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分析研究

2021-09-10 07:22任静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设

摘要:本文在了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立足鄄城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已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地区的经验,对鄄城县建立电子居民健康管理平台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也给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以期居民健康档案能够充分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鄄城县;建设

我国对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研究是伴随着卫生服务系统与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而开展起来的。对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研究,除了旨在号召关注及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之外,还拓展了档案领域的学术研究空间。同时,促进了档案领域与计算机、医学领域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明,社会各项事务都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研究丰富了信息化研究的成果。

一、鄄城县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

(一)建档情况

户健康档案建档率72%~90%,多数集中在80%~85%;人口建档率为63.80%~91.38%,多数集中在65%~80%。健康档案的建档范围,91.6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涵盖了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非户籍人口,其中对人户分离、长期外出等特殊情况,83.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予建档。建档过程中,健康档案主要由社区医生、社区护士及公卫医生完成。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动了助理员参与建档。建档的途径主要有上门入户、公共卫生条线管理建档;健康体检、来院就诊、咨询等医疗行为时建档,和利用电话及发动居委干部建档,以前二者为主。

(二)管理情况

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健康档案进行了定期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周期大多为1个月,占75%,少数为3个月或6个月。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由专人质控,以条线质控人员居多,其次是团队自行质控人员及质控科专职人员。健康档案数据专人管理人数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人,个别为3人以上。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实现了健康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健康档案管理与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平台进行了整合,83.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病床工作平台进行整合,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病房医生工作站进行整合。

(三)使用情况

在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7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制定和执行保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83.33%的中心将健康档案应用在社区诊断中,利用健康档案信息完善社区诊断。健康档案的使用率多数在20%~50%之间,个别达到60%以上。有25%的中心健康档案曾为二三级医疗机构和高校科研采用;有83.33%的中心能将健康档案信息用于本单位的科研中;个别中心的健康档案曾被政府部门采用。另外,83.3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健康档案管理应用于绩效考核。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为,健康档案的使用主体应该是社区医生、门诊医生、医院管理层、卫生局及疾控中心相关部门。

二、鄄城县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对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方面缺乏配合、支持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被认为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任务,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很好地有力地将健康档案在健康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及其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重要意义加以宣传和引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不能给予有力配合和协调支持,所以社区居民这方面主动配合的意识不高。政府没有搭建一个区域内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站所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致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健康档案的建档和更新工作相当被动,进而影响到档案的管理和应用。

(二)经费不足、软件滞后影响建档质量

健康档案建档、更新工作量大,但经费人员配备不足,相关软件开发滞后,所以目前做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无差错的全覆盖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收集、建档、更新、管理、利用的主体是社区全科医生及公卫医生。但各全科医生和公卫医生之间掌握信息化的技术良莠不齐、水平不一,致使健康档案的完整度、準确性、利用度、管理率水平参差不齐。

(三)健康档案利用率低、准确率低

目前健康档案前期输入的基础数据错漏较多,使用范围较小,部分为死档,完全是为了应付公共卫生条线工作的检查要求比如建档率等。这部分档案准确度低、利用率低,基本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虽然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对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了定期质控,但各单位质控周期长短不一,健康档案的自动更新、动态管理的程度不高。健康档案的的使用范围窄,使用率较低,多数应用仅集中于慢性病管理和社区诊断,在科研中的利用率不高。

三、完善鄄城县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与完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要高起点,要制定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软件,以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本地区范围内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同时主管部门应制定各项包括工作信息采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等内容的技术规范和工作方案。在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利用的环节,要求体现卫生牵头、多部门协助的工作模式。电子健康档案是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部门积极协助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死档”的发生,提高软件的利用率,并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二)加快医学、技术标准化与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电子健康档案并无统一技术标准,所以很难进行交流、评估,只能供区域信息平台共享。所以应进一步规范医学诊断、治疗、操作等方面描述的标准化,便于实现模块间信息整合。针对电子健康档案结构体系、功能模型、建设模式等内容的研究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应受到进一步重视。建立技术标准和规范,可以消除“信息孤岛”,减少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为信息在整个系统中的通畅流动和充分利用提供保障,并且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与医疗、疾病控制等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全面整合卫生资源奠定基础。保证电子健康档案的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功能全面、传输流畅、反馈及时,以满足居民、部门需求和实现健康档案有效开发利用。

(三)立足实际,有重点地分步分阶段稳步推进

为保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质量,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经济状况、地理环境、人口资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力量)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健康档案建立方式,使健康档案建立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可采取入户调查与日常健教、咨询、医疗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居民对建档的依从性,分步推进健康档案的建立。

结语

目前国家对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在政府和相关卫生机构的支持下该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对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加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安全建设体系,保障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深化我国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黎志军,陈翔,刘旭旭.专科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应用[J].民营科技.2016(06)

[2]中国数字医学.国家卫计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逐步向居民个人公开电子健康档案[J].2017(07)

[3]庄伟萍.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厦门科技.2017(04)

作者简介:

任静,1981年,鄄城县左营镇人民政府,山东省鄄城县,学历,大专,职称,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