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娟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运城 044000)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广泛普及,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实施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更好的发挥翻转课堂在高职数学教学方面的实际优势,应针对当前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问题做好进一步的阐述分析,依据问题产生原因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并积极的开展教学优化,为高职数学教学更好的对翻转课堂进行运用积累经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单元化教学而言,具有更好的学习自由度,通过构建信息化翻转教学课堂使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最大限度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空间,从根本上做到细致化的教学对接,确保高职院校教学符合学生的基础学习诉求。换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将学习主动权从教师手中递交至学生,围绕学生的学习薄弱项开展体系化教学工作。它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格局,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注重对学生综合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运用课上、课下双向推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学习服务。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专业学习逻辑思维水平,使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质量得以保障。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推进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可有效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信息化网络教育方式提高专业教育的趣味性、多样性,不仅在教学表达形式方面更容易被接受,同时,在教学实践方面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简而言之,翻转课堂实际上是为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多种教学学习渠道,使各类学生均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等条件因素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引导从最基础的教学环节上为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实践。进而,使高职院校教育在翻转课堂帮助下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翻转课堂并不仅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录音等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且学习条件、空间均不受基础限制。高职数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无法充分的掌握知识要点内容以及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困难,尤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传统课堂单元化教学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深入的内容实践,使数学教育的有效覆盖范围及受众范围逐步缩小。翻转课堂可以从多个维度为学生构筑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充分了解基础知识概念,运用视频资料学习让关键的知识要点能以视频信息集成的方式,采用立体化结构进行呈现。从而,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学生对关键性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不足问题,使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进一步提升。
传统单元化高职数学教学存在重点知识反复讲解、次要知识一笔带过问题,该教学模式仅适用于学习成绩优异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难以发挥根本的教学意义。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最重要一点是其可以运用课上学习、课下教学双向结合方法,补齐学生数学学习短板,使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均能根据翻转课堂的信息化学习,逐步进行自我完善,加之教师进一步的教学点拨,高职院校学生数学整体学习能力必然会有所提升。另外,需要明确的是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无较高的理论要求。对于学习成绩优异学生而言,可以运用翻转课堂使自身数学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学生而言,同样能利用翻转课堂学习使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达到高职院校教育平均水平。
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为高职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对现有的教学信息加以完善。因而,如何科学运用丰富的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并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为高职翻转课堂数学教学的关键。目前,我国各地区高职院校对翻转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总体而言符合现阶段的教育需求,但就长效化教学发展而言仍存在部分细节化不足。例如,翻转课堂课上学习内容设计与课下教学内容实践存在冲突,未能切实的将教学资源的应用加以平衡,对数学重点知识内容进行反复讲解无法及时对教育内容做更新,使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产生严重的乏味感,从而影响翻转课堂的高职数学教学应用质量。
教学管理是教育实施的重要一环。传统数学单元化教学管理通常采用被动式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如此往复,易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翻转课堂的运用虽可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但由于部分院校未能及时做好教学延展,使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流于形式,难以从根本上对以上问题进行根除。为此,教师应以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条件,适当的对关键性知识做进一步延展,并充分保障重点知识与基础知识的稳固衔接,避免在翻转课堂教学方面产生遗漏。例如,在对某数学公式的讲解方面,不应单一的通过翻转课堂向学生讲述公式概念,而要确保学生课堂课业练习能与所学的数学公式内容相匹配,而后再利用知识巩固的方式挖掘该数学公式的数理关系,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延展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运用并非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逐步增加学习压力,而是运用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线下学习的方式,利用最少的时间、空间成本,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认知能力,使其对多元化的数学概念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错误的翻转教学规划则易使翻转课堂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阻碍。例如,因概念理解偏差,某院校数学专业教学过度压缩学生课下娱乐时间,导致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降低翻转课堂应用可行性。对此,高职院校要针对翻转课堂教学特点,制定长期的基础教学规划,保障各项教学项目设计的科学合理,从学生、教师双方视角做长效化教育布局,力求在最短时间内采用最合理的方式开展最高效的教学工作,使翻转课堂教学优势在高职数学教学方面得以充分发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教育体系开发。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仅可作为翻转课堂教学重要参考,而不应广泛运用于基础教学工作。但事实上,翻转课堂的推广运用仍存在对传统教学方法过于依赖问题,导致翻转课堂教学失去本质意义。例如,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依然采用点对面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不仅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课业学习负担,也使学生对高职数学学习产生诸多疑惑。对此,高职院校应结合数学教学特点,逐步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教育创新,以信息化教学为载体深入推动综合性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通过阶段性教学实践积累经验。继而,提升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方面的主体先进性,使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可以始终保持教育前瞻性。
多元化翻转课堂体系构建将使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丰富性得以提升,从根本上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应确立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标准,依据学生课堂课业内容完成情况对学生开展学习评价。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教学方案,确保各项教学内容的运用能与学生学习诉求相对接。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引入,不应一味的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从长远的角度做教学布局,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的层次化分析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数学教学服务。最后,对于学生层面,教师要保障其能充分适应翻转课堂学习新环境,在汲取传统单元化教学精华的同时,对现有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方式加以优化,加速翻转课堂数学教学的全面化推进,并为后续阶段翻转课堂更好地运用于高职数学教学积累经验。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挥翻转课堂教学优势。数学教学本身便存在一定的基础变量。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对翻转课堂的运用更应注重对内容的及时更新,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颖程度,在保障学生对前一阶段数学知识充分吸收的基础上应适当加入部分课下延展教学内容,使翻转课堂教学可以运用自身信息化教学优势逐步提高学生对高职数学的学习兴趣。以此建立积极的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氛围。长此以往,在良好学习氛围熏陶下高职学生必将受到潜移默化影响,长期的教学范围渲染,必然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高职数学学习实践,进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积极主动性。通过以上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增加教学灵活性解决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适当的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使翻转课堂教学成为引起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导向。
翻转课堂教育管理规划实际上是对高职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规范。翻转课堂教学的运用其本身是为更好的契合时代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利用信息化条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建立课上学习、课下教学的教育新机制。所以,构建舒缓的教学环境对翻转课堂教学运用而言至关重要。高职数学教学对翻转课堂的运用应注重以下两点。第一,翻转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条件适时地进行调整,在确保不干扰学生正常生活秩序的情况下,安排符合课堂学习的教育内容,避免因翻转课堂的运用使学生产生过度的紧迫感。第二,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规划不应以时间轴为中心,而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当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保障翻转课堂教学能与学生数学学习需求产生共鸣。利用对教育规划的完善提升翻转课堂在高职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有效性。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数学教学实施必须重视教育内容以及结构创新,使翻转课堂教学成为高职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高职院校教育创新要重视以下两点。第一,高职数学教学翻转课堂运用,应改变传统点对面的教学模式。采用点对点的教学方法,有针对的实施教学工作,使高职院校不同的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学习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意识。第二,翻转课堂的高职数学教学应加强对教学环境的优化,以数学教学内容为根本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对数学教学视频的制作方面,教师应考学生的知识消化能力,合理掌握教学强度及尺度,尽可能的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印象,提升学生数学辨识与认知能力,使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
总而言之,高职数学教学对翻转课堂的运用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并保障教师的综合教学质量。但不规范的教学实践仍是影响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的核心重点。针对以上问题,院校应结合自身教学条件,逐步开展教育创新,加强教育实施规范管理,确保翻转课堂在高职数学教学方面的实践应用,这可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长效化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