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红
1949年,南怀瑾初到中国台湾。当时的他还寂寂无闻,生活很拮据。在讲学时,南怀瑾注意到了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给人一種不修边幅的感觉,每次上课时都是蓬头垢面的,非常不注意仪表。
后来,南怀瑾找那个学生单独谈话:“你为什么不去把头发剪一剪?”“上学已经花光了父母给我的钱。我没有额外的钱去理发。”学生向南怀瑾说出自己的苦衷。
“拿去理发吧。”南怀瑾爽快地从口袋里掏出20元钱,递给学生。那20元钱,是南怀瑾一家人几个月的生活费。南怀瑾接下来说:“不管在什么时候,哪怕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因为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之后的无数次机会。”
学生十分感激,拿着钱离开了。他一直谨记南怀瑾的话,后来成了一个有名的礼仪大师。他说:“我从来没有忘记南老师的言传身教,他的话成就了我。古代的教育从洒扫、应对、谈吐、待人接物上开始,‘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一个人的仪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