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刘彩霞
天津南开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010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的一种病因不明,但剧烈、反复、短暂发作的疼痛,临床较为多见[1]。该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且女性发病概率高于男性,不具备器质性损伤[2]。疼痛主要表现为针刺型、刀割型、灼烧型。
发病后患者情绪受到影响,激惹性增强,难以静待;发病时患者面部肌肉抽搐,给其造成较大痛苦。临床常以西药治疗该病患者,服药后虽可缓解疼痛,但疗效较难满足患者需求,且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为明显。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可达到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试验组男17例,女27例;年龄35~72岁,平均(48.72±5.27)岁;病程2~6年,平均(3.53±1.09)年;左侧23例,右侧21例。对照组男19例,女25例;年龄37~71岁,平均(48.34±5.72)岁;病程1~7年,平均(3.78±1.14)年;左侧26例,右侧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家属及患者均表明自愿加入研究,研究接受伦理委员会监督。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头颅CT检查提示明显性器质病变患者;因认知、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患者;未完成研究患者。
试验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选取风池、神庭、合谷、印堂、天柱、完骨、人中等穴位,并行局部配穴,若第一支痛则配合攒竹、阳白、丝竹;若第二支痛则配合四百、太阳、上关;若第三支痛则配合下关、地仓、大迎。采用毫针[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25号,津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70001号]进行针灸,尺寸1.5~2.0寸,采用针刺泻法,以捻转手法施针,进针深度为0.5寸,治疗过程保持与患者的沟通,患者感觉重、麻、酸胀、触电等时可停止针灸,1次/d,留针20 min/次,连续治疗1个月。施针过程中应注意进针深度、手法,并观察不良反应。
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给予卡马西平(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5017)止痛,1次/d,给药量为0.2 g;患者用药后疼痛情况无改善,可酌情调整用药量,间隔1 d调整1次,调整区间为0.4~0.8 g,最高用量≤1 g/d,并加强不良反应观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则暂停用药并处理。
两组均治疗1个月。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观察包含疼痛程度及治疗有效率,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评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4]。治疗有效率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中有关评判标准拟定[5]:痊愈,患者疼痛全部消退,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患者疼痛大部分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疼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下降50%;有效,患者仍感疼痛,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疼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25%;无效,患者疼痛未见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部分疼痛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1VAS评分
治疗前,试验组VAS评分为(6.72±1.59)分,对照组为(6.69±1.47)分,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为(1.75±0.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5)。
2.1.2治疗有效率
试验组痊愈3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73%(43/4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4.09%(37/44)。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2.27%),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13.6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神经系统疼痛,治疗难度较大,且目前临床对其病因解释尚不明确,缺乏有针对性、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多以止痛为主[6]。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头风”“偏头痛”“面痛”范畴,中医认为患者邪入三阳经络,因外感、内伤等影响,致使其阳气交汇于头部,若卫气不稳,则受风邪影响,致使三阳经络阻塞、闭塞,出现头部疼痛;且情志不畅,情绪波动较大亦可导致筋脉痉挛,致使面部出现疼痛。中医针灸是对穴位进行针刺、火灸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可促进患者经络通畅,确保患者气血正常运行[7]。
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帮助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对患者头部异常放电传导作用产生阻断效果,有效缓解其神经疼痛,镇痛效果显著。三叉神经与三阳经循行分布契合度较高,依据不同分支疼痛情况展开针灸治疗,止痛、镇痛效果较好。在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过程中,应依据患者情况及时对进针深度、角度进行调节,实现微针调节经脉、气血,进针时注重得气,以获得显著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针灸对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效果。中医针灸选取穴位可直接对三叉神经干作用,相比口服止痛药更具针对性,故其镇痛效果更好。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痉挛,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阻断异常性放电传导,缓解疼痛,促进患者肌肉功能的恢复,临床镇痛功效显著。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避免药物影响,故不良反应较低。
综上所述,采取中医针灸可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情况,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