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探析

2019-02-22 06:46:24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特色发展

王 令 云

(商丘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其强烈历史担当、鲜明人民立场、坚定信仰信念、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指导作用,呈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

一、践行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开头就提到了“不忘初心”,在大会主题当中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下来他又解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这非常简明、准确,非常深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到今天,之所以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之所以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就是因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时时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体现了爱民、亲民、为民、忧民的真挚情怀。“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1]45,“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1]5“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同时强调“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1]23;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1]23,“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45,“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45。“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1]50

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握规律的科学性

一个执政党,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首先要对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基本国情作出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确定了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征程中新的历史方位。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10,但是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12。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一个新的判断。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国情党情世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我们多年来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到近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日益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显著的标志:一是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11这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2]5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1]12。“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1]12二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27,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科学、准确地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探索规律、自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谋划事业发展,使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昂扬进取、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其内容上看鲜明地体现了昂扬进取、与时俱进、引领未来的创新性。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1]28“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1]28告诫全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要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挑战和风险。“全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6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事业发展要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29“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21;“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1]30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3]。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时代大势,洞察时代风云,引领时代潮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

四、坚守真理、丰富真理、传承文化的继承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中华民族政治智慧、历史经验、价值共识、精神追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定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23

在谈到生态文明体制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50,“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5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世界他国治国理政经验,展现出宽阔视野和博大胸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又处处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中医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