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态养殖模式探讨

2019-02-25 14:52葛影影何国戈郑经成胡克科
养殖与饲料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养鸡动物养殖

葛影影 何国戈 郑经成 胡克科

广东省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广东清远 511500

林下生态养殖是充分利用林地自然资源,实施林下种养结合生产,实现农、林、牧业资源共享、生态循环发展的复合模式。该模式具有节约饲粮、提高动物产品品质、改善动物福利、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1],其推广意义大、发展前景广阔。林下生态养殖实现了林-牧-农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外,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多山多水多林地,气候温润,昆虫、牧草资源丰富,为发展林下生态养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近年来,林下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在家禽,特别是林下养鸡,而其他动物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当前林下生态养殖模式的特点与效益,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实践应用,进一步为林下生态养殖生产提供指导和借鉴。

1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的特点

1.1 保护动物福利,改善动物健康

林下生态养殖使动物获得更多表达自然行为的机会,通过直接接触土壤、草地、阳光、昆虫、树木等优质自然资源,减少因活动受限和缺乏特殊营养元素引起的怪癖现象。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广泛应用,导致对动物的活动严格限制,动物间缺乏互动,饲养环境长期单一,使得动物许多自然行为无法正常表达,例如运动行为、性行为、休息、社交行为[2]。结果,在动物生产中继续出现行为异常,如猪的咬耳、咬尾、咬脐等异食癖,鸡的啄肛、啄羽、啄蛋等怪癖行为。林下生态养殖增加动物接触自然的机会,运动量充足,有利于激发自然行为表达,明显改善动物福利,减少恶癖行为发生,提升群体健康水平。

1.2 节约饲粮,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增加养殖收益

林下生态养殖动物生活空间开阔,采食种类多样化,特别是土壤和优质牧草中的矿物质元素,林地昆虫的动物性蛋白质,有效减少精料的补充并优化精粗饲料喂养模式,为动物生长和生产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同时,它还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了动物的日增重和料肉比。秦志刚等[3]研究报道,林下养鸡能增加经济效益。Santos等[4]研究发现,林下放牧鸡比舍饲鸡有更好的发展潜力,饲料消耗率低,日增重明显,生长性能突出。此外,林下养殖资金投入少,技术难度小,发展规模适中,适宜在山地林区发展。

1.3 提升动物产品品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有效改善了动物饲养环境,增加了与自然资源接触的机会,运动空间广阔,长期自由活动促进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增加肉质硬度。自由采食草木、昆虫等辅食有利于提升肉质风味,使肉品质显著优于集约化养殖的动物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另外,林下生态养殖的动物耐粗饲、抗病性强,可以减少兽药的使用次数和剂量,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Castellini等[5]研究表明,50日龄放养组较对照组鸡只胸肌肌内脂肪的含量显著提高。张杨[6]研究发现,草地与放牧结合的养殖模式饲养56和81日龄肉鸡腿肌重和胸肌重有所提高,腿肌和胸肌的亮度、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H和体脂有所下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胴体重、腹脂率显著降低。但对于林下生态养殖动物产品品质中脂肪酸和氨基酸深入研究的报道较少,对于肉品质的改善,相关氨基酸的研究是关键,这是畜牧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1.4 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土壤生物种类

林下养殖的动物,代谢产生的排泄物为树木和牧草生长提供优质有机肥,土地表面排泄物增多会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动物采食害虫杂草,减少林地害虫数量,降低人工除草灭虫成本,促进林草生长。可见,林下养鸡对病虫害的发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朱朝方等[8]研究显示,竹林下养鸡,相比对照组,0~20 cm土壤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加,有机质含量、全N、全P和全K等养分含量均显著增加。陈俊华等[9]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柏树林下养殖使树木的胸径和高度年增长量、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均显著增加。因此,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调节生态环境,但需要合理轮牧分区饲养,避免同一地区长期养殖出现土壤板结。

1.5 定期分区轮养,降低养殖污染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分区围栏轮养,保持放养草地分期的合理利用,实现草地养畜禽、畜牧促林业、林业护畜牧的良性生态模式。林下养殖空间面积大,利于动物粪便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挥发和净化,可以减少呼吸疾病的发生,有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此外,与工厂集约化养殖带来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相比,发展适度规模的林下养殖动物,动物粪便经过土地消纳、微生物分解、树林吸收可以大大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为林地和草地生长提供有机肥源,促进林草的生长和恢复,降低动物粪便的处理成本。

1.6 天然隔离屏障,减少疾病感染

林区一般环山或环水,绿色植被丰富,且远离居民生活生产区,为畜禽养殖提供天然的隔离屏障。林区不仅温度变化幅度小,空气湿度一般高于封闭式养殖场,极端天气少,动物受到的环境应激小,发病率低;而且林区阳光充足,为动物补充丰富的维生素D,大大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另外,林区的自然环境可以延缓或稀释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和密度,降低动物疾病发生率,减少疾病防治费用和劳动力成本,保持养殖收益的稳定。

2 林下养殖模式的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林下养殖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动物自由采食昆虫、青草等辅食,这大大减少饲料投入,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林下生态养殖的栏舍一般是依林而建,需设立周围防护栏、休息栏、种猪栏和产仔栏,栏舍设备简易、投入成本低。林下养殖动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树木的生长。同时,动物粪便为林木增加有机肥,不仅大大减少购买饲料的开支,而且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林木质量,获得显著的林木经济,增加经济收入。

