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钟鸣鼎食”谈环境音乐与饮食文化的结合

2019-02-22 06:46:24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饮食环境

孙 恺 悌

(郑州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食乐结合的历史渊源

中国饮食文化,可向上追溯至新石器时期。传说三皇五帝中黄帝的第三妃,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被尊为烹饪始祖。“民以食为天”的谚语,充分展示了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孔子曾在《礼记》中讲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说明了饮食与繁衍子孙后代都是人生大事,而《孟子·告子上》中提出“食色,性也”的观点[1],这些论证无不证明一个结论,就是饮食的重要性。

如果说在远古时期,饮食仅仅是为了果腹、生存,那么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剩余产品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便开始形成各具风格的特色饮食。中国菜讲究色泽鲜美,摆盘精致著称。孔子说“食不厌细,脍不厌精”,这体现了精细在中国饮食文化里的重要性。中国饮食文化之美并不仅限于视觉效果,更多的是意境之美,要求意味悠长,由视觉效果所带出的心灵感受,这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是一致的。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随着阶级的分化和生产力的提高,饮食的含义就不再简简单单的只是充饥了,它在统治阶级内部更多的包含了礼仪制度和人情世故,是“礼”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里,礼仪尊卑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被看重的,“礼”包含的不仅是一种礼仪制度和规范,更多的是这种关于“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精神,它始终贯穿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中。而伴随“礼”文化同生的“乐”文化也就此与饮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钟鸣鼎食”现象背后的礼乐文化

中国环境音乐使用在饮食过程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礼仪制度的制定使音乐必须与天子的饮食相伴。汉朝时成立了汉乐府,它采集各种民谣,诗词,并与之配乐,用于祭祀和朝廷宴席的演奏。唐朝时,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发展的中心,各国商人来往不断,络绎不绝,在长安,更是开始了有外国艺妓招待的酒家,此举受到了当时许多迁客骚人的追捧,李白曾赋诗;“书秃千兔毫,诗载两牛腰,笔纵起龙虎,舞曲拂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醉后赠朱历阳》)由此可发现,音乐发展到唐朝时在饮食过程中的地位已不再仅仅只是用于提高天子的威严 ,它更多的是走向了社会,用来提高人们的食欲,改善人们的心情,并从中引出对饮食文化的思考。

总之,古代宫廷中的宴食活动少不了音乐的环绕,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所谓“钟鸣鼎食”,是指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汉朝张衡在《西京赋》中也写道:“击钟鼎食,连骑相过。”[1]这些都是形容古时达官贵人之家用餐时的豪奢排场。

(二)“钟鸣鼎食”的当代阐释——饮食中的“环境音乐”

环境音乐,也可以称之为背景音乐,是以音乐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环境氛围。在环境音乐中,音乐的欣赏性就被模糊,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调节生理或心理环境,提高劳动效率,舒缓心情或增大收益效果的辅助性音乐,也就是说,加深了音乐功能性和社会性的作用。环境音乐很早就出现,可是这一概念的提出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由服部正等人提出的,之后,这个概念在许多音乐流派中得到应用。

有学者认为,单从“环境”一词来讲,要将环境音乐与人和商品或产品挂钩,讲究一种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做到这些必须具备:“主体”要独立于音乐的鉴赏,创作和演奏之外,即在“主体”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音乐;第二,则是在“主体”所在环境中,播放与环境相适应的音乐作品。这一概念被称为“环境论中的环境音乐”。也有人认为,环境音乐是一种新世纪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称为“绿色音乐”。他们的观点是,音乐不仅是播放出来的音乐,而是音乐与空间相结合,利用空间回声技巧等产生的新的音乐要素。还有一种观点则支持,环境音乐是电子音乐的一种,它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声音,如汽车鸣笛,风吟鸟唱等一系列声音进行收集,创造,与既有音乐相结合,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2]。笔者认为,环境音乐是在音乐心理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然后扩大到音乐治疗学和音乐人类学的学科,是音乐社会功能性的体现。

饮食与音乐都是美的象征,都具有文化意蕴,能给人带来心灵的享受。饮食文化与音乐自古都是密不可分的,古有帝王用餐时的奢华歌舞场景,今有我们平日吃饭时各种类型的音乐,无不证明音乐与美食可以紧密结合。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能仅仅只满足于美味佳肴带来的感官体验,更应该注重内心审美世界的升华,而环境音乐与饮食文化的有机结合,则是达成这种精神享受的有效途径之一。环境音乐会对人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所以在我们饮食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环境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愉悦,更加深刻地去体会食物给味蕾带来的满足感,使人得到真正的身心调节。

二、食乐结合的当代审美功能

(一)营造优美环境

环境音乐自古就是人类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古代征战时,要击鼓奏乐壮军威,提升士气,撤退时要鸣金收兵;山歌、劳动号子、船夫曲,能提升劳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消除劳动带来的疲惫,教堂的管风琴和唱诗班能给人带来庄严肃穆的感觉,佛教的音乐让人对佛祖心生膜拜。

在现代社会环境当中,环境音乐也无处不在。商场的环境音乐可以影响购物者的购物心理,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提高收益,它更多的是提供一种顾客所需要的环境和氛围,让顾客在消费时有一个放松的心情。校园广播的音乐也属于环境音乐的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音乐能让我们学习的压力和疲累得到释放和缓解,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歌曲更有利于我们在学校健康地成长。运动场充满极强的、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更能使运动员提升斗志,找到属于自己的比赛节奏,而办公室里的音乐则轻柔明亮,使人事半功倍[3]。

