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奉化老年大学 刘瑞芳
【内容提要】校外教学点是终身教育发展的产物,拓展校外教学点应该成为老年大学发展的常态。把老年教育延伸到社区、街道、农村、福利院,可以让更多老年人就近就地享受学习,享受老年教育的权利,让晚年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健康,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拓展途径力求多元,教育模式提倡共赢,教育内容追求全面……笔者所在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努力,达到了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共享老年教育资源、提升师资队伍力量、构建社会和谐等预期效果。
据民政部门统计:奉化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12万左右。然而,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不足2%。奉化区辖6个乡镇5个街道,可全区仅在市区内有一家老年大学,更多的老年人想进老年大学学习却苦于“报名难”和“路途远”等因素而无法如愿,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享受终身教育和学习的权利,笔者认为,拓展校外教学点应该成为老年大学发展的常态。
2012年,奉化老年大学拓展了夕阳红怡乐园和锦山社区两个校外教学点。2013年,新增秀水社区、江口街道“大家乐”艺术团、莼湖老年学校三个校外教学 点。2016、2017两 年,又新增阳光社区、社区学院、塘下村、尚田镇四个校外教学点。奉化老年大学的校外教学点已经努力延伸到各乡镇、社区、村庄,就像天津“章鱼式”办学模式,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教学点,像章鱼的触角呈四面八方展开的状态,从而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对老年人来说,老年大学办到自己的家门口,那是最幸福的好事。因为有就近性、便利性、低成本性以及面广、量大、更具人性化等特点,具备其他形式老年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高龄老人、残障老人、空巢老人就地、就近、就便接受老年教育,省时、省力、省钱,又安全便捷。因此,奉化老年大学首先就朝着这个目标拓展校外教学点。比如莼湖镇老年学校、夕阳红怡乐园教学点等,我们选择这些本来就聚集着许多老年人的场所设点,将这些老年人组织起来,派老年大学的优秀教师定期去上课,让他们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老年教育的乐趣!
奉化老年大学办学已有二十余年,不少学员在老年大学勤奋学习,已经拥有一技之长,空闲时还会带领其他学员和邻居一起学习。我们就从现有学员中选拔优秀者,让他们来担任校外教学点的负责人,由这些“学员老师”对校外教学点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比如林坤绍、邬国琴等学员,他们是学校京剧、越剧、音乐等班级里的佼佼者,又在自己居住的社区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于是秀水家苑、江口“大家乐”艺术团这两个校外教学点就由这两位学员全面负责。他们果然不负众望,让小区的老年人享受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愉悦,同时这两位学员的专业水平也在这样地不断磨炼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有些乡镇街道的退休支部、老年活动室等,他们向往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羡慕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于是就主动来到老年大学联系,提出可否作为一个校外教学点对他们进行定期教学。这自然是再好不过,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甚至内部管理等都不需要老年大学操心,老年大学只要选派他们心仪的教师去实施教学任务就可以。比如尚田镇校外教学点就是这样成立的,孙如华是尚田镇退休支部书记,他本人就是老年大学的优秀学员与班干部,他根据退休干部的学习需求,请老年大学的优秀教师去教学八段锦、太极拳等。
像阳光社区、敬老院、塘下村等,与老年大学一直联系较多,在多次的互动交流中,双方逐渐达成共识,即共筑互动联盟,成立校外教学点,并且制定了协议:组班、教室、设备、管理、档案等都由各教学点自己负责,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以及上课教师可以共同商量决定。尽量让各教学点的老年人能够及时听到他们最渴望学习的内容。有时为了教学方便,学校还会选派各校外教学点的优秀学员参加老年大学的技能培训,然后再回到教学点进行“二次传授”。
各校外教学点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既可以让老年大学的教师不至于太忙碌,又可以避免各教学点能人骨干的闲置和浪费。老年大学会选择一批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知识广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业务精湛的教师到各教学点去任教,同时也会在各教学点物色学习最优秀、组织能力最强的老人担任助教。这样即使老年大学教师不在时他们也可以经常组织学习与活动,乐在其中,学有所成。有时,老年大学还会发现个别“助教”完全能胜任老年大学某个专业的教学,于是就会将他纳入学校人才师资库,以备急用。
老年大学与各校外教学点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达到“校内校外联运共赢”。学校如果有大型活动,我们就会通知各校外教学点,在条件允许及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可以来到老年大学共同参加活动,成为老年大学的真正一员。比如学校的九九大讲堂就特别欢迎各校外教学点的加入。各校外教学点如果有活动,也会邀请就近的老年大学学员积极参与,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比如阳光社区校外教学点就经常享受到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个社区就在学校的对面,往返老年大学是再方便不过了。
学校定期向各校外教学点送教学、送文化、送艺术、送快乐,比如送音乐至莼湖,送音乐表演到秀水家苑,送戏曲、舞蹈至江口,送太极、戏曲、音乐、摄影作品到敬老院,送语文、老年营养学、孙辈教育至阳光社区,送体育舞蹈、戏曲至塘下村,送歌舞表演至锦山社区,送越剧唱腔、京剧表演、太极套路到社区学院……各个教学点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与骨干学员的协助下,学得其乐融融。
我们拓展的各校外教学点,规模不是很大,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班级,学员也会经常进进出出,所学专业也不多,基本都是根据老年学员的学习诉求,从书画、保健、戏曲、太极、唱歌、健身舞等专业中挑选,一般一周送教一至两次。如尚田镇校外教学点,学校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先派石磊老师前去教学八段锦,直到大家学会为止。
为避免浪费,校外教学点的教材都是经过精选的,学什么印刷什么,学会后再另外印发。校外教学点还积极开展网络课堂——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经常发送“两学一做”“四个全面”、微型党课、时事新闻等供老年人学习,还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展“网络知识竞赛”,扩大知识的覆盖面。
学校积极开设第二课堂,定期开展学员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示活动,交流创作心得,同时还把这些展览办到校外教学点,让这些静态的文化成果与更多的老年人共享。如夕阳红怡乐园里的老人们,他们就在敬老院里看到了老年大学赠送的百余幅栩栩如生的摄影照片,看得认真、专注,赞不绝口。敬老院后来还把这些照片张贴在新教学楼墙壁上,让老年人随时随地可以与这些美景相伴。
学校“欢乐大舞台”定期举行学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让老年学员将自己的所学所得通过舞台演出灿烂地展现,让老同志沉浸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氛围中。同时挑选每次展演中最优秀的节目走出校门开展“送文化”活动,将这些戏曲、舞蹈、音乐等动态文化产品,送到各校外教学点,既展示校园文化教学成果,也给校外教学点带去快乐与活力。如每年的重阳节,学校就会到夕阳红怡乐园给那些孤寡老人送上专场文艺演出,让老年人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老年大学和各校外教学点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室、会议室、阅览室、运动场、舞蹈房等教育资源,都是可以共用的。还有那些校园文化、农村文化礼堂里的瑰宝,更是可以成为所有老年人的精神食粮。
实践证明,拓展校外教学点,扩大了老年教育的受众面,方便了更多老年人就近就地上学,这是一件深得人心的大好事。校外教学点拓宽了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发展的视野,打开了老年大学开放办学的大门,搭建了老年大学与社会联系的渠道,营造了一批小型的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是老年人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