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爽
(重庆三博长安医院 重庆 400023)
先天性心脏病,作为目前医学领域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指在胚胎时期,因心脏、大血管发育迟缓而出现的解剖结构异常问题,若未经针对性治疗,则会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对此,精准的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能够在降低患病率的同时,保证母婴健康。鉴于此,择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检查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在中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详细总结如下。
择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检查的100例孕妇,经本院领导核心委员会批准,且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按照1∶1分配原理,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常规组中,初产妇为15例、经产妇为35例;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年龄中位数为(29±11)岁;最短孕周为20周,最长孕周为27岁,孕周中位数为(23.5±3.5)周。系统组中,初产妇为14例、经产妇为36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41岁,年龄中位数为(30±11)岁;最短孕周为21周,最长孕周为28岁,孕周中位数为(24.7±3.3)周。即两组孕妇各数据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协助孕妇保持仰卧位,且将腹部充分暴露;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HD15,C5-1探头,频率为3.5MHz~5.5MHz)的选择,对孕妇施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即预先对胎儿生长状态予以掌握,再通过对胎位的明确;切换为心脏条件,观察胎儿心脏位置、大小、各心房或心室大小、连接状态、心切面瓣口血流等;存图[2]。
系统组:协助孕妇保持仰卧位,且将腹部充分暴露;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HD15,C5-1探头,频率为3.5MHz~5.5MHz),对孕妇施以有效的系统产前超声检查,预先明确胎儿在宫内位置,再经胎方位的鉴别,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待胎儿心脏检查时,声束应于胎儿腹侧、肋间隙等部位进入,最大限度上避开脊柱部位,辅之多角度扫查,以便能够在掌握更为清晰的心脏切面的同时,做好脏室和血管大小的判断工作,再明晰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对应关系;心脏切面存图,涉及四腔心、双瓣口血流和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平面、肺动脉分支切面等[2]。
采取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予以处理。即本文涉及的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比(%)表示,组间数据以卡方(χ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孕妇中,先天心脏病患儿共48例,常规产前超声检出45例,检出率为93.75%;漏诊3例,漏诊率为6.25%。
系统组孕妇中,先天心脏病患儿共48例,系统产前超声检出48例,检出率为100.00%;漏诊0例,漏诊率为0.00%。
系统组孕妇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高于常规组,即100.00%>93.75%,两组孕妇各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Fet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即为胎儿先心病,早期超声检查,能够在尽早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同时,杜绝各类危害的滋生。
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如下:一是母体因素。二是胎儿因素。此外,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救治中,主要包含根治手术、姑息手术和心脏移植等[3]。
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主要针对胎儿心脏位置、大小、各房室大小、连接状态等问题的检查。即将四腔心切面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主切面,可起到有效的检查工作,如心室发育异常、房室间隔缺损、心脏肿瘤和心尖瓣下移、二三尖瓣闭锁等,但却对部分心脏结构切面检查存在局限。例如:心室双出口心脏畸形、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和法洛四联症等。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则是在保留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对其缺陷予以弥补,即依据对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左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和左右肺动脉分支切面、三血管平面等等,以此提高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简而言之,妊娠期胎儿早期筛查,能够在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确诊率的同时,辅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其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痛苦[4]。
依据本文数据可知,常规组孕妇中,先天心脏病患儿共48例,产前超声检出45例,检出率为93.75%;漏诊3例,漏诊率为6.25%。系统组孕妇中,先天心脏病患儿共48例,产前超声检出48例,检出率为100.00%;漏诊0例,漏诊率为0.00%。系统组孕妇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高于常规组,即100.00%>93.75%,两组孕妇各数据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对比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系统产前超声检查更具敏感性价值,能够精准筛查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确诊率、检出率,故存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