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1)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升高,检验科逐渐在各大医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血液检验作为医院检验科最常进行的一项工作,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医师进行疾病类型的判断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贫血患者来说,他们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比健康的患者明显减少,也是血常规检验结果中最明确的一项。为了降低医师判断患者是否有贫血症状的误差,本文就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进行分析。
1.1 检验患者资料: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诊断为贫血的患者作为本次检验价值分析的研究对象。贫血患者的年龄为20~63岁,平均年龄在(46.7±4.8)岁,男患者29例,女患者31例,其中缺铁性贫血患者2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6例、溶血性贫血患者14例。进行血常规检查患者的其他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常规检验方法:对60例贫血患者均进行相同的血常规检验,具体的血常规检验过程如下:医护人员需要在采血的前一天提醒患者空腹进行抽血,在次日清晨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采血量在2 mL左右,将抽取的血液放入抗凝管中,并做上明显的标记,轻轻摇晃抗凝管,将抗凝剂与患者血液充分混合,为了降低检验结果误差的产生,我们需要派遣专业技术优秀的检验科医师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该名检验科医师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操作能力、具有一定担当,工作经验丰富的恩典,然后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设备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及相关数据。
1.3 血常规检验结果观察: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相同的血常规检验后,医护人员将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血红蛋白量等数据进行整理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研究所得出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个数据指标以均数±平均差()表示,并使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并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我院医护人员的检验结果上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减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减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高,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基本正常、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略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正常,以及三种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量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贫血属于我国临床医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体内的外周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巨幅降低所导致的症状,且发病率也在持续的升高。贫血类型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急促、气虚气短的不良症状,产生这种类型的贫血症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铁元素,或者是铁元素的合成出现异常,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患者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逐渐减少,对心脏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只有医师确定了患者贫血的类型,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治疗,这就体现出了血常规检验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此外,不同类型贫血的参数标准不同,比如说: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8.3 hl,在缺铁性贫血中是升高的,在溶血性贫血中是正常的,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是降低的,所以说不同类型需要参照不同的指标。
表1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患者结果数据比较()
表1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患者结果数据比较()
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参考范围为82~10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正常参考范围为11~16;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正常参考范围为27~34
综上所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有着十分重要的检验价值,医师能够根据参数大致的判断出患者的贫血类型,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