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山
(鄄城农业机械管理局,山东 鄄城 274600)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着重做好建设农机合作社这项工作,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扶持。最近几年,山东省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的合作模式越来越规范,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覆盖面也逐步得到扩大,农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截至目前,鄄城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85家,其中达到“五化”标准的示范性合作社17家,每个乡镇拥有农机合作社4家的目标提前得到了实现;农机合作社社员总数已经超过2650户,拥有各种农业机械37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额接近1.4亿元。
鄄城县刘桥农机合作社位于刘桥村北,于2013年3月2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拥有办公室2间,办公设备齐全,章程和规章制度健全。该社现有标准化库房560 m2、维修车间2间;拥有大型拖拉机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4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台,机耕、机播、植保等配套农机具65台(套);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100%,驾驶员持证率100%,农机年度检验率达100%。该社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安全形势平稳,未发生一起重大农机安全事故。
鄄城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与农机合作社驾驶操作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保障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贯彻落实。
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及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建立完善的机具、人员及机具安全性能检测等基础性台账资料,逐步形成农机合作组织安全生产内部管理长效机制。
不定期对农机合作社的安全措施、台账及消防设施配备情况进行抽查,对不按要求配置的,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安全生产。
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定期入社指导检修、保养农机具,确保作业机械无安全隐患。同时,协调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为合作社提供各类信息,提高合作社收入。
部分社员不愿意参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新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结果他们驾驶机械仓促上阵作业,技术差,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意识淡薄,有时疲劳驾驶,很容易发生机械事故和交通事故。
农机监理工作面大量广,人员编制少,财政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人员工资低、费用少、监理装备差,影响了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
目前,由于执法人员少,又缺乏活动经费,很少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由此农机合作社部分社员对农机安全知识学习不够。加之大部分合作社社员都是当地的农民,文化素质整体不高,法制观念不强,很多交通标志都不认识,导致农机事故发生频率偏高。
对合作社社员的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训方式要丰富多样。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从操作技能、安全法规、维修技术培训这几个方面对农机操作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机操作者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以减少农机操作事故的发生[2]。
农机管理部门要明确合作社安全管理目标,完善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章制度,要建立一支技术强、负责任、素质高的农机合作社队伍。与此同时,合作社要与社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严格按照责任书实施奖惩措施,逐步形成长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3]。
积极组织农机执法人员,利用“科技下乡”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农机安全月”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培训班,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规,普及农机安全生产常识。向社员送“平安农机”安全宣传挂图和“平安农机”知识手册,着力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构建人人关心、全员参与的农机事故防范体系[4]。
农机执法人员要对农机合作社的车辆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主要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以免因车辆的技术状况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为合作社的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