2.2 社会效益

利用林下养殖畜禽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改善养殖环境,推进畜禽粪污有效治理,促进畜禽养殖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畜牧主管部门通过林下养殖可以及时、准确了解林区养殖情况,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此外,还可以促进农户就业,提高农户生态循环养殖理念,推进林下生态养殖的技术进步。

2.3 环境效益

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草木、土地、昆虫资源得到有效循环利用,不仅养殖投入成本低、效益高,而且有效减少病原体排放,降低它们在环境中的密度,为动物养殖和人类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既可以提高树木的经济价值,又能够实现绿色种植牧草和饲粮作物的目的。

3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3.1 林下养鸡

林下生态养鸡的实践应用较其它动物更普遍。许多研究报道表明,林下养鸡能够改善鸡肉和鸡蛋营养品质、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

苏世广等[10]报道,淮南麻黄母鸡林下散养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笼养,哈氏单位数值极显著高于平养。熊忙利等[11]研究表明,槐树林下散养芦花蛋鸡,与精料补饲60%、70%、90%、100%相比,补饲80%组腺胃指数、输卵管重量、卵泡总数显著提高,补饲70%蛋黄颜色、蛋黄比率显著高于90%、100%;补饲80%组的鸡蛋哈氏单位较补饲60%、70%组的显著提高。杨玉等[12]研究了林下不同放养密度和补饲量对蛋鸡产蛋性能和蛋黄胆固醇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补饲量70%+100只/667 m2组的平均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笼养+自由采食组除外),料蛋比较补饲50%+250只/667 m2组和补饲50%+400只/667 m2组分别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补饲70%时,100只/667 m2组产蛋率较250/667 m2和400/667 m2极显著提高。补饲70%组蛋黄重、全蛋胆固醇含量较补饲量50%、100只/667 m2显著提高;补饲组70%+400/667 m2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补饲50%+100/667 m2组;补饲70%以下,100只/667 m2组到轮牧时植被恢复和土壤改善效果均较好。

林下生态养殖肉鸡显著改善肉鸡福利和胴体品质、提高生长性能和成活率。言天久等[13]对不同林种发展林下养鸡的成活率和增重效果的研究显示,松树林下养鸡的平均鸡群成活率高达97.9%,竹林下养鸡的成活率最低,约89.2%。松树林下养鸡的平均日增重高达15.91 g,竹林下养鸡最低,约14.75 g。姜娜等[14]研究显示,林下种草轮牧放养岭南黄羽肉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屠宰率、腿比率、肌胃率、肌肉亮度、胸肌蛋白和脂肪含量均显著提高,腹脂率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下降。该试验结果表明,林下种草轮牧能显著提高肉鸡的屠宰性能和改善肉品质。

3.2 林下养猪

林下养殖的生猪采食自然饲草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投入成本,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猪肉品质。目前,关于林下生态养猪的相关报道较少。张琪等[15]研究发现,林下放牧式黑猪的日增重和料重比显著低于舍饲式,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舍饲式,血液中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尿素氮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屠宰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嫩度值等指标显著高于舍饲式,这表明林下放牧式养殖可以减少饲粮消耗,提高肌肉品质,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3.3 林下养羊

目前,关于林下生态养殖山羊和绵羊的研究报道较少。陈明新等[16]发现松树林下人工草地饲养罗姆尼羊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生长能力,增重效果明显,公、母羊年产毛量5.3 kg和4.4 kg。姜娜等[14]报道,岩溶地区秋冬季节牧草缺乏,单独草地放牧难以维持动物体重,采用灌木林种草放牧山羊增重明显,效果较好。黄金玉等[17]比较放牧与舍饲两种条件下肌肉组分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发现舍饲组山羊肌内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但放牧组山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舍饲组,这说明放牧式山羊的生活适应性好,抗病能力较强。

3.4 林下养殖特种经济动物

林地和草地空间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利于生产品质优良的动物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中具有少量实际应用,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韩桂欧等[18]通过试验分析了林下养殖蚯蚓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蚓床覆盖组土壤密度降低34.60%,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增加4.82倍,渗透率增加35.73倍;土壤水解N、有效P分别提高54.66%和12.02%,速效K含量增加3.08倍;土壤导电率提高43.85%,pH值降低0.25。试验表明,林下发展蚯蚓养殖可以显著改善盐碱地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苗木生长。

孙金艳等[19]对林下放养与传统圈舍野家杂交猪养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圈舍组野家杂交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放养组22.85%;放养组的采食量和料重比较圈舍组分别降低57.95%和45.63%;放养组的经济收益较圈舍组显著增加31.01%。

4 展望

针对养殖业用地空间紧缺、饲粮安全以及动物产品安全等问题迫在眉睫,各地方政府将林业、农业和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林地产出率和有效利用率,改善牧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的生态循环。日后将加快推进发展林下经济尤其是林下生态养殖,养禽、养畜、养特种经济动物是养殖和研究推广的重点内容,实施生态养殖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复合模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养鸡动物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