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航,崔何凌 ZHANG Yonghang,CUI Heling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1.1 相关概念
(1)街道。街道,原义指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同时“街”和“道”分开又各有含义,分别对应于英语的street与road[1]。但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此词与“道路”是一个含义,但其实街道和道路有着明显的区别,道路,一般强调的是交通功能,主要是为机动车服务的,保证机动车在行驶路线上可以方便快捷的通过,但是街道却是以生活性为主的,主要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从人性出发。
(2) 完整街道。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这一思想最初形成于美国的20世纪70年代,强调满足当前的和未来的所有出行者需求,而不仅是驾车出行者。完整街道是一个在我国新兴的理念,对于道路的管控方面,它主要是对街道,公路、桥梁一切出行路段进行人性化的规划等。对人们外出提供方便,保证安全。
1.2 完整街道的设计内容。对于不同的网络空间城市布局,完整街道的设计内容都大相径庭,因而在不同的城市管理下需要制定符合每个城市独有的设计手册,对每一个城市的街道应该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空间网络方面,主要是对路网间距,路网密度等进行宏观的规划,在时间网络上面,主要是对不同的出行者进行合理的时空分布,增大街道的利用率,保证其活力。而对于生态网络则主要是以绿色城市为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幸福感得以加强。
除以上所讲需要重点规划设计的方面以外,完整街道项目更应该关注在细节上,主要包括4大类:对步行者的考虑,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考虑,对非机动车出行的考虑,对交通的减速设施的考虑。其中对于步行者来说街道通行的基础设施应主要是从一些微观的人性化设计进行考虑,如对残疾人的保护措施和老人小孩的引导设计等;对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来说,应该增大其便利性,如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旁布设相应的小汽车、自行车停车场,增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对于非机动车出行者来说应该给予更多的通行权,保证其在街道上出行权力;对于交通减速设施的设计考虑,主要使街道的速度慢下来,回归街道的完整性,进一步保证街道上的所有出行者,而不仅仅是小汽车出行者。
1.3 完整街道的设计目标。完整街道规划设计的目标主要有3个:(1)安全街道。对街道上的多模式出行的使用者都应该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不应该仅仅只为小汽车的出行者考虑,应该在某些方面增大对交通弱势群体的保护,对步行者和骑行者给予更安全的街道。(2)绿色街道。首先是要提高绿化率,减少街道上的过度停车现象。使整个街道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还需要设计完善的雨水渗透、雨水再利用系统,使街道上的设施更加趋向于自然化,不需要建设过多的机器设施。同时鼓励人们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行出行,形成良好健康的绿色的出行方式。(3)活力街道。街道不应该仅仅只是为车辆的出行服务,应该增加城市、街道的活力和吸引力,使街道可以成为出行者的驻足、休憩、娱乐的场所,让街道为更多的“人”服务,而不仅仅是“行人”。
1.4 完整街道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完整街道区别于传统街道的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感受,将街道空间归还给“人”,在合理范围内缩短机动车出行的面积。因此在设计方面需要在传统街道中添加一些新的理念,其与传统街道在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区位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街道与完整街道在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区别
2.1 在路侧停车平面布局研究的发展应用。在完整街道理念下,对以车为本的传统街道进行反思和修正,需兼顾道路的交通功能和生活空间功能,因而除了交通功能设计要素外,还应该关注与以下4个要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非机动车设施、交通稳静化设施、行人设施[2]。
因此在路侧的停车横断面布局上要综合考虑交通功能与生活功能,将二者从空间上进行物理隔离,在机动车行车道的相邻空间布设停车泊位和车辆的出入口通道,在临街的建筑物旁布设生活功能区,尽可能地将人和车的交通流线分开。这样可以将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进行整齐划分,保证了各自的安全性,同时也增大了街道的活力。
2.2 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的发展应用。根据目前的机动车需求大量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可以归纳以下3个方面[3]:(1)小汽车的拥有量已经从一家一辆变为一家多辆,因而道路上的机动车道为了应变需求不断的加宽,从而侵占了步行区域、非机动区域、绿化区域,最终变成了完全为小汽车服务的一块板式的道路。(2)公共出行方面的规划设计较国外的国家相对的落后,不论是道路上的设施设计,还是交通需求管理控制上面,没有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提供大量的保证,因而小汽车的出行量只会不断增长,不会减少。(3)对非机动车道的设计缺少人文关怀,并且在交通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力度较轻,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对待非机动车的态度大相径庭,严重影响了非机动车辆的增长,既而更无法减少对私人小汽车的增长。
因而根据目前的调查现状可以归纳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道路横断面的理念: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应该是对所有的出行区域的规划包括各种公共空间在内,保证所有出行者的人身安全。做到人文道路,绿色道路,活力道路。因而其研究完整道路的规划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保证完整道路布局网络范畴,谨遵完整道路功能要素的规划控制原则。
2.3 在有轨电车线路规划设计上的发展应用。有轨电车的设置场所基本都是在景观区或者是对舒适度要求很高的居住区附近,因为其不仅工程造价较高,土地利用较大,同时载运量也相对较低的。因而以一般对机动车的规划设计来进行规划设计有轨电车的线路是完全不可取的,不能依赖于缩减步行区域、非机动车区域、绿化区域来布设有轨电车的线路。所以在引入完整街道理念下我国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满足区域性完整、功能服务型完整、主体构造完整[4]:(1)应与城市的空间布局相配套,使有轨电车不仅仅设立在景区范围等地,还应该设置在人流较大的学区范围内,城市的中心范围内,加大有轨电车的设置区域。(2)应保障道路上的所有使用者的通行权,尤其应该以人为本,对有轨电车、行人、非机动车的骑行者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乘客设有相对的优先通行权。可以通过缩减机动车道等行为限制小汽车的出行。(3)应对轨道车辆进行重新的优化设计,在容量限制上进行改良,对乘客上下车等一系列进行系统的改良优化。(4)应加大在公共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加大与公共交通的换乘,使其服务范围更广,服务对象更广,服务时间更长。
笔者对完整街道理念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对现实情况下街道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完整街道的设计内容与目标,并进一步研究了完整街道理念在不同交通场所下的发展应用。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下一步应尝试获取一批意向数据,对街道进行假设情景设计,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完整街道下步行者,骑行者的出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