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2-21 23:1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素质人才

王 冰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9)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于我国的2010 年正式颁发, 国家政策的战略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教育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1]。我国的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发展规模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并发展出更多的经济发展点。 尤其对于人才方面严重出现“用工荒”的现象,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发展战略背景下也间接性体现了对我国国际贸易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我国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软环境实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因此,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背景下发展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我国当面临的重要问题,要不断进行分析和研究。

1.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时代性

随着21 世纪国际经济的发展大爆发, 世界经济也呈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在国际上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我国想要促进国家经济的综合性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就必须要跟紧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主动的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发展趋势当中[2]。在这个主动融入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我国的综合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部分其他国家带来的经济冲击和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各大高校以及职业学院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的国际贸易专业素质人才短缺,导致我国的软环境实力存在一定差距,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在巨大的经济竞争环境下处于劣势地位。

当前,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并积极的主动融入到世界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当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易规模也不断的逐渐扩大,同时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市场的依赖程度[3]。基于以上环境基础,我国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是提高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是面临适应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发展。而承接产业转移视角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由资源供给或者产品需求条件发生的变化引起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地区,从而实现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地区向发展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只有主动和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才能够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4]。具有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等特点,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是实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为我国输送更多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从而适应全球化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时代性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发展。

2.承接产业转移视角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1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等多种教育形式主体为人们实现专业教育培训的学习。解决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投入问题是实现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供需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公办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并建立专业国际贸易人才的鼓励机制,调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和市场之间的供求关系,为我国输送大量专业的国际贸易人才。

2.2 完善国际贸易人才集聚和流动机制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大量的“用工荒”问题,因此我国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国际贸易人才的集聚以及流动机制。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各类的专业教育资源以及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和健全, 也不具备任何吸引人才的能力,且部分企业事业单使用人才的性质不一,更加导致人才的流动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要完善国际贸易人才的集聚和流动机制[5]。

2.3 强化国际贸易人才的培育机制

保障国际贸易人才的培育机制是解决现有国际贸易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问题,因此我国要对国际贸易技术人才的培育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培育机构培育专业人才的能力。 首先要实现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 优化创新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实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训过程的基本对接。

3.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现状

3.1 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塑造不高

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于社会政治、社会法律、社会经济、国际礼仪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途径, 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不仅要具备以上过硬的专业知识素质,还要全面掌握贸易对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政策和发展现状[6]。而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不高,高校的教学方法也不够全面和创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内容广泛性不高,无法与国际社会进行优质的专业贸易接轨。

3.2 国际贸易社会实践能力不高

部分高校以及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均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素养,但仍然存在仅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塑造而忽略了学生的国际对外贸易实践能力。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需要长久的时间去适应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以及不断的学习探索将自己掌握的部分国际贸易知识与工作实践相互结合, 通过大量的时间经历和实践经验才能够真正符合国际贸易的高综合素质能力[7]。 同时,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中,高校仅通过对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评定, 而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评估考核, 造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仅注重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塑造,而忽略对自己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

4.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4.1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对于具备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来说不仅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素质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包括商业英语领域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领域的综合业务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生综合的素质能力是胜任国际贸易这份职业的前提基础。 因此,在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中, 要注重对学生的国际对外贸易额专业知识以及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人才培育的机构来来说,还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设置实用性和专业性更高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2 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综合专业素质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高校和教育机构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实践,可以采用实训作业或者案例教学法等实践教学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可以采用安排学生到企业单位去实践调研,加强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自我问题分析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知行合一, 提前体验国际贸易交易的业务流程,在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再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平衡[8]。

5.总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行的迅速发展,承接产业转移视角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作为我国促进我国综合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际对外贸易经济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探讨分析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短缺的重要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的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要对我国当前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性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承接产业转移视角的社会环境背景分析对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策略,为我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促进人才的资源实现科学的合理配置,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素质人才
人才云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