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叶迎春
周龙的一颗心始终放在提高和完善加工技术上,手艺之精让外国专家佩服不已。
周龙在进行聚酯设备部件测量。摄影/叶迎春
10米立式数控车床的横梁和立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英文字母“H”。它的使用者车工高级技师周龙,在这里加工出的那些难度极高的顶级精密度重大零部件代表了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化工机械厂(南化机械厂)重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铸就了顾客心中的“爱马仕”品牌。
厂里的很多干部职工都爱直呼他“师傅”。这一声“师傅”里,有对一名默默奉献的党员高级技师的太多敬重。
1986年,高中毕业的周龙进入南化机械厂学习车工,当时使用的是一台进口的老式直径6.3米车床。因为有强烈的责任心,他的工作从未出过差错。“大机床制造的都是重大零部件,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毛坯的制造周期很长,容不得半点闪失。”周龙说。
2005年,南化机械厂决定引进大型数控车床。数十年来始终坚持学习新技术的周龙意识到,这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关口,也是自己继续提高技术水平的难得机遇。已经是重加工车间技术骨干的周龙主动申请去干数控车床。他不满足于机床生产企业提供的简单技术培训,还利用休息时间去城里的高校学习数控机床编程。当时的公交车很少,能挤上去已经不易,他还要站在车上看编程书籍。
2007年,南化机械厂10米数控车床完成安装投用,刚好赶上了国内聚酯工业发展高峰。南化机械厂是聚酯成套关键设备的独家制造企业,很多重大零部件都需要更加精密、更加高效的数控车床来完成,而当时仅有周龙一人懂设备、会使用—这是他用整整3年时间,每天工作16个小时,经常晚饭都顾不上吃换来的。
这一年,周龙接到了加工加氢精制反应器“Y”型锻件的重任。锻件的结构很复杂,需要加工内外同心球面和一个凹槽。周龙仔细研究了锻件的结构,通过编程使复杂的加工面两刀成型,效率提高了近10倍。干部职工们开玩笑说周师傅做了一个庞大而精致的“UFO”。
周龙也很喜欢这个外型很漂亮的作品,但是却忍不住反复琢磨这个编程。半年后的一天下班途中,当他在一个红绿灯口停下脚步时猛然一惊,觉得自己的编程好像有问题。他飞速蹬上自行车回到家里,直奔书橱翻看有关书籍,重新编写程序。当他把两个编程都拿给高校的老师看,老师和他一起进行了演算,然后很郑重地说:前者是大胆创新的实践成果,后者有中规中矩的学院派“画风”。周龙活学活用,找到了“方程式的又一个解”。
2010年,南化机械厂研制出国内首台大型双相钢管EO反应器。它的管板直径7米、重达120吨,创重大部件之最。针对加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应力释放、防变形等多项难题,周龙和专家们一起研究,先测算出变形量,再设法进行变形控制细分。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加工出的管板完全达到质量标准。管板加工的龟背设计成为EO反应器制造12项创新技术之一。这台EO反应器制造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南化机械厂高端石油化工装备攻关专家团队的一员,周龙发明了“双刀尖过中测量法”,充分利用数控车床,创新了大直径零部件的外径测量,“比外径千分尺还精准。”
一家企业订制新材料装置的关键设备,主要零件垂直度小于0.03毫米(人的头发直径约为0.07毫米),精密度要求之高前所未有。驻厂监造工程师盯在机床前,面部肌肉始终紧绷。这个零件呈倒“T”字型,轴很细,底盘直径较大,加工余量极小,加工面又在底部,找正和测量都非常困难,没人敢接这个活儿。
难题交给了周龙。他认真思考,专门设计了工装,加工完成后用百分表(一种可以检测到0.01毫米的高精度量具)检测,表针居然纹丝不动!监造工程师不假思索地说:“表是坏的。”待确认百分表完好,监造工程师露出既吃惊又惭愧的表情,一言不发地走了。平面度跳动量小于技术要求的0.03毫米,这是高精度研磨也难以达到的水平!难怪监造工程师以为百分表坏了。“以后师傅干的活儿,免检!”监造工程师表示。
