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华
(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为实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部于2013年8月15日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办法”第10、13和14条分别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面试主要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1]
“办法”的颁布,打破了原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只需要正常毕业、普通话达标并通过学校开设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考试,便可申请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模式。从“办法”执行几年来的结果看,虽然各地区、各高校学生的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情况高低不一,但总体来说,在校生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并不高。据教育部统计,在前两年的试点工作中,共组织过4次全国性考试,通过率仅为27.5%[2]。不少考生需要通过两次、甚至多次考试方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通过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不高现象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考生的笔试均能一次性通过,说明考生的保教知识贮备还是合格的,显然问题主要出现在面试环节,即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不足是明显的短板。
可以说,“办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资格的认定和管理,至少体现出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丰富了考试形式和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要求;二是大大地提高了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难度,在准入环节确保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有积极而明确的引导。
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服务社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作为普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变化要求,在学前教育大发展但全国范围内幼儿教师短缺的背景下,要确保学前师范生在毕业时或在毕业后的最短时间内考取教师资格证,具备在幼儿教师岗位从事保教工作的准入条件,实现对口就业。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考核、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的合格幼儿教师。
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部分做出相应改革[3]。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4]。
根据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考察、教育调查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5],从紧密对接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的角度出发,本文着重从全过程见习、课程认知实习、技能达标实训、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融合实施等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谈一些构想。
教育见习是学前师范生在高校和园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观摩和学习。教育见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当前研究往往没有细化见习、实习、实训等[6]。为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知,必须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比较系统的观摩和学习,形成全过程见习的管理体系。
所谓的全过程见习,就是在培养方案的第1至第6学期,每学期均安排1周的教学时间用于学生在幼儿园开展教育见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活动安排、园本课程建设、保教工作管理等形成全方位的感知(见表1)。
表1 各学期见习目标一览表
在全过程见习环节的6个不同阶段,需要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并实行目标管理。学生在各见习阶段完成指定目标的见习报告活页并交由园方和校方指导教师分别评阅。学校在见习基地召开各阶段见习总结会,邀请园方对学生在见习活动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指导意见。学生根据指导意见开展反思并形成个人的阶段性见习小结。
通过全过程见习的目标管理,能有效地提高过程监控效果。学生完成各阶段指定内容的见习任务,有利于把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全面形成对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和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感性认知,实现见习目标的达成度。
开展课程认知实习是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幼儿园开展的现场教学,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基础保障作用。学生通过在幼儿园的课程认知实习,可以获取直接知识,并与所学专业理论有机结合,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充分锻炼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保育学等课程的理论性均很强。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经验支撑,也缺少对幼儿园相关活动组织、设计、流程等的体验,影响了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或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学期见习活动可以部分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但相对于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课程认知实习这一实践性环节来保障。
通过课程认知实习或结合单元内容进行诸如“幼儿的守恒概念”等的认知实习,使师范生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理念的具体落实,了解墙饰、吊饰和区角环境的创意设计与布置;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了解各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的硬件条件和规划、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与分析;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幼儿秩序感和集体规范如何有效建立等。这些感性经验的获得,将丰富师范生对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认知,为他们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创造条件,也为他们成为合格的准幼儿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实训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模拟实践平台上进行的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的技能训练。
在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应用型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为导向,强化教育实训,突出学前师范生的技能训练。针对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考核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无生上课水平,辅助考核舞蹈、钢琴弹唱、美术、儿童故事讲述等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考试要求,需要将课内教学实训和综合平台实训有机结合,双轮驱动地开展工作。
一是依托舞蹈、声乐、琴法、美术、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开展课内教学与实训,严格制定课程考核达标标准(见表2)。
表2 幼儿教师技能达标考核项目表
比如舞蹈实训的考核标准设定为:作品主题鲜明,内容健康,风格特征突出;作品风格韵律把握准确,动作规范、流畅;表现力强,舞蹈形象生动鲜明;有较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能够熟练地完成作品。美术实训的考核标准设定为:作品主题鲜明,内容完整,教育性突出;能准确理解题意,自如地运用简笔画技巧;画面构图饱满,形象简练生动,线条流畅,能充分表达艺术的形式美;作品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感染力。通过严格的课程实训考核,实现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技能教学目标。
二是积极搭建综合实训平台,模拟“教学设计、无生上课、儿童故事讲述、钢琴弹唱、舞蹈、美术”等幼儿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项目和省级学前师范生技能比赛项目、评价指标和标准,要求人人考核、人人过关。这其中无生上课需作为核心项目重点考核,这不仅是因为它所占的分值大,更主要的是它模拟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从本质上说,无生上课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实践活动,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是执教者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
为使综合实训在促进学前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方面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6个综合素质学分,即每一单项考核设定1学分,以达标考核的强制性保障实训效果。通过足够强度和难度的课内实训和模拟综合平台实训,使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效果。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都是高校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学时长而且所占学分比重大。其中毕业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保教知识和能力,在高校和幼儿园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的实践活动。实习生在实习环节按规定需完成跟班听课、独立教学和带班、开展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教研等全部实践活动,并完成实习报告。
传统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毕业考核环节多采用毕业论文形式以捍卫其学术的严肃性,但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在幼儿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我们认为将毕业设计创作替换毕业论文,能消除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过于偏向理论研究、但学术积淀尚浅而出现的选题宽泛、内容空乏、毫无生气的不足,能打破以往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分离的现象。注重对毕业生幼儿园教学设计和活动设计能力的考核,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突出幼儿教师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也无缝对接了幼儿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考核考生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基本要求。
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并将毕业设计嵌入毕业实习环节,一方面使得毕业实习的目标更为清晰、毕业实习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幼儿园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实习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做到真题真做。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双导师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实习生教育、教学、教研与管理的全面指导。这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融合体系,会大幅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实际教学水平,这对于他们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考核无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实习生在第七学期校内实习试讲阶段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选题范围需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并明确年级组,在征得导师同意后进入开题环节。开题和设计环节在毕业实习阶段进行,学生需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领域和年级组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的录制,并对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反思总结作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还有教育考察和教育调查等,它们在培养学生对特定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对教育、教学管理具体问题的实地勘察和调研能力方面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形成学生的综合教育素养有积极的作用。只是因为教育考察和教育调查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与本文的主题关联度不是特别紧密,故在此不做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