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雪,许露元,邹忠全
(广西财经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南宁 530001)
自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支持,并对中国和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否不断削减各种贸易壁垒,为当代世界贸易带来更多的发展红利,成为决定“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关键。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门户,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立足广西现阶段的发展特征,写好丝绸之路新篇章,这给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均说明了贸易便利化正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热点和新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虽然关于贸易便利化的文献较多,但大部分都是基于全国视角,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门户——广西的贸易便利化研究相对薄弱。近年来,随着东盟国家对贸易便利化的不断重视,其贸易便利化水平如何?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助于广西对外贸易流量的提升?“一带一路”经济带中广西对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有多大?这些问题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亟需加强研究。
从WTO的《贸易便利化协定》来看,贸易便利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信息的公布与可获性;增强公正性、非歧视性及透明度;货物的放行与结关;边境机构的合作;受海关监管的进口货物的移动;与进出口、过境相关的手续;过境自由;海关合作;等等。其基本精神是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加速要素跨境的流通。
自Wilson等(2003)提出贸易便利化的指标体系后,国外学者纷纷效仿其分类方式,沿用其基本思想,从港口效率、电子商务、海关环境和制度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影响贸易便利化的因素也随之改变。结合2017年世贸组织最新公布的《贸易便利化协定》和东盟各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本文将贸易便利化分为四个方面的要素:口岸与物流效率(X1)、电子商务(X2)、海关环境(X3)和金融与制度环境(X4)为一级指标,并细化到15个二级指标,使贸易便利化的测量更加完整、科学。该体系中:口岸与物流效率(X1)和海关环境(X3)两个一级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对外贸易障碍,而电子商务(X2)和金融与制度环境(X4)主要反映境内障碍,指标体系主要从边境障碍、宏微观环境、制度机制和技术等方面考察了一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如下页表1所示。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中的越南、新加坡、马拉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由于文莱、老挝和缅甸的数据缺失,在此不做讨论,下同)。广西对外贸易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东盟各国的数据来源于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GCR”(2007—2015年)。为了消除量纲影响、变量自身变异大小和数值大小的影响,本文借鉴学者李豫新和郭颖慧(2013)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然后进行指数化处理:
表1 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指标体系
其中,yj、yjmax分别表示第j个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和该二级指标中的最大值,Xj为第j个二级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Zi为将得到的二级指标再次标准化后的一级指标数据。采用该方法进行标准化的好处是:最差的指标不为负数和0,最好的指标为1,则指标范围为(0,1],这样更容易直观看到各国的任一指标在全部国家中的位置和排名。
为全面衡量广西—东盟贸易便利化水平,需要在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合成一个综合指标,这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完成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贸易便利化涉及的四个方面设定提取4个主成分,结合广西—东盟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标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运算后得到4个主成分表达式的系数,如表2所示。
然后,以每个主成分的相对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上述4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主成分加权和的表达式为:
主成分加权和的表达式中各系数值正是二级权重指标的权重βij,根据公式即可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279、0.117、0.271和0.332。
表2 各主成分表达式的系数
最后,以Wi为权重对标准化后的一级指标Zi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广西—东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综合测度模型为:,由此计算出广西与东盟国家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值。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计算得出2007—2015年中国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进行排名。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本文采取国外学者常采用的TWTFI综合评价四等级法,分别以0.6、0.7、0.8为分界线把贸易便利化水平划分为不便利、一般便利、比较便利和非常便利四个等级。如表3所示。
表3 2007—2015年广西—东盟贸易便利化状况
由表3可知,2007—2015年中国广西贸易便利化水平由一般便利转为比较便利,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东盟国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最高,且变化幅度不大,便利化程度为非常便利;泰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保持为一般便利;印度尼西亚由不便利转变为一般便利,便利化水平有所提高;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较低,便利化程度为不便利。
国际贸易研究常用的模型是引力模型,该模型源于物理学,后来被学者们引入国际贸易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Mij为 i国和 j国之间的贸易额;Yi和Yj分别为两国的GDP;Dij表示i国和j国之间的地理距离;Aij为影响贸易流动的其他影响因素。该模型的对数形式为:
Linnemannn(1966)引入了人口和政策变量,从而得到扩展后的模型为:
其中:Peoi和Peoj分别表示两国的人口数量;Policy为虚拟变量,用来区分两国是否签署了贸易协定。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本文所要研究的贸易便利化的指标后,即可得到本文所采用的回归方程:
