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泌尿外科分会)
尿道是人体自然腔道之一,其为尿液及男性精液的排出通道。随着微创泌尿外科及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通过尿道来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统及其疾病越来越常用,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等是经尿道最常见的操作,大部分尿道疾病如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或异物、尿道肿瘤等也可通过相关器械在尿道腔内进行诊断和治疗[1-2]。经尿道腔内治疗尿道疾病具有创伤相对较小、操作方便快捷、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相对于开放手术,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3]。但尿道腔内操作自身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尿道腔内操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也使得医源性尿道损伤的发生概率呈上升趋势[4]。经尿道手术难免对尿道黏膜造成一定损伤,严重者甚至出现假道、尿瘘、直肠及阴道损伤或后期尿道狭窄等并发症[5-6]。而通过规范的尿道腔内操作或手术可减少尿道损伤的发生几率,所以规范安全的尿道腔内操作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后期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经尿道治疗尿道疾病为中心,通过科室相关设备配置、操作医生培训、技术要求以及常见尿道疾病经尿道治疗的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推荐经尿道手术治疗尿道疾病的安全共识,希望经尿道治疗尿道疾病更安全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1设备配置经尿道各种操作是泌尿外科基础常规的操作之一,经尿道手术治疗尿道疾病的各种器械或设备亦常兼容于其他疾病的治疗,科室应配备各种经尿道操作或治疗的常规器械或设备,并保证其性能正常可靠。无菌原则是外科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经尿道操作的各种器械或相关设备使用前均应进行灭菌处理或消毒保存,对于储备的物品应定期检查灭菌日期,过期者应进行再次灭菌处理后再行保存:①金属尿道探杆是泌尿外科常规操作器械,科室或手术间应备有各种型号经灭菌处理后的尿道探杆,保证探杆表面光滑及性能正常;②各种常规内窥镜、镜鞘及光源成像显示设备,如冷刀内切开镜、电切镜、膀胱镜、尿道软镜、光源、图像处理器、显示器等,腔内操作器械应严格消毒灭菌,术前检查其性能是否正常,如窥镜清晰度、冷刀是否锐利、工作组件是否漏水等;③电切环、钬激光系统、气压弹道碎石器及窥镜下抓钳应常规消毒或灭菌准备;④导尿管、输尿管导管、斑马导丝及球囊等常规一次性使用耗材应术前准备完善;⑤石蜡润滑油或利多卡因胶浆是尿道各种操作及手术最常用的润滑或表面麻醉剂,准备已包装好的一次性使用石蜡油或利多卡因胶浆可以增加操作的便捷性及安全性。对于某些精密医疗器械如内窥镜、电切设备、光纤等应在特殊条件下进行消毒和保存,科室应具备相关器械的消毒灭菌设备及保存装置,在进行清洗灭菌等处理时应轻柔细致,以免导致器械损坏。
专家共识推荐:因各种微创手术在各级医院已陆续开展,经尿道各种操作器械或设备多是科室及手术室常规准备的。有条件的科室具有自己的消毒设备,可对一些常规的精密仪器进行消毒处理,重点应注意保持各种器械无菌、工作正常、性能优良等,以确保使用时的可靠性及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安全性。
1.2人员配备与培训经尿道各种操作或手术常常比较精巧细致,因此在进行尿道腔内操作时应格外小心谨慎,不当操作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损害健康及并发尿道狭窄,熟练的操作及术者良好的配合协调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因此,相关医生在开展经尿道操作治疗尿道疾病前应熟悉尿道的解剖特征、各种尿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原则,对操作技能应进行集中培训或由上级医生进行指导,熟悉相关器械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要点。在学习及工作实践中,应注重医疗安全,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
