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班导师制工作的探讨

2019-02-25 12:23马亮亮杜建玲卢书明李艳霞孙小桐孙秀娜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辅导员

马亮亮,宝 全,杜建玲,卢书明,李艳霞,孙小桐 ,孙秀娜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A.内科学教研室;B.学工部,辽宁 大连 116011)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班导师制是部分高校已经推行的教学模式,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而言,由于其学科专业及职业规划的特点,班导师制工作与其他高校专业有所不同,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真正完成培养优秀高等人才的目标,本文结合所在院校班导师制工作的体会,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班导师制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1 班导师制工作的特点及意义

1.1 导师制与班导师制简介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1]。它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并始终是其本科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其一流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2]。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1]。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继而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与学习[3]。

起源于英国的导师制是强调导师对学生熏陶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每个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多,一般不超过10 人[4]。在我国的一些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导师制,即班导师制。这种制度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配备1名导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个人成长进行指导[5]。班导师大部分由专业相关教师来承担,他们的工作不同于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而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师德师风、渊博的知识与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去引导学生做人,指导学生做事。

作者所在高校是一所医学院校,开展班导师制工作已经4年了,作者作为班导师中的一员,因此想结合所在学院开展临床医学本科生班导师制工作后的实践情况谈及感想,并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工作做进一步的探讨。

1.2 班导师制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的成长对于年轻人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大学在扩招之后,大多数院校师资力量的增长难以跟上学生数量的增长,多数只能保障日常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往往一个系一个学年,1~2名辅导员管理5~10个班级,甚至10余个班级,而每个班级有25~35名学生,由于需要管理学生之多以及管理内容之繁琐,年级辅导员对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不够确切了解,往往也忽视了这些方面,因此对学生不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而且如果学生出现上述问题,不能及时而准确地解决。而这些方面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身心健康发展及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其成才之路的基石。

班导师都是甄选出来的相关专业全方位的优秀人才,他们能更了解及贴近学生。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及榜样,优秀自律的班导师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1.3 医学院校班导师制工作的特点

(1)医学院校班导师制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国家及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同时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摆上日常,而这方面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目标与取得效果的,需要长期的、及早的、规范化的熏陶与训练。因此“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并结合个性化辅导的医学生培养,是适应现代高校医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培养模式。

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任课教师承担,思想政治及日常事务管理有辅导员负责,而心理疏导、未来职业规划及人文素养的指导,甚至科研兴趣的激发还没有得到更好的管理与引导。而这方面由既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历及教学经验,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更为适宜,由此班导师的角色应运而生。班导师是对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有效补充,侧重于心理疏导、人文素养、个性化成长、未来职业定位等方面的帮助,与辅导员共同携手,帮助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及定位,有的放矢地为其做准备与努力。

(2)医学院校班导师与其他院校班导师的区别

王辰院士说过,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6],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特征。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的主要区别。医学人文是医学科学、教育实践的重要部分,其范畴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及以上在医学中的应用,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我们都知道医疗上有三大法宝: 药物、刀械、语言,其中语言所占作用超过 50%。可见,在与病人的交流中临床医生把握主动权、融洽的谈话,提高医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7]。2012 年《柳叶刀》发布的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中,医学人文占 1%,历史人文占 4%, 加起来只有 5%,相比其他国家少很多[8]。显然,我国当前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薄弱。同时,医生的心态,内心的强大是最大的智慧,内心的安宁是最大的幸福,这些都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临床理论与技能,必备的人文素养及成熟的心态也是必要的。

人文素养及良好的医生心态不是短期内就能行成与习惯的,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逐步培养、训练才能自身体现的一种修养。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医生的工作岗位,需要从医学生阶段就有计划、逐步地进行人文素养、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责任心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训练,因为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最后有质的飞越。这方面从专业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方面获取的比较少。而一位有丰富临床实战经验、又具有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及良好人文素养及心态的班导师,会适时弥补这方面的欠缺。

另外,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9],尤其需要经过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领会及掌握的学科。因此,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也要更早地接触临床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才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而来自于临床一线工作的班导师能较多地、便利地让学生接触临床实践过程,并可进行适当的指导。

(3)医学院校班导师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学业多元化:裘法祖教授曾说过,一位好的医生应该做到三会,即会做(会开刀、会治病)、会说(会讲课和作学术报告)和会写(会撰写论文和总结报告)。也可以这样理解,会看病、会进行讲课宣教及会做科研与写论文。而这方面的指引不是专业理论学习就能感悟及了解的,是需要早期激发与熏陶,不断引导才能感兴趣及领会的。因此,尽早让学生培养与熟悉“三会”,如临床思维与技能,授课技巧及科研思维及态度。为日后成为全方位、高水平的医务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做准备,更好地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学风引导:要选择和培养优秀的班干部,根据学校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优良的班风,让乐观向上的积极思想、勤奋踏实的学习、做事方式,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深入并融入班级每位学生的思想中。同时,班导师也要自身不断努力进步,因为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就是身体力行,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成才目标及方式。

心理疏导:人是情感的存在,因此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失落、气馁、自我否定;嫉妒、强迫、焦虑;角色转换、交际困难及“网生代”孩子的敏感性强、网络依赖性强等情绪及心理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具体了解及个别指导,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着重加强人文素养及良好心态的养成。