本文采用2007—2015年中国广西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之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4)进行回归检验,表4为预期的回归系数符号及理论依据。本文所使用的数据除广西南宁与其他国家首都的距离是使用百度地图计算而来,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数据库。
表4 预期的回归系数符号及理论依据
考虑到所使用的经济数据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并运用Eviews8.0软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方程回归结果整体显著并且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均符合理论预期。对于混合效应和固定效应的选择,本文通过F检验结果可以看到:两模型拒绝固定效应模型是冗余的零假设,于是摒弃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更合适;对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选择,由Hausman检验可以看出,上述模型均拒绝建立随机效应的原假设,接受固定效应模型假设,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国GDP对中国广西的贸易流量有正向影响,说明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开展贸易会带来更大的贸易流量;贸易国人口数量对中国广西贸易流量有负向影响,说明贸易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带来了国际分工深化导致的贸易量的减少大于消费需求的增加;贸易国首都到广西南宁的距离对中国广西贸易流量有负向影响,运输成本的高低仍是阻碍中国广西与东盟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说明虽然广西在“一带一路”中作为海陆空全面对接东盟的重要节点,其交通运输的优势仍未得到充分发挥,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贸易便利化指标(TWTFI)的回归系数为4.468,即中国广西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1%,就可以促进双方贸易额增长4.468%。由此可见,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确是影响广西—东盟贸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刘青峰和姜书竹(2002)以两国(地区)的实际贸易额(RT)与理论贸易额(TT)之比作为评估两国(地区)贸易潜力的标准(见下页表6),认为该比值小于等于0.8的称为潜力巨大型,比值介于0.8~1.2的称为潜力开拓型,比值大于1.2的称为潜力再造型。本文根据模型(4)对2007—2015年中国广西和东盟7国的贸易流量的理论模型进行测算,其实际值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为了避免误差过大,本文使用取对数后的数据进行比值,通过公式计算出中国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见下页图1)。
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除印度尼西亚外,中国广西与东盟大部分国家的贸易潜力类型均属于潜力开拓型,且比值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形成和升级,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关税水平得到大幅降低,贸易壁垒也被大大削弱,且原有的影响贸易流量的积极因素正逐渐减弱。中国广西与东盟的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的贸易中仍有一定的提升贸易流量的空间,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中国广西在与这些国家贸易的过程中,应在充分挖掘现有的积极因素之外,开拓新的影响因素,使广西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流量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由于中国广西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潜力常处于潜力再造型,中国广西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流量也从2012年的11239万美元降低到2015年的51528万美元,出现了较大转折。说明广西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过程中,现有积极因素对贸易流量的提升作用已经十分有限,应尽快发掘和培育新的积极因素来提升双边的贸易流量。此外,由于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接壤,越南历年来是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15年的贸易额为2464000万美元,占中国广西与东盟自贸区总贸易流量的84%以上,越南在广西的贸易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广西在积极发挥现有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仍需积极发掘新的影响因素,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
表6 贸易潜力的划分标准
图1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潜力走势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中国广西贸易便利化水平基本保持在一般便利,近年来转为比较便利,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第二,通过对东盟各国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东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广西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广西的东盟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中国广西对外贸易额将提升4.468%。贸易国的GDP对贸易流量有着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口对贸易流量有着负向影响,贸易伙伴国首都到广西南宁的空间距离对其与中国广西贸易流量有明显的阻碍作用。说明虽然广西在“一带一路”中作为海陆空全面对接东盟的重要节点,其交通运输的优势仍未得到充分发挥,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中国广西与东盟的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的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应充分挖掘现有的积极因素,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广西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促进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空间。中国广西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属于潜力再造型。
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作为面向东盟的门户,中国广西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铁路、航空、港口等设施质量,改善与东盟国家贸易的口岸与物流效率,并通过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新科技可获得性来提升广西的电子商务水平,通过优化海关程序和降低贸易壁垒程度等措施优化自身的海关环境,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可供性和便利性,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以及加强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来提升广西的金融与制度环境。通过提高中国广西自身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中的贸易潜力,推动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