将恐怖和不安的氛围烘托到极致,使“诡异”感加倍突出。

配乐上林奇有着御用的作曲人,林奇每部电影的插曲几乎都由他制作,两人天衣无缝的合作制造出越来越多的动人曲目。这种曲子也打上林奇风格的烙印,一提到林奇的作品我们必要想到电影里一直播放的经典插曲。音效上林奇不断挖掘不同的声音,不是单调地一味重复这种音效,而是适应情节的内容找到最恰当烘托氛围的音效。

四、结语

《穆赫兰道》是大卫·林奇最经典的代表作,它延续了林奇以往的“诡异”叙事风格。导演对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和叙事声音分别作了不同的组合,通过这种组合搭配,完成了林奇的“诡异”叙事。而林奇的“诡异”叙事风格也让他在众多导演中脱颖而出,他虽然不是好莱坞最热门的导演,却是最独特的导演。他努力给观影者创造出来的影像世界,充满着一片“诡异”氛围,影响了观众审美心理,让观众的情感投射其中,产生了美的“错觉”,同时寂静与沉重,引发观众的思考。

猜你喜欢
林奇伏笔烟雾
伏脉千里的“草蛇”
——学会运用伏笔
肿瘤也有可能遗传——林奇综合征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无 面 岛
会下沉的烟雾
捡臭球的成功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