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龙,魏臻武,乔志宏,陈 祥,李 毅
(1.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308;2. 扬州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3. 新疆农业科学院 海南三亚农作物育种试验中心,海南 三亚 572014)
金花菜(MedicagopolymorphaL.)为苜蓿属一年生苜蓿,起源于地中海及相邻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其低光周期敏感性和春化性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3]。在澳大利亚南部,金花菜与其它一年生苜蓿被用于与谷类作物轮作的草地农业系统[4];而在智利中部,它被认为是在牧场改良中最具价值的豆科固氮植物[5]。金花菜在我国又称南苜蓿[6]、草头[8]等,自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对金花菜的药用价值、绿肥作用、饲用价值和菜用价值进行研究[9]。因其耐低温、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强,且生长过程无需施化肥、农药,可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近年来在江浙地区得到发展迅速[10-11]。目前,我国对金花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利用价值和食品加工等方面[9,12-14]。栽培技术中关于金花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实际生产中用种量大、出苗不齐等问题普遍存在。
种子萌发是金花菜生产中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进行其它研究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金花菜种子为对象,探讨温度、破除种子硬实对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今后金花菜的田间生产、引种、新品种选育、种子储藏、栽培措施及基础研究提供指导。
金花菜种子由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提供(表1)。所用金花菜材料单株采集后,移栽到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实验基地扩繁,并以采集地进行命名。供试种子在储藏室带荚存放1年,脱粒后用于本试验。
表1 供试金花菜品种及其来源
供试金花菜种子要求大小均匀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发育不良等。先将恒温培养箱温度设定为5℃、10℃、15℃、20℃、25℃、30℃、35℃、40℃,保持24 h恒定后待用。将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放入2层滤纸,并滴入清水至饱和。随机摄取100粒供试种子置于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设3次重复,10 d后统计种子萌发率,并测定胚根露出种皮5 d后胚根长度。
种子硬实率的统计仅在20℃处理组中进行。将金花菜种子用手术刀划破种皮后,置于培养皿中,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种子,10 d后统计种子萌发率。
金花菜种子萌发率=萌发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15]。从种子置床之日起,每天定时观察记录,胚根露出种皮时记录为萌发种子,第10 d结束萌发试验统计。每个处理随机选取5株用精度为0.1 cm的直尺测量萌发5 d后的胚根长度。硬实率=未吸胀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16]。本研究种子硬实率的测定中,未吸胀种子仅指破除种皮后才能吸胀的种子,排除了破除种皮仍未吸胀的种子。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1.1 温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由图1可以看出,10 d后,除40℃条件下没有种子萌发外,其余7个温度处理的金花菜种子均能萌发。海门、扬中、江都金花菜种子萌发率在20℃达到最大值,海安金花菜种子在25℃下萌发率最高,温岭金花菜种子则在15℃和25℃下萌发率达最高,均为22%。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25℃,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25℃时,金花菜的萌发率急骤下降,35℃时,海安金花菜种子萌发率仅为2%。在25℃及以下的温度处理中,金花菜种子在10 d后至30 d以内仍会陆续发芽,而在30℃及以上温度处理下,10 d后则不再发芽。
图1 不同温度处理下5份金花菜种子的萌发率Fig. 1 Germination rates of M. polymorpha L. seed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1.2 温度对种子萌发快慢的影响
萌发快慢是种子活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萌发越快说明种子活力越旺盛。由图2可以看出,金花菜种子在20~25℃时萌发最快,2~3 d即可萌发。随着温度的过高或过低,萌发速度均出现明显降低。在5份金花菜种子中,来自海门的种子萌发快慢受温度影响最大,而温岭的材料受温度影响最小。
图2 不同温度处理下5份金花菜种子的萌发时间Fig.2 Germination time of M. polymorpha L. seed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1.3 温度对种子胚根生长速度的影响
25℃时金花菜种子胚根生长速度最快,可达10 cm以上(表2)。随温度升高或降低,种子胚根的生长速度均减慢。在5~25℃处理下,各材料间胚根的生长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于25℃时,各材料间出现较大差异。江都金花菜种子胚根生长速度受抑制最严重,30℃时胚根长度仅为4.43 cm。
表2 不同温度处理下5份金花菜种子的胚根长度
种子硬实现象是由于种皮不透水、不透气造成的,在豆科牧草中普遍存在。由图3可以看出,海安、海门、扬中、江都、温岭等金花菜种子硬实率分别为84.67%、50.83%、40.50%、37.67%、67.67%。金花菜种皮经划割后,种子萌发率明显提高,均在85%以上。这说明种皮硬实是限制金花菜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并且不同来源金花菜种子的硬实率相差很大,来源于草坪的海安金花菜材料的硬实率达80%以上,明显高于农田栽培的其它材料。
温度对金花菜种子的萌发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五个不同来源的金花菜种子的萌发率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温度在20~25℃时萌发率最高。温度过低或过高均对萌发率有明显抑制,当温度达到40℃时金花菜种子无法萌发。金花菜在长江、淮河流域的生产中于9月下旬播种为宜[17-18]。播期过早,会因温度适宜而生长过盛,刈割后植株仍较大,导致抗寒能力差,冬季易受冻害;如播期过晚,因温度较低,植株会生长矮小,虽抗冻能力较强,但春季回暖后发育迟缓,导致产量剧减,效益下降[19]。因此,金花菜的播种要考虑温度变化对金花菜后期生长的影响。
种子硬实是豆科植物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植物适应生存环境,获得繁衍生息的一种方式[20,21]。罗小燕等[22]对30份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平均硬实率达50.18%,且物种存在很大差异。金花菜种子硬实率高,是导致金花菜田间出苗率低,萌发不整齐等问题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则通常采用每亩6 kg的光籽播种量或30 kg的带荚播种量[17-18],即每亩理论苗数达300万株才能保证金花菜的出苗密度。本研究所采用的5份金花菜材料表明,不同来源金花菜的种子硬实率差别较大,应根据不同金花菜硬实率的实际情况调整田间播种量。另外,也可以通过打破种子硬实提高金花菜的出苗率,Nazila等[23]研究认为砂纸摩擦、变温处理、次氯酸钠等均可提高金花菜硬实种子的萌发率,其中机械损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播种前有必要对金花菜荚果进行机械摩擦脱粒,以提高种子出苗率,节省种子用量。
图3 不同处理下5份金花菜种子在20℃时的萌发率Fig.3 Germination rates of M. polymorpha L. seeds under different treats at 20℃
综上所述,种子硬实是限制金花菜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不同来源金花菜种子的硬实率差异较大。割破种皮可明显提高金花菜的萌发率;金花菜种子在20℃时萌发率最高,40℃时不能萌发,25℃时幼芽生长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