2017年初,厂里接到的设备制造订单里有一台容器需要制作欧米茄密封环。这是一个外径4.2米、厚度12毫米、关键部位厚度仅3毫米的不锈钢薄板,是罕见的非标异型环。它像土星的光环,但外缘是卷曲的半圆弧。加工这样的零件,车刀犹如在纸片切削,难度超出想像。周龙综合运用了材料力学、金属切削等方面知识,认真计算和编程,加工出的这两片密封环装配时严丝合缝,完全达到技术要求。
很多年前,南化机械厂还没有数控机床,国产设备也被嘲为“长相不如进口的好看”。性情温和、骨子里却很要强的周龙,坚持“要努力以技术水平弥补装备的不足”。
一次,南化机械厂为德国欧萨斯公司制造了一台交换器。验收时,德国专家迈克怀疑设备内部成型不好,非要打开来看看。厂领导们非常为难,问周龙有没有办法将这台壁厚100多毫米的设备自焊缝处切开,还要保证总长度不变。
这是一台内部焊接成型设备,通常情况下,这么厚的设备切开后再重新焊接合龙缝,最少也得短30毫米。周龙仔细研究了焊缝,决定必须设法将车刀伸至设备内侧,只切掉焊接材料,确保母材完好。他用一台老旧的车床,根据焊缝宽度不断改变车刀形状。切到深处,他甚至将车刀磨得像菜刀一样薄,每吃进一毫米都得重新磨一次刀。设备切开后,迈克非常惊讶—不仅设备内壁质量完好,而且周龙凭借手工测量和刀具使用让这台设备“开膛”后还能恢复原样。后来,欧萨斯公司赔偿了误工损失,迈克坚持请周龙和有关技术人员吃了一顿饭。
南化机械厂10米数控立式车床投用后,扬子石化装置改造现场的美国专家送来一个紧急加工件,只说“将外径修小一点”,就去一旁抽烟了。
这是一个夹角约20度、两米多长的扇形部件。周龙根据经验判断,这个部件有同心度要求,所以他以最高的精密度要求进行了加工。美国专家紧跟着又送来几件。加工到第5件时,美国专家突然扔掉了香烟奔过来示意:“停!”之后,美国专家返回现场,拿来专用量具,对周龙加工过的部件进行了测量,然后冲周龙竖起大拇指,对翻译说:“这个人很厉害,他是用头脑干活的。”原来,美国专家疏忽了交待同心度要求,周龙替他想到了。
“机床和徒弟,都是我师傅的命根子。”30岁的数控车床班班长姚瑞龙说。姚瑞龙2010年进厂,对周龙的很多事情记忆犹新:“每次下大雨,师傅都要赶来和大家一起保护机床。”
周龙发明的气化炉四喷嘴部件加工找正办法,能大幅提高工效。摄影/叶迎春
今年7月5日晚6时许,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持续3个小时的大暴雨。数控机床的主电机、电磁阀、液压油槽等关键配套设备都在地下,一旦进水会导致机床瘫痪,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尽管重加工厂房设计了大流量排水沟,机床四周也有围堰,但周龙还是担心雨下得太急不及时排出会给机床带来风险。从雨水倒灌进厂房的那一刻,周龙已开车赶到了厂里,和徒弟们一起拼命排水。经过大家奋力拼搏,几台大型数控机床安然无恙。“当时水淹到了脚踝,师傅浑身都湿透了,鞋子也被雨水泡废了。”姚瑞龙说。
周龙和8个大学生徒弟情同父子。一天深夜,周龙已经入睡。徒弟小杨从宿舍打来电话:“师傅,我的腰摔断了。”周龙魂都吓掉了,让徒弟赶紧打120急救电话,自己直接去医院汇合。站在医院的走廊里,周龙浑身颤抖:“这么年轻的孩子,这辈子怎么办啊?!”直到听医生说小杨是膝盖半月板断裂了,他才镇定下来,这才发现自己的鞋子穿反了。
徒弟们都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每遇重大部件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周龙就鼓励他们大胆设计、小心验证、认真比较,为每一个典型问题找出应对方案。这几年,徒弟们渐渐成长起来,周龙不用上夜班了,但仍然坚持每天晚上打两个电话了解设备加工情况,叮嘱徒弟们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企业最困难的日子里,周龙十分担心收入偏低会压垮年轻人。发现谁有心事,他就找谁谈心,他说“你们要扛住,有困难师傅和你们一起想办法。”他帮徒弟接孩子、管晚饭,解除徒弟们的后顾之忧,他说“将来师傅退休了,就和师娘帮你们看孩子”。在各级领导和周龙积极努力下,基本稳定了车间年轻技术工人队伍。“他们是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财富,不能流失。”周龙说。
重加工车间负责人周正国说,周龙攻克的很多难关成为厂里的保密技术,不能发表论文,更不能申请专利。周龙说:“不能发表论文不遗憾,一是我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二是有徒弟们传承这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