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山东 枣庄 277300)
肱骨大结节骨折在临床中发生率高,主要是肩关节冠状面和人体冠状面有一定角度,而且肩关节结构比较复杂,实施常规的肩关节正位片无法将骨结构完全显示出来,从而增加治疗难度。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非常快,从而使X线诊断精确度越来越高,基层医院仍选择X线检查,此检查费用低,操作简单,从而在临床中应用率非常高[1]。所以,本文就对单纯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实施X线诊断时选择肩关节斜位片,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共56例单纯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4.43±1.32)岁。
纳入标准:(1)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等情况;(2)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
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机体严重感染;(3)精神系统疾病;(4)凝血障碍;(5)语言障碍;(6)对药物过敏者。
由于肩关节冠状面与就机体冠状面存在一定角度,搜索相关文献,对我院肩关节患者实施CT平扫,对其肩关节冠状面和机体冠状面的夹角进行测量,一般情况下夹角应在30°~50°之间,胸廓前后径增大,夹角也会增大。
对所有患者实施肩关节正位片显示之后为阴性,进行肩关节斜位片,让患者保持站立,患侧靠片,上臂下垂,掌心靠前,身体向患侧进行旋转30°~50°左右,X线中心对准肱骨头。肩关节斜位X线片以肩关节关节盂前、后缘重叠,肱骨大 结节完全暴露出来。
参加此次研究的56例患者,正位片显示无骨折情况,实施肩关节斜位片后肱骨大结节将骨折线显示出来,得知骨折线位纵行,撕脱的骨片偏小,没有出现移位的情况,周边骨质无异常情况。
单纯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是骨科诊室发生率较高的疾病,是肱骨近端骨折中占比18%~22%。肱骨大结节骨折分为多种类型,其中AO分型与Neer型最具有代表性,此分型会根据肱骨大结节骨折线的形态划分为非移动型和移动性[2]。此次选择的患者均为非移动性,对此类患者实施肩关节正位片检查,肱骨大结节被肱骨遮盖,当机体受到损失后,体位不正,上臂内旋,从而导致骨质重叠,针对较小的非移动性骨折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此次研究中,先对患者实施肩关节正片检查为阴性,与患者多次沟通后,对其关节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开展肩关节斜位片检查从而确诊疾病。此次研究中,患者多为青年男性,根据相关报道称:中年男性发生肱骨大结节骨折机率非常高,这多与机体存在骨质疏松,骨质退行性病变有所关联。所以,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正确的诊断,开展治疗,从而改善后期肩关节功能低下的情况[3]。
临床中,对肱骨骨折治疗应用率最高方法就是手术,对其骨折部位的功能与稳定性进行改善,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持续性发展,可对患者实施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此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还可对相关神经进行保护,降低感染情况发生,而且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对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实施植骨,并对大结节骨折患者开展复位,对存在肩袖损伤患者一定实施修复,治疗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康复锻炼,提高肩关节功能[4]。
检查前,告知患者相关检查流程,让其对疾病有所了解,从而提高检查与治理配合度。针对出现焦虑、烦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通,了解相关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信心。积极配合诊治,并实施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从而提高预后效果[5]。
综上所述:对肩关节损失患者,实施肩关节正位片检查,结果为阴性,一定要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加摄肩关节斜位片检查。虽然医疗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MRI与CT诊断技术应用率升高,但是部分基层医院仍以X线检查为主,肩关节斜位片检查保证了X线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可降低漏诊率,从而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开展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