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韫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鲁迅说,创作总根于爱。林声先生的《晚霞阁新吟》正是对于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整部诗集流淌着心怀祖国、情系人民的爱国热忱;彰显着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仰;展现着“叶掩西山红更赤,天池映月静涛声”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家国天下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林声的《晚霞阁新吟》既有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也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患意识,亦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试看《贺虎年》:“岁入庚寅虎啸风,气吞辽海半江红。豪情写就雄声里,祖国图强慰老翁。”如《贺建党八十周年》:“八十风云红日照,天翻地覆海吞潮。赤旗漫卷群山动,一吼醒狮天自高。”再如《题万年青图》:“梦中硝烟未散尽,弹指开国甲子庚。强国之路无坦途,倾腔泼墨万年青。”《题万年青》:“梦中烽火烟未尽,弹指建国甲子庚,老夫泼墨迎国庆,祈祝祖国万年青。”再看《题一丈红》:“老夫初写一丈红,北京阅兵花影重。若问此花送给谁,抗战军民老英雄。”这是为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创作的。在这些诗句中流贯着国富民强的民族自豪感,抒发着诗人老骥伏枥、老当益壮,“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九一八事变及此后悲惨的十四年亡国奴历史让林声刻骨铭心。试看《题高粱叶子青又青》:“意写高粱祈丰年,当年小调透心寒。开国甲子当大庆,后人莫忘建国难。”诗人作画本想写红高粱,祈丰年,贺国庆,但画上青叶后,却想起了“九一八”小调《高粱叶子青又青》,想起了国难当头时苦难的祖国,想起了当亡国奴时没有祖国的童年。“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是一首九一八事变后流行于各地的民间小调。林声出生于1931年,饱尝国破家亡之痛,深受颠沛流离之苦,心中充满着耻辱和仇恨。少年的林声曾发出“我是中国人,不是满洲国人”的呐喊。林声曾在《永远不能忘却的国耻》一文中说:“我要告诉读者朋友:我当过亡国奴,深知一个人如果被抽去了祖国的魂魄,就会如同活生生地被从生命中抹去了一样,历史在他身上也就失去了正常人生的意义。”这正如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对于林声而言,亡国奴的痛苦记忆深入骨髓,难以磨灭。林声在台湾看到由于日本侵略者把百分之九十的阿里山神木掠夺到东京修建靖国神社而处处存留的神木老根,发现了一棵神木老根上又生长了两代神木。为此他有感而发赋诗一首:“玉峰三带热温寒,红桧神木茂蔽天。三代同根奇造化,古根愤含国难篇。”(《三代神木》)神木见证了日本侵略中国台湾的历史。访问日本期间,诗人欣闻我国载人飞船升空的消息,感慨万千:“十月东京晴雨后,喜逢苍龙绕碧空。入髓曾多亡国痛,今日扬眉壮老翁。”(《东京喜逢我国载人飞船升空》)试看《题白山守护神》:“抗联足迹遍山存,野菊飘香靖宇魂。珍珠门里英雄泪,洒作白山守护神。”写这首诗正值林声79岁生日,他在诗中作注:“忽忆少年时代在长白山下的临江县,曾目睹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遗首,不禁激情涌动,以珍珠门山色画作山神,祭拜民族英雄杨靖宇。”这是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沉痛记忆,更是中华民族屈辱史的记忆。林声心中怒燃着国仇家恨之火,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林声的《晚霞阁新吟》中收入了《建党九十周年前夕寻红根游》组诗,这六首诗对于诗人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诗人以八十岁高龄亲赴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而创作的。正如诗人所言,“在我这本诗集里怀旧之诗特别是感怀红色革命之情的诗,在我的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革命人生的亮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林声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红色基因的传承和时代主旋律的回响。
试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耄耋风尘寻红根,感受信念主义真。火种破夜乾坤晓,国史新元此地分。沧桑正道苦求索,壮丽长卷九十春。温故党史多感悟,犹闻先烈悲壮音。民族复兴号角震,大任自有后来人。”
