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政 符斐 孙华磊/江苏省苏州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司法局推行关爱导师制度,鼓励政法老同志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全市目前共有60 余名政法老同志参与,累计结对帮扶160 余人,无一人失学、流浪、重新犯罪,12 人顺利考上了大学或大专。
陈炳华就是这60 多名导师中的一员,他曾是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的一名老治调主任,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善于与未成年人沟通。退休后,他有了另一个身份,就是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张林(化名)的一对一关爱导师。张林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陈炳华帮助他顺利度过矫正期,实现了人生转型。
在接触张林之前,陈炳华走访了司法所、村(社区)工作人员、张林的家人及曾经的老师,全面了解张林的情况。见面当天,陈炳华从张林喜爱的网络游戏入手,与张林进行了初次交流,从游戏聊到人生,从网络热点聊到个人行为,慢慢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陈炳华还通过司法所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测试和社会环境评估,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张林建立了心理矫正档案。经过多次接触,陈炳华认为造成张林犯罪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张林10 岁时父母离婚,跟随父亲生活。其父亲文化水平低,平常沟通方式比较粗暴,常是命令和打骂,继母也不管不问。二是社会交往不足。因父亲辗转打工,张林小学时转学三次,在本地没有真正的朋友,加上与父母沟通不畅,便从网络中寻求寄托,初一时经常逃课去网吧,退学后结识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士。三是自控能力缺乏。张林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通宵打游戏,白天很少出门。入矫报到时,张林也仍然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没有规划,无所事事。对此,陈炳华经常召集矫正小组成员碰头,商定调整矫正方案,决定开展“家庭支持”“净化朋友圈”“奋斗人生”三个主题矫正项目,实施个性化矫正。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成人仪式上宣誓
针对家庭支持不足、缺乏有效沟通这一情形,陈炳华打算从张林的父亲入手,促使他尽好监护人的责任。陈炳华经常约张林的父亲进行单独交流,分享张林最近的变化,一起研究张林的思想汇报;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分析、纠正张林父亲作为家长的不足;推荐《蜕变》《你在哪》等一系列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影给张林父亲,希望对他有所启发。陈炳华还邀请心理咨询师组织家庭成长小组活动和家庭心理辅导等,提供建设性互动、关系优化、情感支持等专业指导,帮助张林父亲及其他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除此之外,陈炳华还在司法所开设了家长学校,邀请心理咨询师、模范家庭代表、“五老”志愿者等开展亲子教育讲座,讲述亲子沟通方法、青少年心理学等内容,帮助张林父亲及其他类似家庭的家长学习掌握更多的亲子教育和沟通技巧。
在陈炳华的引导下,张林父亲开始注意自己与张林的交流方式,不再打骂,也经常会向陈炳华请教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陈炳华就像“军师”一样积极出谋划策。连张林都跑来告诉陈炳华,感觉父亲最近“有点奇怪”,像变了一个人,自己虽然有些不习惯,但觉得这样“挺好的”。
陈炳华与心理咨询师一致认为,帮助张林净化朋友圈、拓展正能量社会交往,是帮助其重构积极向上生活状态的重要环节。他们一起策划了“净化朋友圈”行动方案,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帮助认清不良交往人群。收集整理一些典型案例和影视资料,和陈林一起分析研究涉及财、赌、色、毒、网等常见不良交往人群的形成原因、群体特点、危害后果等,特别是网络交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对如何辨认、回避、拒绝等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二是帮助梳理现有朋友圈。在和张林建立了更熟悉的关系之后,陈炳华决定慢慢走进张林的朋友圈。由于张林真正的朋友很少,大多数是网友和游戏上结识的“队友”,所以陈炳华让熟悉相关游戏的社工跟他结对,一起玩游戏一起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带他远离那些负能量的“队友”。三是拓展志愿服务。陈炳华鼓励张林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有益的交往活动取代不良交往,带着他参加“关爱空巢老人”服务项目,定期走访老人,陪老人聊天,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参加“携手成长”福利院关爱服务,看望帮助那些孤残孩童;还带着他积极参与体育赛事服务、引导景区游客等志愿活动,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获得认可、建立自信。张林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结交了一批不同年龄层次的志愿者朋友,志愿者朋友也愿意帮助他,平常还会约他一起出去打篮球。张林也变得越来越开朗,有了更多正面阳光的朋友,也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生活内容。
陈炳华利用自己的个人资源,推荐张林尝试一些不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他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多次尝试后,张林选择做木工学徒。但陈炳华发现张林依旧花很多时间上网,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技能不是很积极,就像他自己说的,“现在也不是很喜欢上网,但就是不想干活,没有想过未来”。为了让张林充实起来,经过多次沟通,陈炳华和他一起设立了六个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一是下班后只能上2 个小时网;二是每天做半小时家务;三是每周学会一个木工技巧;四是每周看一场教育电影并写观后感;五是每周去本地的一个景区玩;六是18 周岁前成为一名合格的木工。并且约定,张林每周要告诉陈炳华近期学习和生活动态,并将观后感等拿给他看,由他进行分析指导,如果遇到困难随时保持联系。同时,陈炳华也督促张林父亲和木工师傅一起做他的监督人,及时反馈情况。
为了增强张林的责任意识,“五四”青年节那天,陈炳华与苏州市吴中区司法局、检察院一起举办了“十八岁畅想曲”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成人仪式。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现场点燃生日蜡烛,许下愿望,诵读成长誓言,一起分享感悟。对此,张林非常感动,深受鼓舞。
如今,张林已经顺利解矫,他的木工手艺也越来越熟练,已经可以跟着师父一起出去干活。他与陈炳华的结对帮教关系虽然结束了,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断,张林仍然习惯找他的“陈老师”聊天,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陈炳华也将张林当做自己的“孙子”一般,欣慰地看着他一天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