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连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兴国
有的乳母发现自己的奶水较稀较淡,担心营养不足。其实乳汁分泌分为“前奶”和“后奶”。先分泌出来的是前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看起来比较稀;前奶之后分泌出来的是后奶,脂肪逐渐增多,最后分泌的乳汁中脂肪含量是最初乳汁的2~3倍,蛋白质含量会逐渐降低。脂肪含量高让后奶看起来比较稠。
不论前奶还是后奶,营养价值都要超过配方奶粉。即使是较稀的前奶,里面也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大有裨益,而且是任何配方奶粉所无法模拟的。因此,不要因为担心母乳较稀缺营养而放弃母乳喂养。
为了让宝宝既吸吮到较稀的前奶(高蛋白),有吸吮到较稠的后奶,正确的做法是每次哺乳都要吃空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下一次哺乳从另一侧乳房开始。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母乳喂养要持续1.5~2年。美国儿科学会提出“持续至少12个月”。但很多奶粉销售人员、保健医生、老一辈家长散布或相信“6个月以后母乳营养不行了”之类毫无根据的说法,鼓动增加奶粉或其他食物,使母乳哺给量和分泌量下降。其实,母乳的营养价值远超过奶粉,即使哺乳一年以后,母乳的营养价值仍然高于奶粉,仍然是宝宝最佳的食物。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应延长哺乳时间,而不应缩短哺乳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母乳喂养的阻力来自乳母的婆婆或母亲。她们不懂得科学喂养的方法,坚持错误的观念,知识落后且固执己见。
根据《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的建议,一下情况不适宜母乳喂养:
母亲正在几首化疗或放射治疗;患活动期肺结核且未经有效治疗;患乙型肝炎且新生儿出生时未接种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及时接受免疫接种者除外);艾滋病感染;乳房上有疱疹;吸毒。母亲患其他传染性疾病或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哺乳。
母乳喂养有巨大优势,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有一部分宝宝无法实现母乳喂养,要用奶粉喂养,也称为人工喂养。
导致无法母乳喂养而进行人工喂养的原因非常复杂,社会发展(如工作使母婴分离)、个人选择(如担心母乳喂养影响形体)、生物遗传(如母乳分泌能力低下)等是常见的原因。但不论如何,我们都不应把奶粉喂养视为妈妈的“罪孽”或者宝宝的不幸,尽管大家都宣传、提倡、推动母乳喂养、奶粉喂养也可以把宝宝健康地养大,并实现良好的生长发育。
如果妈妈经过种种努力,仍不能实现完全的母乳喂养,甚至不能实现混合喂养,那么奶粉喂养就是无法回避的选择。在我看来,“挣钱给宝宝买奶粉”与“给宝宝当奶牛”(母乳喂养)一样,都是非常“励志”的口号。
配方奶粉是人工喂养婴儿的首选,这一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都给出过类似的建议。市场上,配方奶粉(我国国家标准称之为“婴儿配方食品”)已经成为专业化程度最高、监管最为严格、消费量巨大的食品类别之一。
配方奶粉与普通牛奶或奶粉的最大区别是添加了一些后者原本不含或含量极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要么在母乳中含量较多(如乳清蛋白、亚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肉碱等),要么虽然母乳中含量也差不多但已经证实对宝宝发育十分有益(如铁、维生素D等)。与此同时,还要调低一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如酪蛋白、饱和脂肪酸、钾和钠等。简而言之,配方奶粉就是普通牛奶的升级版,营养价值更高,更适合宝宝营养需要,因此是首选。
国内市场的所有配方奶粉都应遵循共同的产品标准,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和《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该标准对配方奶粉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酸、铁、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含量有非常具体的要求,所以只要是合格的配方奶粉,其主要营养价值基本相仿。当然,不同产品的配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产品还额外添加了更多营养物质,如胆碱、牛磺酸、左旋肉碱、叶黄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这使得不同配方的奶粉营养品质小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