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芳,彭效祥,赵荣兰
(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纳米医学技术研究所/临床检验诊断学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山东 潍坊 26105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地发展,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实验室是医学研究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地方,面对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实验室安全已成为医学院校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校实验室的不断扩建,实验仪器和试剂种类也随之增加,更凸显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文章就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如何防护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做好实验室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实验室安全,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近些年,随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医学研究生安全教育力度的加大,医学研究生的安全意识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部分研究生安全意识相对淡薄[1]。高校或实验室管理人员会在医学研究生进入实验室之前统一对他们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但部分研究生仍会忽视以往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认为实验室安全只占实验室工作的一小部分,无法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等同,从而导致实验室安全隐患及事故的产生。
医学科学研究的开展离不开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很多高校为保障科学研究的开展,会从国外购进大量精密仪器和设备。仪器和设备的规范合理操作及使用,不仅利于医学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还利于实验室整体的安全运行管理[2]。部分医学研究生在实验开始前往往忽略检查仪器和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甚至错误操作,实验结束后忘记切断仪器、设备的电源等,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实验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危及医学研究生的生命安全。
大部分医学院校实验室面积在不断扩增的同时,并对实验室进行了明确的区域划分,但在布局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如:①实验室通风不足,不利于室内空气流通。②实验仪器、设备较多,摆放空间相对狭小,不利于医学研究生对其进行使用和管理[3]。③实验室危险试剂的使用及存放不当,不利于实验人员的自身安全。④实验室研究人员数量增多,面积相对紧张,导致部分设备占用安全通道。⑤ 实验室插座安排不合理,在仪器使用过程中电线分布比较杂乱,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4]。
在高校医学研究生实验室中,样品种类比较复杂,想要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就必须正确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废弃物,做好整个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目前,不同的实验室针对各种废弃物的放置及处理已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专业知识、安全意识及个人素质参次不齐,导致某些实验人员在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相应程序和制度[5],这不仅会增加实验室清洁工作的难度,还可能威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如微生物实验室中某些传染性标本以及其所接触的器械、器皿均可能感染实验人员,若在对这些标本、器械、器皿的管理过程中没有针对其传染性污染进行处理,必将对实验室人员的健康产生极大影响[5]。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医学研究生树立安全意识,还需要其掌握必备的安全操作技能[1]。管理人员制定的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是根据各自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医学研究生认真对待并严格执行。学校或实验室虽然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已涉及安全操作教育,但由于医学研究生认知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存在差异,其独立操作时没有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管理制度或缺乏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可能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6]。尤其是目前的研究生科研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因科研工作时间紧张而导致安全操作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危害实验室安全[1]。
医学研究生各项实验的开展,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只有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才能确保制度的实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多数实验室的科研项目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需要在考虑实验室内及实验室之间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管理制度[7]。对于某些具有危险性的操作,必须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要求医学研究生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争取将实验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为医学研究生举行相关安全知识讲座,确保并督促每位研究生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管理的规章和制度,降低甚至杜绝危险的发生。
与本科生教学不同,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操作时,主要是以自主研究和独立操作为主。若忽视医学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可能导致其在进入实验室后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这不仅很难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还会直接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机率的增加。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强制性组织将要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医学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学习及考试,只有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②系统性、制度性管理医学研究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安全习惯。例如,在进行实验前,要求医学研究生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穿戴隔离服、手套、口罩、及帽子;实验结束后,对使用的仪器按实验室规定进行必要的消毒或养护处理,使用后废弃的标本及实验垃圾,严格按照要求分类放置在指定的区域内,避免潜在感染及污染风险的发生[8]。③让医学研究生了解实验中常见事故及其正确处理方式,一旦事故发生,能够保持冷静,并快速正确进行处理[9]。④将实验室安全纳入医学研究生考核内容,定期进行评估。
仪器、设备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必需工具,科学合理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对医学研究生顺利完成科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10],也是实验数据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对仪器、设备的不当操作不仅会导致实验数据可信度下降甚至还可能损害仪器、设备,增加实验室安全风险。因此,①实验室管理人员可在每台贵重、大型仪器或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旁粘贴技术人员的联系方式,并将仪器、设备的简易操作方法及流程图放置其旁边以供操作者使用时阅读参考。②医学研究生初次使用仪器或者设备之前必须进行相关培训,以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对于较难操作的仪器或者设备,可指派高年资且熟悉仪器操作的研究生指导新入实验室的研究生,直至其可熟练操作后方允许独立操作。③每台仪器、设备旁须配备使用记录本,严格要求每位使用者如实登记,以便于后续研究人员在使用前能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状态,如有问题可及时发现并解决。④学校或实验室必须培养或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护,除可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及使用寿命外,还可降低仪器设备使用中安全风险的发生[11]。因此,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要经常与仪器、设备制造商进行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为仪器、设备设计一套可靠的安全应急方案[1]。同时要求作为操作主体的研究生必须在说明书许可的范围内操作仪器、设备,实验结束后,及时做好使用记录及必要的养护处理。
为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及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必须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因此,要求实验人员必须做好实验室卫生清洁、消毒等工作,主要包括①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必须严格按照分类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所有废弃物的处理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12]。如一些携带病原菌的标本废弃物,不可作为普通废弃物甚至生活垃圾进行处理[5],以防造成相关人员的感染。② 在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方面: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的高频率使用,直接影响生物安全,因此要求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要求进行及时清洁及消毒处理[13]。③ 对接触各种临床血标本的器械:为防器械被污染影响后续使用,一般需消毒液浸泡、高压消毒后方可继续使用。④ 对实验室整体进行清洁、消毒:严格按照已有的操作流程进行,如做到先消毒再清洁、严格遵循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原则对实验台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14]。在消毒过程中,可采用紫外线消毒、液体浸泡消毒等方法,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要求进行清洁工作,特别是微生物实验室,传染性标本较多,更需对其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7]。
实验室是一个相对密闭且仪器密集的空间,必须保证实验室通风,因此要合理选用及布局常用的实验室内通风设施,目前常用的有3种:局部排气罩,一般是安装在操作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仪器的正上方;全室通风,如排气扇,一般安装于洁净实验室;通风橱,实验室最常见的通风设施,在其中可以进行一些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15]。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及布局通风系统,提高空间利用率。另外,实验室规划时,有必要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以及污染区,防止交叉感染。对于试剂的存放,可根据试剂的性质将其分区存放于试剂柜或试剂架上,并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以便于研究生寻找及使用,禁止乱放、乱存。同时,为了保障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安全,实验室还应配置安全设施,如安装紧急冲淋洗眼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烟雾报警系统、消防栓及灭火器,设置安全出口、应急灯等[16]。对于实验室内大功率的设备,可以单独设计一套电源并为实验室设置一个变电箱[16],以保护电力设施。
保障实验室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实验室的不断扩建、实验试剂种类及数量的增加,实验室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在现有的安全工作基础上不断改进,满足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的需求。目前,只有对实验室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并对医学研究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安全意识及应变能力,才能保障科学研究顺利进行,降低甚至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