专家共识推荐:经尿道治疗尿道疾病是泌尿外科常规操作项目,普及度较广,手术级别低。应注重对下级医生的培养及监督,使其熟悉各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避免不适当的操作给患者健康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1经尿道治疗尿道狭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交通工具的普及,外伤性尿道狭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次医源性尿道损伤近年来发生率也有所增长[7]。尿道狭窄的治疗有经尿道腔内治疗和开放尿道成形术两种方式。开放手术往往创伤大,易发生感染、尿瘘、再次狭窄、尿失禁及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临床工作中同一患者多次手术治疗尿道狭窄屡见不鲜,因而尿道狭窄成为泌尿外科最棘手的难题之一[8]。对于尿道狭窄程度较轻、狭窄段较短的患者可经尿道治疗尿道狭窄,其中尿道扩张术及尿道内切开术是应用最早也最广泛的两种术式[9],其具有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其中尿道扩张可在门诊完成治疗[10]。但并非所有尿道狭窄都适合经尿道手术治疗,应严格把控相关指征及适应证,避免加重损伤[11]。
2.1.1尿道扩张术 尿道扩张术是泌尿外科常规的操作之一,也是地方医院处理尿道狭窄的主要方式,在简单尿道狭窄的治疗中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术后复发率高,多次反复扩张或不恰当的扩张可能损伤正常的尿道黏膜,增加狭窄的复杂性及后期手术难度。所以如何正确规范地行尿道扩张治疗是每位泌尿外科医生应掌握的技能,关于尿道扩张术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请参见《尿道扩张术安全共识》[12]。
2.1.2尿道内切开术 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方便等优点,其中以球膜部狭窄内切开效果最好,狭窄段越短,手术效果越好,以狭窄段小于0.5~1.0 cm较为适宜。尿道狭窄段较长或尿道炎症重的患者不宜行尿道内切开术,部分患者因年龄较大、身体具有其他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也可行尿道内切开术[13-14]。故术前亦应完善尿道镜或造影检查明确狭窄长度及位置。尿道狭窄患者术前多伴有尿路感染,因此在术前应常规行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检查,阳性者提前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未感染者术前亦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尿道内切开器应严格消毒处理并检查其性能是否正常,如窥镜的清晰度、切割刀是否锐利、工作组件是否漏水等,另外应准备好斑马导丝或输尿管支架管作为引导。术中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也可以选择全麻(腰椎损伤或患者恐惧)。患者取截石位,尿道外口狭窄应先行尿道外口切开术。在持续冲洗状态下置入冷刀镜及镜鞘至狭窄部位,观察狭窄部位后插入斑马导丝或输尿管支架至膀胱。冷刀切割时应保持冲洗及视野清晰,常规自12点位置切开后于9点及3点位置放射状切开,保证狭窄环瘢痕充分松解。切开狭窄部位后内切开器进入膀胱,观察膀胱内是否存在病变。若切开后瘢痕呈“瓣状”,可使用电切镜行瘢痕电切术,主要应用于球部及后尿道狭窄。对于短段闭锁的球部或后尿道狭窄亦可使用尿道内切开治疗,此类患者多有膀胱造瘘,术中经造瘘口通过近端尿道置入24F尿道探子至狭窄部位并顶起狭窄隔膜,远端冷刀直视下切开即可触及探杆尖端,同前扩大切开闭锁尿道(此操作需经验丰富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治疗应在清晰的引导下进行,切割深度应以正常黏膜边缘不穿出尿道为准,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患者行内切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尿道外括约肌导致尿失禁,术中操作不要超过尿道外括约肌平面,在进镜或退镜时可观察外括约肌环状收缩的状态以预估切割界限[15]。术后患者应常规使用敏感抗生素并留置尿管,术后2~3周拔除尿管。尿道穿孔是直视下内切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避免过度扩张尿道,在清晰视野下行内切开术,切割刀伸出镜鞘应控制在0.5~1.0 cm,若切开创面见出血及脂肪组织说明已切破尿道,应立即停止手术并留置尿管,保持引流通畅。相关研究报道提示行尿道内切开后于尿道瘢痕处注射大剂量的曲安奈德,尤其是膀胱颈口缩窄,有助于降低术后尿道狭窄的复发率[16]。术中如切破尿道海绵体可致大量出血,此时应立即停止手术,并压迫阴茎根部及会阴部,留置尿管压迫止血。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是一种相对安全快捷的治疗方式,但应用时应严格把控指征并谨慎操作,对于狭窄段较长的患者建议行尿道成形术。
