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对策

2019-03-02 12:54包通拉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大众化诚信价值观

包通拉嘎

(日本国土錧大学,日本东京 154-0017)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社会成员的价值理念也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倾向。这些新的变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1.1 出现信仰危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有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的内容、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但社会意识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也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助推作用。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另一方面与经济、 政治发展不协调的负面效应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出来了,“人类最为紧迫的问题似乎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相应的经济问题。 但我们知道,就深层次而言,有一些根本得多的问题正面临危险。这些更为深刻的问题关涉的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和意义。 这些面临危险问题与我们一生的道路、 我们灵魂最深处的精神需要密切相关”[2]。这就是信仰问题。中国人的道德信仰、文化信仰模式发生了许多变化,部分人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不思进取“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现象,有的醉生梦死,游戏人生,思想迷失、精神困顿、道德缺失的怪圈。

1.2 缺乏社会责任感

责任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与生俱来的,无论任何人,都应对自身、他人、社会、国家负有一定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变化,人的人生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有很多人更注重个性和自我价值, 每个人规划自己人生发展的价值目标不再单一,判断是非、得失、善恶的标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体现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就是缺乏担当和责任。

1.3 缺乏奉献精神

社会是由单个人来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都无法独立于社会而存在。我们每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大小,对社会奉献是社会使然。奉献是一种自愿付出,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最高境界。当然,当前我们讲的奉献不是战争年代的舍生忘死、大无畏的境界。 而是做一个平凡的奉献者,爱岗敬业,实实在在做人,兢兢业业付出。 但在在现实生活中, 价值取向的现实性和功利性造成了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和心胸狭隘的心理倾向。

1.4 出现诚信危机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故而,诚信,是立国之本、立业之基、立身之本。诚信是道德领域的问题,是处理社会与个人、 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演进, 诚信的内涵也经历着深刻的在变化, 从个人诚信、社会诚信进而上升为国家诚信,诚信表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拉大了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得整个社会人们的金钱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人们以金钱为驱动,形成了金钱是万能的,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卖, 金钱的威力被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金钱魔力的扩张, 各行各业很多人为了利益抛弃了自己的良知,导致了当代中国人的诚信危机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 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源于大众生活,离开了实践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在于要解决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的问题,重点在于大众社会主义化。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难题, 遇到的困难和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只有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协同努力, 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进程, 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 加强管理体制,完善制度

制度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 它集中地体现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并为其服务。制度通过它的强制手段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必须完善社会制度, 只有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提供保障。

2.2 直面社会关切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2.1 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4]价值观也是属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掌握意识形态的大众的广度和深度。 一种先进的科学的价值观只有得到大众的认同, 才能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才能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是主导的意识形态, 想让核心价观成为大众的信仰, 必须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化、形象化,让社会大众从心底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2.2.2 要求真务实、直面社会关切

每个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人的自我价值是人对自身的意义。社会价值是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自我是不存在的。 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价值实现为基础。 但在社会价值实现过程中也必须满足个体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并对其进行评判时所持有的基本观点, 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与人民群众的主观需要之间满足关系的范畴。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广泛的认同, 必须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利益,直面社会关切。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的诉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2.3 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新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众的行为习惯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权威强制进行灌输,这样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引发他们的抵触心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应该多利用新媒体来宣传,传播手段应更加多样化。

传播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阶层的人们可接受性,可以运用人们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手段、风格宣传。 比如:利用国家和社会特定时期的伟人的事迹宣传爱国、奉献的精神,引领人们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使核心价值观具体实在、可信可行。

3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对社会稳定、 人民的团结、“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需要“知”到“信”到“行”的一个漫长过程,这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齐心努力,使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 自然形成良好的精神风尚。

猜你喜欢
大众化诚信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