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友谊 袁芳卫
摘 要:文章以当代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手机依赖对他们心理行为的危害,具体表现为手机依赖引起中学生的品德心理冲突、信息认知冲突,导致中学生的人格障碍、学业荒废等。此外,手机依赖对中学生产生的生理危害、给学校管理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手机依赖;危害;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38-02
近年来,中学生已成为手机使用的主要新生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2014年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其中初高中学生为手机网民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探讨这一群体的手机依赖状况和特点,认识手机依赖给中学生带来的危害,为预防和改善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对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社会意义。
一、手机依赖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危害
(一)手机依赖冲击中学生品德心理
一是道德认识淡化。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够强,难以抵御手机浏览到的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有80%的中学生认为不文明语言在手机上网中是可以使用的,并且他们认为使用这些语言显得很潮、很亲近、很便捷。某学校竟出现“高一年级作弊群”的QQ群,加入该群的学生达80余人,他们不认为手机作弊是不光彩的行为。
二是道德意志消解。“手机依赖症”者使用手机时间失控,由此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这给中学生道德意志造成极大挫伤,它在破坏中学生的正确认知和正常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破坏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导致中学生的自律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大幅下降。
(二)手机依赖对中学生信息认知的影响
一方面,注意的范围减小。中学生一旦手机在握,就会被它吸引,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手机上。这样,对周围其他事物的注意范围就会缩小,对报纸、杂志、广播甚至是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体的接触减少,有的甚至完全不接触。
另一方面,思维水平降低。智能手机强大的上网功能,让中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海量信息。这些信息在中学生的头脑中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无形中干扰中学生的学习、思考和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势必导致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下降和钝化,削弱他们的思考力,导致思考的平面化、单向化,并且产生一定的信息技术依赖。
(三)手机依赖导致中学生的人格障碍
中学生如果沉迷手机,就会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封闭自我。这种封闭使得人格也向着封闭方向发展,表现为疏于与人交往,言语不多,思维迟缓;在手机世界里交流起来得心应手,却不能和现实中的人正常交流,甚至对现实社会中的人产生排斥。随之而来的是意志消沉、厌学情绪滋生、与教师和家长教育管理的对抗。
二、手机依赖导致中学生学业荒废
智能手机的上网功能使它成为一个浩大的信息、知识、娱乐的海洋,多媒体又赋予了它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加上它的即时性、便携性特点,很容易被中学生青睐。有的深陷其中,当然就耽误了学业,主要表现如下。
(一)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当前,很大一部分中学生热衷于通过手机用QQ或微信聊天、发表动态、刷微博、购物、看网络小说、玩游戏、拍照、听歌,耗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有的学生不顾学校的明文规定和课堂纪律,在课堂上也偷偷地使用手机。这样,学习注意力被完全分散,正常的学习时间被挤占,学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更谈不上学习效果。
(二)学习兴趣严重受挫
有些学生本来对学习还保有一定兴趣,因为手机导致学习注意力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丧失已有的学习兴趣或者使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学习范围之外,滋生厌学情绪。
(三)学习目标迷失
中学生长期使用手机,全身心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他们到学校来与手机贴心为伴,到家里去手机不离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轻则不理不顾,重则奋起反抗。没有人生规划,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作安排,积极向上的情绪消减。
(四)学习能力降低
一方面,手机上网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了他们的学习空间。但是,对于网络资源,中学生不是探求者而是消费者。中学生以“看”的方式而不是以“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久而久之,会降低自身的思考力量,弱化自身的辨别能力,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缺乏自主性。另一方面,手机依赖隔断了中学生个体与鲜活的现实世界的联系。人类除了先天的本能,包括生活能力在内的一切能力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很显然,手机依赖者没有兴趣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
三、 手机依赖给中学生带来生理危害
手机辐射对青少年大脑神经的潜在危害非常严重。很多专家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症状。而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学生耳聋。一般来说,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的伴音如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噪音一般大,最大的手机噪音达133分贝,大大超过了120分贝的痛苦极限。
手机依赖给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说,大剂量的电磁不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还会带来诸如哮喘、白血病之类的疾病。长时间低头玩游戏,会对学生的颈椎带来很大伤害。此外,长期使用手划动手机屏幕,还会导致学生手指发育畸形。
手机依赖甚至会使人发胖。科学家发现,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学生健康状态较弱。同时调查发现,学生在长时间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减少了了锻炼时间,长时间静坐、躺着,从而易导致肥胖。
四、手机依赖给学校管理带来极大的不利
首先,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他们认为课堂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时,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甚至通话,课堂纪律及听课质量受到影响。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和干扰他人的学习、生活。 同时,学生利用手机考试作弊,不仅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影响还很恶劣。很多学生热衷网购,影响学习和校园秩序,给学校管理带来不便。
其次,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添新的难度。 手机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中学生早恋的“帮凶”。 通过手机传情、谈情,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手机成为他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工具和最好媒介。
再次,引发新矛盾 。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诱发新矛盾。 一些学生闲来无聊,用手机招惹是非,侮辱他人,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甚至引发恶性的打斗事件 。此外,学校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禁令,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恶化,师生之间的矛盾升级。因为禁用手机而导致的学生手刃教师、学生跳楼等校园重大事件时有发生,让学校不得不认真反思和探索手机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參考文献:
[1]刘春琼,王云强.中学生品德心理与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徐 华,毕鑫强.中学生手机依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研究,2014(4):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