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成
摘 要:素质教育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禁锢、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再加之受教学时间、空间、条件等的限制,基础教育教学僵化,素质教育仍旧形式化。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已然意味着“知识本位”时代被“核心素养”取代,成了基础教育改革中引领具体课堂与课程教学的核心思想,课堂教学也已成为核心素养实现的有效路径。基于初中生为发展主体的核心素养培养来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在充分认识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内涵,深入反思现有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内容和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措施,实施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具成效,目标更好达成,建立起新时代的课程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43-02
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改的全面设施,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以知识为本位的时代向以核心素养培养为课堂教学引领的时代深入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也由之前的理论研究进入具体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将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研究,可以起到拓宽教师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计划和目标、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率的效果。
一、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基本内涵的理解
当前多数初中语文教师仍旧无法全面理解语文课,且执着于通过语言进行的狭隘的语文知识讲授,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初中语文教师没有真正对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内涵形成认识和领会。由辞书对“素养”一词的解释——平素的修养,它是一个人经过长久学习和时间而达到在某特点方面的水平,可以引申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经过教育学习,在语文方面所达到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它包含了基本语文知识、语言应用能力、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情感领悟、学习方法等诸多具体形式。这其中,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首先包括热爱祖国和祖国语文的情感;其次是语文文化知识的积累;再次是语文能力的掌握以及发展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每一点又可以加以细化,将这三方面融合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能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僵化,且忽略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习惯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会生搬硬套地开展语言上的训练,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以初中语文课文中的古诗词为例,古诗词在用语上本就有优美、精炼、简洁等特点,然而教师却仍然套用低年级段语言训练的方法,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用优美的现代语言加以改写,这毫无意义。这样使原本就有文化底蕴、语言特点的古诗文失去了色彩和教学作用。这种放弃鲜活的教材言语,而沉迷于僵化的诗文改写的弊端,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二)过度强调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教学方式上却失去了课程与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特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体性的过度强调往往表现在教师将重心放在了学生与学生、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为体现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愿望、态度等的个性性格特点的追求,仅为把学生的理想化为只有学生内部主体性来实现的主观意识,硬生生地脱离了语文教学以及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主体性在教学中的过度强调和展现,忽略了教学的本真。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读教学时,更多地关注于教学方式,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给予学生与学生、自己与学生、学生与课文及作者的互动交流时间,教学方式脱离课文中的情境,脱离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主线,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升华,与学生实际相脱离,且是将“标准答案”硬性记忆作为落脚点。
(三)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状况得不到及时改进
由于教学模式陈旧和教学状况改善不及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是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的能力和意识有欠缺,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也没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这就会影响到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和深入发掘,从而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效果,预期教学目标自然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是有的教师面对落后的教学状况,没有积极改革的动力和行为,致使教学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培养下开展初中語文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以语文思维为起点的初中生言语的课堂教学
初中生对语文学科能力的获得是以概括为基础,并在思维活动中得以发展。语文学科能力是指在具体的言语实践教学与活动中,以概括作为首要特性的思维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和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语言能力系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对初中生开展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不能始终仅以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这两个方面展开,而应以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境作为背景依据,调动初中生语文的思维智慧,使他们的言语的思维训练和情感融入更符合语境。
例如,北师大出版的语文教材中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一文,诗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斜”属多音字,根据诗中的语境,读音改为什么?“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生”到底应该理解为“生处”还是“深处”,“停车坐爱枫林晚”诗句中的“晚”又该理解为作者指的是季节还是时间?教师要突破以考试标准答案为固有思想的认识,并拓展丰富课堂探索内容,赋予诗文新的课程价值,并对学生开展符合课文本身和作者思想的合理引导,从而训练初中生的思维,给他们更多探索与探讨的有价值空间,促进初中生在学习与活动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养成。这样学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学习趣味体验以及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与形成。
(二)在坚持以课堂主体性为中心的基础上,建构起“多元化理解”的对话教学
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语文课堂在坚持始终以课堂主体性为中心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理解”的对话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与自身、与同学、与老师、与课文作者、与编者、与课文评论等主体的对话,旨在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这一课堂主体有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过程体验和富有成果的收获感以及满足感,在长时间的积累中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变得善于学习和爱上学习。创设以问题为情境前提的课堂语文教学,围绕课文的讲解与阐释这一轴心,开展对初中生思维的训练、言语的实践、情感的体验三方面内容的教学,能够实现人、情、境融合的对话,促进课堂主体的学生在认知和德行的统一。
以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教学课文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初中学生喜欢听唱的筷子兄弟演唱的《父亲》,进而设计“你记忆中父亲有哪些样子?有过哪些事情?”作为问题的导入环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回忆、描述,学生进一步激发情感,从而调动起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这帮助他们以父亲为主题展开与课文作者的对话,教师可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体会和理解描述父亲背影的情境,体会到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由问题到现实,再由现实回归课文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紧接着再进一步展开问题设计,通过对作者和作者写作年代背景的介绍,对文中一些语句用词因何要这样写展开进一步设问,学生的思考被再次引向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教师帮助学生展开与作者、与同学的对话,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达。最后,教师在和学生探讨课文的语言特色、行文立意的同时,可让学生明白教材编者将此篇课文收录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文中所蕴含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准确清晰地抓住所要学习的重点,从而进一步理解《背影》这篇课文的文学艺术价值、传统道德思想和爱国的政治思想进步性。
(三)主动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教学模式创新,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思想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基础上的深入认识、理解和把握,在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运用中,教师需要在专业教学的学习培训、责任机制等要素的作用下,建构起符合新课改和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将教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式引导,让学生在这一方式的学习中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体验,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提到的《背影》一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生活的体验融入学习中,这利于其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爱子之情、作者的创作情感等,从而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 鉴,王明娣.课堂教学范式变革:从“适教课堂”到“适学课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2):93-100.
[2]林崇德.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3):3-10.
[3]石 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2):1.
[4]张 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1):7-9.
[5]高建波.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反思与变革[J].教育导刊(上半月刊),2017(11):47-50.
[6]李建松.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J].教师,2018(12):26-27.
[7]王 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2):89.
[8]丁昌磊.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18(30):127.
[9]林和成.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18(36):266.
[10]李志仁.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山东青年,2018(12):54.
[11]俞蒙琼.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刊),2018(12):58.
[12]王 彤.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110.
[13]杨巧洪.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南北桥,2018(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