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勃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始终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旗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社会贡献。 革命传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价值, 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 有助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和坚守, 而现实中关于革命传统文化在快乐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研究以及策略研究还较为空白。因此,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 思想教育功能以及多年以来的建设经验,发掘快乐因子,对于快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快乐教育的概念提出以及理论大发展归结来说是西方哲学教育思想, 西方快乐教育思想萌芽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其后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意大利维多利诺、 杰克的夸美纽斯、 美国罗杰斯以及英国斯宾塞等都提出了“快乐教育”的主张,强调情感体验教育、实践体证教育。而之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育思想萌芽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 世纪左右的大教育孔子著作论述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后“乐学”“好学”在诸如朱熹、张载、王明阳等都有较多的思想论述。 具体到近代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就是快乐教育思想的延伸与发展。
快乐,意味着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快乐意味着兴趣的培养以及好奇求知欲的启发培养。 快乐同样也意味着开放交际,同样,快乐的本质还在于在文化精神内质的有效培育。 因此,理解快乐教育内涵:(1)价值观教育。 (2)兴趣引导。 (3)开放式教育,快乐意味着情感教育,重视互动交际能力培养。(4)民族精神教育,根性教育。 (5)自信教育。 心理教育,同样也是文化自信教育。快乐教育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性、 强调对兴趣以及学生求知欲的引导性,是情感教育,强调人本性以及对美价值的追求。由此,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正能量正义的是真正快乐教育建立的基本前提,而错误的、不合情合理的、 具有价值扭曲非正义的是快乐体验的地狱。子曰:孰能无过。没有绝对的,也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因此快乐教育是教与学关系矛盾的平衡转化,是快乐学习与痛苦厌学的矛盾扭转, 需要快乐教育理论的正确引导,是建立在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心理教育思想。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大学校园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质价值的生活方式, 需要时间的沉淀, 是一种自信健康、阳光文明、奋进积极的价值理念的人文精神体现。具体来说包括物质感知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以及环境和文化引导下的师生日常行为文化。由此,快乐校园文化建设大体可以概括为快乐校园教学活动、快乐校园文化环境、快乐校园课余文化活动三大主要方面内容,三者相互联系,相依相生又互为独立个体, 其中快乐教学主要是课堂快乐教学,是快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快乐环境是快乐校园在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感知层面的环境建设, 营造快乐校园文化氛围,提供快乐环境保障。快乐校园课余文化活动是快乐校园的助推剂, 是快乐文化积淀的重要形式之一。
革命传统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具体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上是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其他红色教育资源基础上,对在校师生开展的传承先烈遗志、弘扬优良传统,学习英模品德,争做“四有”信任的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到革命传统文化快乐校园文化建设上,第一强调革命传统文化的自身育人价值。 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德育教育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理想信念导向功能、创新意识塑造功能,通过情感教育等形式把革命奋斗历史、 英雄人物事迹以及积淀的优良传统进行宣传教育, 深化革命传统文化价值的教育实效。 第二,革命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强调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兴趣、 求知以及价值引导等不同教育内容上的素材选择。第三,革命传统文化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文化根性教育。 第四,革命传统文化或者红色文化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取得的成就及其启示借鉴。第五,革命传统文化精神引导的教育价值,强调其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以及增强科学精神的教育价值。
快乐校园文化建设的条件, 是建设快乐校园文化和把革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高专快乐教育的基本前提, 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四种形式以及快乐校园文化的三大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第一,快乐教育理念。 上至高职高专领导、管理,下到一线教师、在校大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快乐教育思想的理念认识和正确的理论知识认知。 特别是主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领导、管理负责人以及一线教师队伍,要以人为本,树立人文教育理念,本着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快乐成才。 此外对于在校大学生的理念渗透,也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活动以及校园物质感知层面建设上进行教育宣传,是专项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形成合力。第二,教师的快乐教学能力。快乐教学是整个快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基于核心地位的考量,教师的快乐教学能力包括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实时制度改革。 第三,快乐教育氛围。 快乐教育氛围营造大体包括校园物质基础设施层面的硬件环境以及课余文化活动的软件文化环境建设。第四,快乐教育资源开发实践(包括革命传统文化、体育运动、传统文化、国外快乐教育经验)。
快乐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快乐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形成理念共识的思想格局, 没有快乐教育思想的认知和共识,在新颖性、审美性以及价值精神导向性的教育内容和丰富的活动形式也是徒劳无功的。 对此,第一,理念教育的全程性。 在快乐校园文化建设的任何时期都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思想教育,把好思想关,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以身作则,以自身实践效果为标准做好领导,做好教务管理,做好人民教师。第二,理念教育的全员性。作为领导和一线教师,不能够只作为传达精神的工具,要深入学习革命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学习快乐教育的内涵,掌握快乐教育校园文化的科学工作方法。对于在校大学生,要利用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整合课程资源,有效配合快乐学习思想的传递。
第一,深入发掘当地革命传统文化优质资源,深入学习革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功能发挥以及精神价值引导,密切结合民族的、科学理性的以及时代进步的内容。夯实快乐教育的现实基础,如理想信念以及正义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正确的社会科学认知教育,民族精神根性教育的传统文化教育等。 还可以把革命乐观主义、优秀人物品质,以及科学领域先进人物事迹等进行快乐因子的开发利用。
第二, 积极借鉴各地高校在高校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建设上思想传递、育人实践方式等方面的成果经验。党和国家政府历来重视高校革命传统文化教育, 深入分析教育形势,深刻解读教育意义,积极借鉴高校在革命传统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方式, 不断根据快乐教育理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模式。
第三,丰富快乐校园文化内容,创新教学以及实践文化活动方式。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在校学生厌学、忽视传统革命文化学习等不良问题, 以及思考当代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应用学生浮躁现象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西方发达国家专业教育等的学生“正当认同”的问题根源,认真切实地分析学生学习和文化校园建设环境,明晰症结所在,明确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兴趣、精神以及价值观引导为动力根源,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和方式。
第四,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助力革命传统文化快乐校园文化建设。 无论是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快乐校园文化建设都要与时代紧密结合, 与科学紧密结合,充分彰显时代创新、科学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红色优质网络教育资源, 完善思想政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网站建设等。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家庭文化建设在社会上的延伸,因此,积极开发学校第二系统建设, 密切与当地相关博物馆、 展览馆、文化艺术馆等方面的合作,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加快校内校外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 积极开拓革命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具有快乐教育内容的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等。在家庭教育上,密切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交流机制,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创新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