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

2019-02-25 00:43戴品怡陈淑珍王宇松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课程

戴品怡,陈淑珍,王宇松

(1.厦门医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3;2.厦门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教育视为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部分,称之为“第三本护照”[1]。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全国各地医学高校抢抓机遇,积极改革探索,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摆在了重要位置。

1 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1 医学创新发展战略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国家进步和繁荣的灵魂,也成为推动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中将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型医学人才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上,将培养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既是落实国家决策部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医学高校加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新形势下,抓住国家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新时期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着力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创业能力提升”为目的,“创新管理研究”为支撑的联动平台,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工作水平,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

1.2 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从医者,担负着促进医疗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责任。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就业岗位内涵不断发展。职场环境以变化和竞争成为主流,这要求医学生具备适应岗位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持续提高的竞争力。新形势下工作岗位内涵的发展,要求医学高校必须结合行业和岗位需求,以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为重点,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加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度,坚持核心课程和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双核”强化,培养“首岗胜任、多岗适应” 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2 医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贯彻《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3],各医学高校围绕文件精神开展一系列工作,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立项建设、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系列讲座,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梯队,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2.1 课程设置系统性有待完善

以厦门医学院为例,学校医学高校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仍以基础理论课为主,课程形式以公共选修课为主。创新创业教育共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10门(25分),包含公共课4门,专业课6门。其中理论课程占60%(15学分),“理论+实践”课程占40%(10学分)。总体看来,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依兴趣而选择的课程,不是必须的课程,且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验实践课程对创新创业的支撑力度有待提升。在课程设计中缺乏分层分类推进的课程系统设计,不利于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2 创业实践活动实效性不强

目前各医学高校普遍设立学术创业实习基地,但大多项目只停留在校园层面,无法走向市场。分析原因,一是医学生课程任务重,专业课程多,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结合不足;二是临床教师缺乏市场实践知识和经验,课堂教学方式较单一、企业实践资源进岗不足。

2.3 评价驱动功利化倾向

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影响[4],部分高校过分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服务作用及应用结果,教育效果评价标准不合理。如一些医学高校衡量指标主要以大赛获奖数、学生创业数、市场融资额为主,评价体系功利化导向明显。为突显教育成果,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呈现出以“实用为主”的价值取向,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少数学生展示“特长”的舞台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5]。

3 以科学理念引导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3.1 坚持育人为本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医学生素质为根本,向社会输送需要的医学人才,最终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以医学生发展为中心,理性对待校企合作,遵循平等共赢原则,医学高校应充分把握自主性,建立医校企协同育人共促创新创业发展机制。

3.2 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用新思维为社会设计、创造新知识和新价值的基本品质,需要长期系统化训练。双创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判断能力、挑战能力、创新能力、应用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3.3 坚持错位发展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将医学通识教育和地方特色相结合,把握医学专业特点,主动对接地方医疗卫生需求,建立“互联网+医疗”创新创业研究院,融入区域医疗卫生发展,推进医学院校双创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4 医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对策略

4.1 基于分层指导,构建“专业-通识”相结合课程体系

(1)构建“通识型+学科型+精英型”课程体系[6]

强化分层分类指导,紧贴医学学科前沿和医疗行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逐步实现全覆盖、递进式、差异化的教育。“通识型”课程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自我认知、企业认知和市场认知,建立互联网+思维训练,通过案例分析获得体验认知。“学科型”课程面向不同专业学生,通过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课程名称和执行计划,建设覆盖广、衔接紧、实用性强的医学类创新创业专门课程群。以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药技术服务为方向,把国际医学前沿学术发展、最新医学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精英型”课程以创业实践为导向,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如开展SIYB创业培训课程、创新创业核心能力课程等,提升学生创业实战能力。此外,安排学分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教育相融合的学分认定,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引导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基本教学模式为翻转课堂、基本教学方法为引导启发、基本教学手段为教学信息化、基本评价方式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口头报告和在线网络平台探究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如在精英型课程中适当引入SIYB 项目中的商业游戏[7],采用团队合作经营,加强集体感和团队建设能力,引入教师、企业、同行专家等多方评价主体,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形成性评价。

4.2 坚持融合路径,构建“人才培养-地方发展”相融合的实践体系

(1)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体系,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科研平台,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入实践教学重要环节。假期对学生开放共享仪器室及教学实验室,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及时给予相应的全面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和服务,借鉴福建中医药大学“三全三优三融合”方式,通过创业导师团队全程陪伴的、实践课程设置的全面贴近和创业实践环境全景仿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最优政策呵护、物质保障和创业项目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融合“互联网+”概念、中医药专业特色和闽台青年交流平台,形成了校内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采取“内培外引”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构建“双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8]。

(2)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产教和社教相融合

一方面,结合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特色,多载体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以科研项目为主线,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以医学开放实验项目为抓手,拓展“医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多边地方合作模式。以地方医学资源“进岗”整合为核心,加强岗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资源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模块,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技术诊断、模拟创业,激发学生双创兴趣[9]。发挥医学院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提供知识与技术保障,进行精准帮扶,围绕科技知识普及、村级医疗发展规划、技术服务、医疗服务等内容开展提升学生服务社会能力,探索高校特色发展模式。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通过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实验班,以校友、地方企业对接项目,组织提供医疗服务为主题,以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社区养老、医疗下乡为途径,增强项目运营能力、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健康服务与管理创业人才和优秀创业团队。

4.3 突出多元开放,构建“育人-服务”相协同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1)构建“同心圆”医学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多样化的特征,必须有政府、医院、企业、院校等多方参与,建立“同心圆”教育模式,形成立体化、多元开放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借鉴福建中医药大学采用的“政-校-医-企”联动、与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合作创办承创堂河洛中医馆的思路。抓住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以创新创业训练平台为依托,形成政府支持、学校团队入驻、市场运营、企业提供资金保障、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7],推进创新成果的无缝转化,让创意与创新、创造、创业紧密融合。

(2)优化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发挥高校知识文化教育的前瞻性,主动开发医学新知识,新技能,调整课程体系,建设社会发展所需卓越医学人才的“粮食库”。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进行定期的跟踪调查,对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思维培育、医学学科专业融入度、师资建设、文化养成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评价。充分发挥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提升创新创业医学人才培养的市场匹配度[10]。

5 结语

通过分析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地方医学院校提供借鉴之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框架是一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解决问题与改革实践,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评价激励体系构建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逐步探索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课程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