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2019-02-26 03:18张晓星邓志龙苟景跃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压缩率前缘裂隙

张晓星,代 灿,邓志龙,苟景跃

随着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增加,因此所导致的骨折愈发常见[1]。常表现为椎体坍塌,胸腰椎部位的严重疼痛,若不能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3]。非手术治疗由于长期卧床,会加速骨量的丢失,加重椎体畸形的发生[4-5]。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The posterior convexoplasty of percutaneous vertebral body,PKP)为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止痛速度和新骨形成快、活动能力和骨折愈合恢复迅速的优势[6-7]。为了解其安全性和临床实效差异,本研究对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bility fracture,OVCF)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5月-2016年11月,对我院86例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诊断标准参照文献[8]。入选标准:患者重要脏器无严重功能损害;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9]。排除标准:排除病理性骨折;神经和脊髓无严重压迫症;椎体破坏严重,甚至存在椎管的严重坍塌;有麻醉或手术禁忌症[10]。PVP组52例,PKP组34例。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比性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

注: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 t 检验

PVP 组 24/28 12/40 58.7±8.5 6.5±2.1 0.80±0.22 7.39±1.05 PKP 组 14/20 7/27 59.0±9.1 6.7±2.8 0.81±0.18 7.42±1.10 χ2/t值 0.207 0.074 0.151 0.496 0.221 0.127 P值 0.665 1.000 0.880 0.651 0.826 0.899

1.2 分组及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具体治疗措施如下。PVP组:俯卧位,在胸前和骨盆处放置枕头垫以维持适当的后伸姿势。根据定位情况进行穿刺,平行上缘椎弓根(或以10度的倾斜角度)通过椎弓根,抵达椎体前1/3的椎体内真空裂隙区域[11]。通过套管移除管心针,将套管作为手术操作通道,抽取椎体内真空裂隙区域坏死组织和积液。使用3.5 mm直径的推杆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到椎体内真空裂隙区域,填充满所有空隙[12-13]。PKP组:在PVP手术基础上,使用空气球囊,从手术操作通道抵达椎体内真空裂隙区域。使得修复区域周围骨折和终板复位,球囊放气后退回。将PMMA骨水泥注射到椎体内真空裂隙区域[14]。

1.3 观察指标 (1)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手术部位、年龄、病程、骨密度T值。(2)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总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VAS评分。(3)随访:术前和术后(2年)分别进行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Rat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CR)参数进行测量,后凸Cobb角即复位后的角度,CR即相邻椎体高度/相邻上椎体和下椎体高度的均值[15]。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并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要求的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均取0.05,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t=9.290)、骨水泥注入总量(t=3.025)、术后伤椎增加高度(t=3.347)、术后VAS评分(t=7.73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总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均高于PVP组,而术后VAS评分低于PVP组。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

PVP 组 27.7±6.0 4.6±1.4 2.6±1.5 2.4±0.4 PKP 组 37.3±8.1 6.0±2.7 9.0±2.0 1.9±0.2 t值 9.290 3.025 16.761 7.735 P值 0.000 0.003 0.000 0.000

2.2 随访 两组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t=0.142)、后凸Cobb角(t=0.070)、椎体压缩率(t=0.16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t=7.680)、后凸 Cobb角(t=7.416)、椎体压缩率(t=4.3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术后2年随访,PKP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PVP组,而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低于PVP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的比较()

PVP 组 16.23±2.08 19.85±2.16 17.56±3.89 12.43±2.08 29.32±4.77 24.89±5.52 PKP 组 16.30±2.45 24.18±3.07 17.62±3.95 8.01±3.45 29.50±5.14 20.23±3.49 t值 0.142 7.680 0.070 7.416 0.166 4.379 P值 0.887 0.000 0.945 0.000 0.869 0.000

3 讨论

PVP和PKP均为较为成熟的无神经症状OVCF的微创手术方式,两者具有同样的治疗适应症,包括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骨髓瘤等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以OVCF应用最为广泛[16-17]。两者的共同机理都是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以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利用骨水泥对椎体进行维持稳定和支撑的作用,平衡椎体的整体结构[18]。

本研究发现,两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总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术后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总量高于PVP组,但术后伤椎增加高度高于PVP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则低于PVP组。说明术后的椎体恢复效果要优于PVP组,而且PKP组在术后恢复期所遭受的痛苦较小,减轻了患者身体上承受的痛苦。当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对PVP和PKP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的临床结论尚不统一[4,19]。国内有部分学者认为,PKP组在该两项指标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研究符合既往研究的结果。可以推测,PKP患者将拥有更好的椎体活动功能和稳定性,甚至能完全恢复丢失的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针对于疼痛耐受能力较差的情况,也可以考虑PKP手术[19-20]。

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体压缩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KP组2年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KP组2年后后凸Cobb角、2年后椎体压缩率低于PVP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与PKP组采用了球囊直接扩张的方式,恢复病椎原有生理形态和结构有关。PVP组在进行手术时对后凸畸形进行矫正,而PKP组在向受损椎体注入骨水泥,是可以扩张球囊,进而使骨折处的骨折椎体高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对压缩椎体的复位效果更加优良,有更高的临床效果[21]。同时,我们发现,PKP组手术过程中适当采用俯卧姿势,以病椎的中柱为支点,在后柱施加按压手法,可以通过前方韧带和纤维的牵拉作用产生复位效应,辅助伤椎形态的恢复[22]。而PVP方法所使用的穿刺针可以小到2.5 mm,亦不要建立新的工作通道。同时没有气囊的张开,所需操作空间要求更小,在手术空间上PKP方法具有一定的劣势。同时,PVP方法中所使用的骨水泥量更少,使其渗透到疏松的骨小梁后凝固的速度加快,使“内固定”的作用得到一定幅度的增强,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了骨折区域进一步进入椎管的风险。因此,与PKP相比,PVP在严重压缩性骨折导致手术操作空间狭小的情况,或伴有后壁骨折导致椎管内占位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优势[17,21]。

PVP和PKP各有优劣势,PKP相比PVP,能进一步改善OVCF患者病椎的裂隙修复,尽可能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后期椎体压缩率低,患者椎体恢复良好。但是该方法手术时间长,骨水泥注入量相对较多,对于严重压缩性骨折,操作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劣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改进。我们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适应症,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压缩率前缘裂隙
充填作用下顶板底部单裂隙扩展研究①
裂隙影响基质渗流的数值模拟1)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水密封连接器尾部接电缆的优化设计
缠绕垫片产品质量控制研究
高压涡轮前缘几何形状对性能影响分析
某型飞机静密封装置漏油故障分析
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