职业规划:尽早了解本专业、本领域的发展规划是必要的,熟悉所指导学生的性格特点及个人兴趣,分别找每一位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甚至他们的家庭背景。对于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在假期可以让他们多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来,包括义诊、患者宣教等活动。对于拟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走进实验室,参加实验室组会、科学报告、学术会议,并帮助教师从事简单的实验室工作等,同时鼓励学生要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

2 我校开展班导师制工作后的情况

自2015年起,大连医科大学开始实行班导师制,由来自一线临床工作的医、教、研骨干力量担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5年制的班导师。他们都是临床经验丰富,热衷于教学、责任心强的临床医生,全程参与学生本科阶段的培养,与辅导员一起成为求学阶段的“双师”领路人。在学生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本人也结合个人参与经历,谈下未来需要改进及加强的方面,总结如下。

2.1 加强与临床实践更多的结合与融合

注重病例、实践教学,使课堂上的PBL、TBL、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真实地走进临床。同时,加强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如临床诊断学,在完成理论课、实践课之后,切实地深入临床,这样能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努力做到学一门课程,熟练掌握这一门临床基本技能。同时,在临床课程学完之后,也可以协助任课教师进行答疑解惑。避免将来高年级进入临床实习之后,对过往知识掌握不牢的遗忘。因此,希望班导师能更多地协助授课教师,更扎实地掌握临床相关课程的学习,尤其临床实践部分。

2.2 增加并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医学是门研究型学科,医生必须要做研究,包括临床与基础研究。因为临床医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医生也都是很好的科研工作者。因此,培养学生从本科阶段就形成敏锐的视角,大胆的思考与创新,并逐步形成对科研的兴趣与动力;同时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思维与态度。因此,在科研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具体可以多做些科研讲座与学术会议,而且更多是贴近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激发学生的科研激情。

2.3 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大多数人们有这样的观念,评价一位优秀的医学生往往只注重成绩的好坏;评价一位医生的医术水平高低也仅仅关注他掌握的先进医学技术。这些都是不全面的,忽略了驾驭医学知识及医学技术的核心——人文素养。有了良好人文素养的参与,才能更恰如其分地应用知识与技术。而作为班导师,若想更好地指导学生,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如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弥补人间情感、社会经历、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不足。多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培养不同的情操。把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情与学生分享,也鼓励学生多做以上方面的训练,不要较多地沉溺于网络小说及游戏等。目前担当班导师工作的教师、医生都很忙,人文素养的加强以尽量融入平时的碎片时间,集跬步终究会至千里。

2.4 多与学生交流

班导师的本职工作时间与学生的上课时间都比较紧张,有的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的距离比较远,这些必然减少了双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虽然现在有微信、电子邮件等便捷的网络交流工具,但感受不到彼此的真诚与真心,不能更好地解决个人诉求。因此,可以在周末组织以读书、体育活动、福利院、养老院公益活动等方式的见面机会,可以每月或每两月开展一次,既可以坦诚交流,也可以使双方得到心灵与身体的锻炼。因为人与人之间只有进行面对面的多交流、沟通才能更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增加信任感,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从而进行个性化指导。

2.5 支持班导师工作

班导师都是挑选出来在医、教、研及师德、医德方面优秀的教师,都能胜任班导师的工作。但是可能因为日常工作的忙碌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班导师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管理学生,从而减少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的班级因为人数较多而不能做好个别指导;同时举行班级全体活动也有难度。因此,学校和附属教学医院可以加强对班导师工作的重视,班导师制工作不是仅仅各位教师自己的工作与责任,而是学校与附属教学医院来更好培养医学人才的制度。因此,相关负责部门如学工部可以多为班导师与学生安排活动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每位班导师所管理的学生数量,目前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导师,学生人数在25~30名左右,如果班导师数量充足,可以每班配备2~3名班导师,以1名有经验的班导师为主,其余1~2名副班导师协助开展工作,方便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管理,把工作更细化。班导师必须有效地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与协调,保障辅导员的主体管理地位,班导师提供最大最优的帮助。

2.6 班导师之家

担当班导师工作,一定会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遇到问题及有所感悟。因此,可以定期举行班导师交流、沙龙,大家互相取经、分享经验,包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如果是共性问题,可以共同、集中解决。这样,可以让班导师制工作更高效、良性地运转。同时,对新任班导师需要进行岗前培训,也可以从副班导师做起,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3 未来展望

班导师制的应运而生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未来也会日益壮大,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课程,也是一门艺术课程[10],但还需要不断的实践与完善,尤其探索出适合不同高校、专业的班导师制。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学改革与体制,需要参与人做好奉献与创新的准备,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将之逐步推广到不同阶段与水平的学生班级体,如医学专业可推广到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班级、博士研究生班级及住院医师规培生等。针对不同班级制定不同的班导师机制,让我们的莘莘学子更好地进行角色转换,更出色地完成岗位职责。这对于班导师自身也是激励与勉励的过程,达到教学相长,最终会让我们的教师与学生都更加出色,我们的高等教育才会真正完成培养优秀高等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辅导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V eraW an g
导师榜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