2.1.3高压球囊扩张术 目前,对于尿道狭窄的腔内治疗也有不少医院尝试使用高压球囊扩张来治疗短段尿道狭窄,但仍缺少高质量的证据支持。现有证据表明对于小于1.0 cm的短段尿道狭窄可试行高压球囊扩张,一般用F30高压球囊扩张。首先需在输尿管镜或尿道镜下将引导导丝穿过狭窄段尿道达膀胱内,再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球囊对狭窄段尿道进行扩张。其优点在于扩张充分、均匀,出血少、损伤小,置管方便,尤其适合于年轻人及对开放手术存在恐慌、担心损伤勃起功能的患者,但一定要严格选择合适病例。
专家共识推荐:尿道狭窄一直以来是泌尿外科诊治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经尿道治疗尿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及风险小等优点。对于简单、初发的尿道狭窄,尿道扩张及尿道内切开术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青睐,部分偏远地区可能对尿道狭窄患者行多次反复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治疗以缓解排尿困难症状,这样难免加重尿道狭窄的复杂性,给后期的尿道成形术带来难度。故在行尿道扩张或经尿道内切开时应严格把控手术指征,首诊的尿道狭窄、狭窄段小于1.0 cm的患者适合该手术方式;阴茎段尿道狭窄不推荐使用内切开治疗;经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治疗术后复发的患者建议行尿道成形术以治愈尿道狭窄。尿道扩张治疗时应避免暴力扩张,防止损伤正常尿道黏膜;而尿道内切开治疗应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注意保护正常尿道黏膜组织。
2.2尿道结石碎石及异物取出术尿道结石或异物在泌尿外科相对少见。尿道结石多发生在尿道狭窄或畸形的基础之上,而尿道异物多发生于急诊患者,多因自行自尿道口置入异物后无法取出所致[17]。尿道狭窄所致的排尿不畅、尿道炎症是尿道结石形成的基础,所以部分尿道结石患者多有尿道狭窄或畸形存在,并且常常同时伴有膀胱结石[18]。经尿道行结石碎石术前应常规行尿道镜或尿道造影检查,明确尿道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程度,同时检查结石的数目及大小,部分狭窄严重或闭锁的患者则无法直接行碎石治疗,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内镜下切开狭窄后再行碎石取石术或直接在尿道成形术时取出结石。钬激光或气压弹道是尿道碎石的常用设备。相对于气压弹道,钬激光发射时间短,作用距离短,组织穿透度浅(仅0.4~0.5 mm),不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处理结石时优于气压弹道[19]。大块结石碎块化后建议使用异物钳取出,若继续碎石,因操作空间狭窄、碎石目标较小等,容易导致尿道损伤;若不取出碎石块,可给患者排石过程带来较大痛苦。合并尿道狭窄患者术后应留置尿管,使用敏感抗生素,嘱患者多饮水。尿道异物相对较为少见,多见于患者自慰过程中自行自尿道口置入后无法取出,此类患者常常因急诊尿潴留或尿道出血就诊,因置入异物后刺激或损伤尿道黏膜,导致黏膜水肿或充血,从而使异物更难取出[20]。对于尿道异物患者应进行心理安慰,避免其隐瞒病史,应仔细询问置入物体的性质、长度及置入后的表现。入院后应积极完善尿道镜检查,明确异物的位置及卡压程度。若异物置入时间较长,镜下发现异物表面可有结石形成,周围尿道黏膜肉芽增生明显,异物卡压明显无法直接取出者,常需使用钬激光击碎后取出。术中应避免暴力拉扯取出异物,以免造成尿道损伤或出血。对于经尿道取出困难的患者应积极转尿道切开取出异物[21]。取出尿道异物后常需留置导尿管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因该类患者后期可能发生尿道狭窄,拔管后应定期随访,进行尿流率检查。
专家共识推荐:原发尿道结石相对较少见,多伴有尿道狭窄或膀胱内结石排出嵌顿于尿道,故在治疗尿道结石时根治尿道畸形或狭窄等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对于单纯尿道结石病程较长的患者,应注意术后结石再次复发并且排除尿道狭窄的可能;尿道异物多由患者自尿道口置入所致,所以在治疗前应积极开导患者以取得其对医生的信任而配合治疗。置入尿道异物多已发生尿道黏膜损伤,故同时应注意后期并发尿道狭窄可能。
