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泰安市中医医院彩超室 山东 泰安 271000)
肠套叠以婴幼儿为多发群体,主要诱发机制为患儿肠管套入其所连接的肠腔之中,其中的内容物通过受阻,患儿的临床表现普遍为腹部包块、便血、呕吐以及腹痛等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治疗,会影响患儿正常饮食,进而干扰患儿的生命健康[1]。由于患儿机能发育尚未完善,自我表达能力受限,导致该病症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2]。本次为了探究更为可靠的诊断方案,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肠套叠患儿31例,以手术病理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对照,展开如下研究:
选择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肠套叠患儿31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2)患儿年龄不超过4岁;(3)患儿家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儿合并脏器官疾病;(2)患儿合并精神系统疾病等。31例患儿中有20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年龄介于0.3岁~3.3岁之间,平均(1.76±0.34)岁。
选择PHILIPS提供的IU22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为L12-5型号,对所有患儿进行腹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存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以及肿块、肠管扩张、积液等情况,同时对患儿的肠蠕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横断面扫描结果呈现为同心圆征象或是靶环状肿块图像、纵断面扫描结果呈现为套筒状,需要及时记录患儿的产肠套叠部位、范围,包括肠蠕动、肠壁水肿、肠套管形态、肠套管大小、内部回声、内容物蠕动、肠壁结果以及边界等情况,同时测量肠系膜动脉血流信号,若患儿有肥胖体征,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有效性,需使用C1-5型号的探讨进行辅助检测。若患儿完成诊断后2d,机体状态相对较好,不存在水电解质紊乱、腹胀等情况,行以空气灌肠措施,以X线透获取套叠头块影,确诊后加以复位[3-4]。
记录并对比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以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本次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以计数资料记录检查数据,χ2为检验统计学意义的值,P<0.05时判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1例患儿均为肠套叠,诊断准确率为10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29例患儿为肠套叠,病灶位置包括左中腹、右中腹、右下腹、左下腹、右上腹以及左上腹,诊断准确率为93.55%,数据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1例漏诊,行空气灌肠后经X线透视确诊,1例误诊阑尾炎,手术病理检查后确诊;详情见表。
表 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有效率对比
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主要发病机制为患儿肠蠕动节律异常,临床医学认为其诱发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1)饮食改变;(2)回盲部解剖因素;(3)病毒感染;(4)肠痉挛;(5)先天性肠管畸形;(6)其他器质性疾病[5]。患儿发病后,普遍存在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阵发性哭吵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存在烦躁、面色苍白等全身性症状,至病情晚期,可以诱发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患儿的肠套叠处淋巴结进行充分显示,包括包块细微结构,有利于医生进行临床诊断,此外,还能对准确反映局部肠壁血供状况,帮助医生明确患儿肠壁水肿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进而对病情进行合理判断[6]。本次研究对了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以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有效率较为接近,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小儿肠套叠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案,临床应大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