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要“目中有人”

2019-02-26 08:43王丽艳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备课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王丽艳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发展,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做到胸中有丘壑,眼中有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开花。

关键词: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备课;目中有人

2014年3月30号,教育部颁布教基二[2014]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体系”被正式提出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精心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下面就如何从备好课人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语文课堂有效,我谈幾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长期以来,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师生生活的空间。“老师为了分数而教,学生为了分数而学”,追求升学率和高分数成为老师和学生的目标,重智轻德成了社会现实。

一、当前老师备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1.目的不准,目中无人

调查显示,许多教师把20%的精力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上,80%的精力却用于抄写教案上。他们甚至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备课就是“背课”。教师经常把上课的每一句话、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所需时间,甚至何处需要停顿、何处是重音等都写在教案上,将教案倒背如流,然后在课堂上照“案”宣科地上课。这种课堂上,教师目中无生,就是自己在唱“独角戏”,课堂也很难有效,也就很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了。

2.内容不实,目中无人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为了表现出自己对新理念的追求,并没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新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之中的作用和差距,更别谈要怎样才能跨越这道鸿沟,因此只能把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以“贴标签”的方式进行简单的一一叠加,使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教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3.预设无效,目中无人

有效教学不仅是预设的,也是动态生成的,而精彩的生成来自教师科学的预设。目前,许多教师不考虑学生实际,不灵活调整教学,只是盲目地按照教案来执行预设,整个课堂死板,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发挥,只机械地识记知识,很难使学生获得全面而真实的发展,更别提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了。

4.盲目搬运,目中无人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的备课、教学等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但是一些弊端也随之出现。很多教师备课时并不是去细心研读教材,深刻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教案,而是通过电脑、教辅资料,下载、复制、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很多老师写教案就是“复制十粘贴+打印”,从不加入自己的分析评判,全盘照搬到自己的教学方案中。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老师也就彻底地沦落成“知识小商贩”。怎会有效?怎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呢?

二、解决办法

纵观当前备课存在的种种问题,我觉得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课堂有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1.目标设置要“目中有人”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其作用是明确学生学什么,学生带着目的学习更容易取得胜利。那么怎样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制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呢?首先,我们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每节课学生通过努力必须提升的素养目标。其次,从单元导读中确定、从课后练习中提炼、从参考书建议中筛选及从学生学情中发现,来确立这个核心素养目标。如:在教学现代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单元导读中有这样一段提示:“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1)反复朗读诗歌,激发我们鉴赏诗歌的兴趣;(2)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意象;(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智情,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感。总之,目标设置时应关注和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这种能力和品格的提升才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核心,才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在明确的目标学习下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2.教材运用要“目中有人”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要想搞好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一般情况下,在备课前,我不先看教参和资料,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反复地研读文本,像教学生学习一样,读准每一个字,推敲每一个词,体会每一句话,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研究通过教学如何把知识目标、德育目标和培养学生能力融于教材;如何恰如其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个人认为,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教材,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生”,才能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使用教材中一贯坚持这样几个原则:找准起点,让教材贴近学生实际;合理重组,让教材立体丰富;适当拓展,让教材丰满厚实;联系生活,让教材充满活力;长期坚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课堂预设要“目中有人”

备课时,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获得什么情感,这些都是老师可以提前预设的。作为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已知”,预设学生的“未知”。对每课而言,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是不能解决的,教师在课前预设时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备课时关注了这一点,才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如备《皇帝的新装》,在设计课前自学问题时,可以预设让一些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基础较薄弱或一般的学生回答浅显的问题,比如皇帝的嗜好是什么?骗子如何设圈套的?看到新装后,大臣和官员们的心理活动如何?又是怎样向皇帝汇报的?而对文中人们不说实话的原因,本文的主题思想以及拓展探究的问题可让优生带着他们一起探究,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堂,促使每个学生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有效,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所提升。

4.认清自己才能“目中有人”

在这里,我所说的认清自己重点是指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认清自己的教学特点与风格。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效益。有一次县里调研,听一位老教师的课,他当时拿着别人的成功的课件直接借鉴应用于教学中,结果却差强人意,原因是什么?不了解自己、不考虑学生所致。因为他根本不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致课堂上乱七八糟,效果肯定不好。只有教师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一味地追赶时尚,而自己也不擅长,其成效可想而知。因此,要避免平时“拿来主义”的产生,真正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备课时一定要认清自己,胸中有学生,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目中有生,才能真正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2]魏为秋.语文核心素养大家谈[J].中学语文,2016(28).

[3]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编辑 高琼

猜你喜欢
备课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