再如《感受信念》:“耄耋思源会址前,九十党庆感慨万千。立党执政定天下,红星仰止耸地天。”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前,林声回顾建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重温入党的誓言感慨万千:感怀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期待有更多的后来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林声于1931年1月出生,1947年(16岁)参加革命,1948年7月在梅河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革命队伍中成长,经历了战争的烽火、土改的风暴、工作的历练、革命的磨砺。他曾任《鸭绿江》杂志的记者、阜新市共青团市委书记。但在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被错化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到煤矿挖煤,而后又下放到农场,当了四年半的农民。后来,在基层担任乡党委书记、副区长、阜新市市长、辽宁省副省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声经历了荣辱沉浮,困厄多舛,但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仍然执着地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百姓之心为心。林声在散文《叫冰问路》一文中写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脱离农民,不能愧对农民。我们常说共产党人要做顶天立地的人,这天是什么?就是我们党的旗帜、理论,这地就是养育我们的人民……”
再看“题红船”三首:《题嘉兴南湖》:“四月南湖花吐烟,楼头春色水底天。仰彼楼痕垂沐血,九秩风云载红船。”《南湖红船》:“南湖雪浪打船窗,火炬破夜晓新航。沧海横流开玉宇,千年银杏绿岛苍。”《烟雨楼前登红船》:“九十风云擎火炬,楼台烟雨漫湖中。红船朝圣嘉兴地,又现梅河党旗红。”
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革命圣地,是红色朝圣之旅的源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而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一大”在南湖的续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届中央局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新航程。作为已有63年党龄的老党员,林声登临南湖红船便不由想起自己在梅河口入党时的情景。
诗留岁月。林声在入党60周年之际,曾创作《题向日葵》:“信手泼墨转日莲,纪念入党六十年。甲子风云横沧海,卧看日出霞光天。”在林声的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所谓:六十载光阴弹指过,为应磨染是初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晚霞阁新吟》中收录的二百二十三首诗作中,有一百余首是在诗人游历中完成的,其行程何止万里。而林声笔下的山水和咏叹的人物都是带有诗人的生命热度和情感体悟的。
林声的吊古抒怀之作,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些诗作中所咏之“景”不是泛泛的湖光山色,而是沉淀不朽光阴的历史遗迹,是作者谈古论今、借以倾吐岁月感慨的由头与引子。同样,诗作中所咏之“人”,亦非泛泛之辈,而是那些在中华史册上留下深刻烙印的家喻户晓的华夏先贤,以此表达诗人对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寄托自己报国济世的人生理想。
“秦岭怀古”系列诗作正是诗人探寻祖脉,穿越历史沧桑空间与远古祖先对话,神与物游。“周秦开国地,秦岭汉风云。白发寻祖脉,登岳壮国魂。”(《秦岭怀古》)再如《岐山吊周公》:“岐山凤鸣迹,参天烟树空。渭水开祖脉,周公祠庙崇。平乱统天下,国惊建奇功。还政储君室,万古忠君风。制礼作乐令,儒家奉圣翁。归途思总理,当代一周公。”诗人借历史上周公事迹,称颂周恩来总理的历史功绩,由远及近,由古及今,发人深思。如《谒张良庙》:“密林葱郁隐古庙,层峦叠翠万重云。四围山色环绝谷,万竿烟雨掩山门。青山不老千秋翠,古稀逢缘吊汉臣。赤松黄石深道眼,紫柏清风脱俗心。送秦一椎英雄胆,辞封万户勇退身。富贵不淫高风节,淡泊明志谁问津。云霭徘徊秦岭树,依稀隐闻夜箫音。”诗人在汉代张良的祭庙缅怀、追吊先贤,抒发自己的淡泊明志的人生操守与老当益壮的革命情怀。如《汉中凭吊诸葛亮》:“蜀都追吊三分鼎,古稀汉中谒相臣。千载祠林俱北向,面向中原遗恨陈。汉柏参天日流注,定军古墓北伐尘。双桂香绕忠烈骨,浩气蒸腾望来人。”诗作虽写的是三国时代诸葛丞相,但字里行间袒露着诗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忠诚襟怀。
如《三拜杜甫草堂》:“三来拜诗圣,喜逢丹桂香。竹笼净烟色,月润秋菊黄。民心尊师骨,老杜忧国肠。少陵碑曾考,律细风骚扬。万蜀灵光殿,五洲拜草堂。”诗人三拜杜甫草堂,感怀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既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患意识,又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又如《台南凭吊郑成功》:“赤崁楼头吊郑公,驱敌复国拓疆功。英雄少帅潮头立,王庙开山气贯虹。”诗人瞻仰赤崁楼,追思明末清初爱国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功绩,充满豪情壮志。同样,在爱国诗人于右任墓前,林声亦触景生情:“不认异乡做故乡,神州西顾海茫茫。当今草圣雄千古,我读《国殇》泪万行。”(《谒台北于右任墓》)。诗人赞叹于右任不忘祖国的情怀与志向,赞同他国家统一的中国梦,感慨他“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憾。
在《六十抒怀》一诗中,林声写道:“荣辱不惊泰山立,云压武当时有晴。叶掩西山红更赤,天池映月静涛声。”这可视作林声革命生涯的概括写照,可视作他暮年回首的拳拳心音。
纵观林声的咏古言今的各类诗作,无不彰显着老一代革命家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无不飞扬着“革命者永远是年轻”的热火情怀,其情真、其意切,情透纸背,令人动容。同时,诗作韵脚之严谨、用典之考究,足见诗人岁月积淀的诗才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