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牟艳晋,尹 剑,杨宏爱,朱 亮,王丽娜,何 牧,张 琳
(大连医科大学:A.基础医学院;B.教务处;C.附属第二医院;D.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又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对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质量工程”启动后与部委院校和综合院校共同竞争,医学院校如何把握机遇,获得项目支持,并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形成特色,切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多年来,大连医科大学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机制为主线,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系统地从理论、实践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层次,构建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驱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培养体系,现报道如下。
大连医科大学通过多国内本科高等院校的调研发现,当前国内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①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数量较少、建设项目级别不高、标志性成果少。② “质量工程”项目评审和管理机制不健全。③ “质量工程”项目示范效应不明显。④重申报、轻建设、无应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通过对国内医学高等院校的广泛调研,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情况,大连医科大学系统的构建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机制,该机制包括:
“质量工程”的建设形式是以基础、全面的本科教学项目为引领,带动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宏观的指导性[2]。医学院校在办学定位、学生培养模式、服务面向与综合院校均有较大差异,因此科学规划是医学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关键[3]。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大连医科大学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质量工程”建设上制定了科学的规划。作为辽宁省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坚持“立足辽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在“质量工程”申报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学校专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医学科学精神、医学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出台了《大连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立项实施分级管理,明确了二级学院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制定了《大连医科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实施办法》,充分调动二级学院主体责任感和申报积极性,也为“质量工程”建设提供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效地保证。其次规范评审程序,参照国家和省评审标准建立校级评审质量标准,规范评审程序,提高评审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学校制定《大连医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等文件,重视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加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扶持力度,形成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基础,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为骨干,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为龙头的建设体系。同时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建设,通过校级-省级-国家级的逐层递进不断提高“质量工程”建设效果。
首先应转变观念,引导教师把工作重点从“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转移到项目建设和应用上[4]。其次加强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的验收监管,在项目的审批过程中明确规定中期检查时间、结题验收时限等,定期对“质量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检查。鼓励研究成果的应用,2013年9月,学校专门召开本科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出台《大连医科大学质量工程管理实施意见》,鼓励教师参与“质量工程”项目的应用,充分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和作用,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质量工程”的建设目的在于通过立项建设来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5]。它是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是解决我国本科教育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大连医科大学改变“重申报、轻建设”的观念,引导教师把工作重点从项目申报转移到项目建设和应用上,构建、完善了医学培养模式,形成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质量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在“质量工程”建设中要始终树立质量至上的工作方针,以特色发展和制度创新为主线,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7]。多年以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两种精神、一种能力”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各界认可。2013年学校出台《大连医科大学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2016年学校按照国家和辽宁省“双一流”建设的任务要求,以服务全省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坚持特色发展。
专业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单位,专业建设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8]。学校近年来以“质量工程”专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重点支持专业、示范专业建设,进一步凝练传统优势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通过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合理布局专业结构。以专业建设项目为驱动,形成了以医学教育为主,医、理、工、文、管、法、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学校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现年龄、职称、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技能互补,团结协作,能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学校陆续出台《大连医科大学“其震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大连医科大学“英才工程”实施办法》《大连医科大学“后备人才汇聚计划”经费资助办法》《大连医科大学人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发展政策。并要求长江学者、高端人才、教学名师每学期必须给本科生讲授理论课,同时开设名家讲堂、创新创业讲堂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访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学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3次学术报告,并作为课外学分的一部分。
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和适应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9]。学校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中心和校级SPOC课程平台,向学校师生提供优质课程教育资源服务。按照“主干课程优先考虑,不同专业综合考虑,结合重点学科建设统筹考虑”的原则,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精品开放课程体系,把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学校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将原有讲课学时的20%进行优化,作为视频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有效的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10]。学校依托国际级实验教学中心打造创新创业训练基地,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科生实践教学搭建新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创新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取得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项目为驱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构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机制,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申报、建设的突破。目前学校获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1项,获批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07项,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数量、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学校临床医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学生已连续8年蝉联临床技能竞赛分区赛第一名,并于2013 年、2014 年、2017年、2018年4次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2015 年、2016 年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通过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我校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屡获佳绩。护理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凸显,在省高校本科生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质量工程”建设为我校本科生搭建了很好的科研平台,我校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逐渐形成。学校先后有3 000余名学生直接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70余名老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科技作品,15项学生发明获得国家专利,640余人次在省级及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近3年中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0余项,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共获奖9项,省级“挑战杯”获奖人次超过1 000人。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在全国和辽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取得佳绩。同时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及综述数量也逐年增多,自实施医学本科生科研教学模式以来已有超过300名本科生在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及综述,部分学生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
综上所述,“质量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对于医学院校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质量工程”建设要切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