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红
1949年,南懷瑾初到台湾,当时的他还寂寂无名,生活很拮据。在讲学时,他注意到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感觉,每次上课时总是蓬头垢面的,头发也很长,仪容仪表也不注意修饰。
南怀瑾找他单独谈话:“为什么不去把头发剪一剪?”“来上课已经花光了父母给我的学费,没有额外的钱让我去理发了。”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苦衷。“拿去理理发吧。”南怀瑾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学生,那是他一家子几个月的生活用度。南怀瑾接着说:“人在任何时候,哪怕是最倒霉的时候,也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这样才能有翻身的机会。因为,你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之后的无数次机会。”
学生十分感激,拿着钱,谨记着老师的话离开了,后来他成了一位有名的礼仪大师。他说:“我从未忘记过南老师的言传身教,是老师教导的话成就了我。古代的教育先从洒扫、应对、谈吐、待人接物上训练,‘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这个衣冠仪态很重要。”
【原载《做人与处世》】
插图 / 仪态端庄有讲究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