饮食中的环境音乐是必不可少的。西餐厅环境优雅静谧富有情调,布鲁斯音乐或是美国乡村民谣都能给我们的用餐提供一个与餐厅环境相适应的氛围,让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品味异域风情,而中餐厅古朴大气,相适应的音乐能让我们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厚重与丰富内涵[4]。

(二)影响饮食健康

环境音乐能够影响人的食欲。环境音乐是属于音乐心理学和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环境音乐是可以对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产生一定影响的,而人的食欲的好坏除了饥饿感之外,心情和精神状态也是有非常大的,精神状态好的时候会大快朵颐,而心情不好,精神萎靡的时候会食欲不振。

很早就有研究证明,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会让人食欲大增,但播放过于紧张,急促,声响过大的音乐则可能致使人精神紧张、烦躁、进而导致人食欲下降[5]。

(三)传播多彩文化

音乐是人类的另一种交流方式,它跨越了语言、种族、性别、地域,是全人类通用的语言,是交流的方式的一种。

在中国的音乐发展历程中来看,中国的音乐就像山水画一样,重视意境,忽略了旋律的重要性,所以中国的音乐系统性不够,多以口口相传。在配器方面,中国音乐以鼓、古琴、竹笛,编钟为主,作品偏爱五声音阶,和声效果不明显,复调出现也很晚。中国的环境音乐的配乐更多的是彰显出贵族的威严,地位和豪奢之景。

西方音乐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在最早的古希腊时期,音乐就被人们大量的使用在生活之中,不论是祭祀还是娱乐,音乐都随之相伴,密不可分。到了中世纪时期,宗教控制了西方思想,所以,那时的音乐作品都以宗教性的音乐为主,庄严而肃穆。文艺复兴之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音乐的众多流派开始出现,在之后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有地域性色彩的音乐。法国的音乐浪漫而富有情调,常运用小提琴等乐器;美国布鲁斯音乐结合黑人歌曲的特点,让人有一种忧郁的情绪需要抒发,而东欧的小调在手风琴的演奏下也独具风味。

在当今世界大融合的趋势下,音乐变得更加自由不再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比如你在商场购物时能够听到中外经典的流行歌曲;在咖啡馆时,布鲁斯的慢摇与你心情相称;而去餐馆用餐时,你却又会听到古琴演奏所带来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之感[6]。在考究的酒店里,环境音乐的选择与酒店的菜品风格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中式菜品往往配以古雅的中国乐曲,西式菜馆则伴随着西方音乐。在环境音乐的衬托下,饮食活动更有质感,人们更能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一方水土孕育的文化韵味。

三、食乐结合文化出新——以《舌尖上的中国》的背景音乐为例

环境音乐的定义是起到辅助作用的营造氛围的背景音乐,所以环境音乐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电影里的背景配乐也属于环境音乐,它是为了更好的突出画面主体而存在的。在现在的影视行业中,环境音乐不但能起到烘托主题,渲染气氛的作用,它还能表现电影画面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让人能够通过画面衍生出关于这个作品的想象与思考,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导演拍摄影片时所想表达给观众的情感。食乐结合首先体现在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与食物画面的结合中。在这样的作品中,环境音乐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烘托主题、渲染氛围。例如动画片《中华小当家》、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电影《寿司之神》《食品公司》等。在这些影视作品中,背景音乐与食物画面的结合,更好地渲染了食物带给人的感官刺激,丰富了食物的画面感和层次感。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这部作品充分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坐在电视机前就能了解到了祖国数之不尽的美味珍馐,它讲述的不仅是那些高端大气的菜肴,许多民间小吃也位列其中,亲切又可爱。纪录片画面唯美、高超的拍摄技巧将精致的美食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此片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更是炉火纯青,恰到好处。《舌尖上的中国》的背景音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拍摄地区所特有的民歌和民谣,如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在介绍陕西传统所特有的面食中,有机地插入秦腔剧团的演唱和陕西原生态民歌,让观众在感受美食的同时犹如来到黄土高原之上,进一步加深了对陕西面食的认知,这一手段在符合纪录片真实要求的同时,又渲染了气氛,让观众仿佛进入到了拍摄地区,更加突出真实的意味;第二部分则是在片中所穿插的特定的背景音乐,如《自然的馈赠》这一集,藏族女孩辛苦好久才捡来的山茸却没有卖出好的价钱,心情失落,这时,缓慢轻柔的音乐适时插入,仿佛一声命运的轻叹,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小姑娘低沉的心情;在展现陕西岐山吃寿面时,音乐又与面的制作相伴而行,音乐轻快明朗,让观众心情喜悦,仿佛都为这个过寿的老人感到高兴[7]。

环境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绝不是为了喧宾夺主,而是为了弥补画面与语言本身的情感不足,是情感的铺垫与渲染,是提高张力的表现,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良好的环境音乐的应用只能更加突出主体所想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是拍摄现在影视必不可少的要素。

四、结语

无论是在历史记载还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不难发现,环境音乐经常与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优雅的环境音乐有助于促进食欲、融洽氛围,带给食者愉快轻松的美好感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音乐与美食的结合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高级的审美追求,蕴含着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因此,如何使环境音乐与饮食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环境音乐更好地融入当代饮食氛围之中,仍是我们值得思考与解决的重要美学问题。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饮食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背景音乐的选择和管理策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0:48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背景音乐
环境
何为清淡饮食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4
背景音乐
幸福家庭(2016年12期)2016-12-22 19: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