2.3经尿道治疗尿道肿物(息肉、乳头状瘤、尿道癌) 尿道肿物是少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根据性质可分为良性及恶性肿物。良性尿道肿物常见有尿道息肉、尿道平滑肌瘤、尿道血管瘤、尿道乳头状瘤等;恶性肿瘤又分为原发及继发两种。原发恶性肿瘤常见尿道癌,继发恶性肿瘤常见上尿路肿瘤种植转移[22-24]。经尿道治疗尿道肿瘤具有一定局限性。尿道肿瘤患者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及血尿等症状,通过查体及尿道镜检查可明确尿道是否存在肿瘤。经尿道治疗尿道肿瘤主要针对良性尿道肿瘤,术前应行尿道镜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镜下钳取部分肿瘤组织行活检以明确病理性质,术前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常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椎管内麻醉,术前应准备好尿道电切镜、钬激光、电灼器。因尿道腔内操作空间比较小,切割过程中应充分止血,持续冲洗,保持镜下视野清晰[25]。钬激光具有切割及止血的作用,其作用距离短,对尿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切除的瘤体应充分冲洗出组织送病理检查,若病理汇报为恶性,应行根治性治疗。尿道癌是常见的尿道恶性肿瘤,分为鳞状上皮癌、移行上皮癌、腺癌、透明细胞癌、尿道泄殖腔源性癌、腺样囊性癌等,其中以鳞状上皮癌最多见、多发生于前中段尿道,移行上皮癌多发生于后尿道[26]。对于既往无尿道外伤史而出现尿道梗阻的患者应注意尿道肿瘤的发生。部分老年男性可出现尿道周围脓肿或尿道瘘,尿道癌应与尖锐湿疣、尿道周围脓肿结核、阴茎海绵体硬结症相鉴别,尿道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诊断,术前应行全身相关检查以评估肿瘤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对于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不超过黏膜固有层)的尿道癌可行经尿道尿道肿瘤电切或电灼术,术后应定期复查尿道镜,监测肿瘤复发。若肿瘤已出现尿道海绵体浸润应行根治性尿道切除术,且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应行清扫。对于继发性尿道肿瘤,需根据肿瘤全身负荷情况决定治疗方案,若全身其他多处存在肿瘤转移或侵犯则常以姑息性治疗为主。若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致尿道梗阻,引起排尿困难时常需经尿道姑息性切除尿道肿瘤以缓解排尿困难症状或直接进行耻骨上膀胱造瘘转流尿液[27]。经尿道尿道肿瘤电切术后应常规留置尿管,常规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尿液、血液较多时,应予以持续膀胱冲洗,保持尿管通畅,术后1~2周拔出导尿管。术后肿瘤可能复发或并发尿道狭窄,因此应监测尿流率并进行尿道镜检查。
专家共识推荐:尿道肿瘤是泌尿外科少见的疾病,良性肿瘤通过经尿道治疗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切割的深度及保护周围正常黏膜组织,防止术后发生尿道狭窄;对于尿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肿瘤的浸润情况,经尿道治疗尿道恶性肿瘤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者,治疗后应嘱患者积极复查,监测肿瘤的复发情况。
2.4经尿道诊治尿道外伤随着城市建设及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尿道外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尿道断裂是尿道外伤常见的类型之一,多由骨盆骨折或会阴部骑跨伤所致。骨盆骨折尿道断裂多发生在尿道球膜部,完全断裂多见,行尿道会师术较为困难;会阴部骑跨伤则以球部尿道损伤多见,以尿道挫伤、水肿、部分断裂多见[28-29]。骨盆骨折尿道外伤患者可能出血量较大,急诊入院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予以补液、抗炎、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稳定情况下方能行尿道会师术。一般多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在膀胱软镜或输尿管软镜下(无软镜的情况可使用尿道镜或输尿管镜),至球部尿道断裂处可见血肿,加快冲洗液滴注,暴露尿道断端,先以F4输尿管导管或导丝经操作通道置入,若无阻力且见尿液流出,证实输尿管导管进入膀胱,随后膀胱软镜或输尿管软镜沿着输尿管导管进入膀胱,退出膀胱或输尿管软镜,将F14~F18 Foley导尿管尖端剪开1个小孔,使其与尿管内腔相通,将导丝远端经此孔插入尿管内,导尿管沿斑马导丝插入膀胱,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0~15 mL,拔出导丝。同时尿管外端以胶布适当固定。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治疗。夜间可应用乙烯雌酚预防阴茎勃起,术后4~8周拔除导尿管[30-32]。对于尿道完全断裂、寻找尿道断端困难或置管困难患者应及时中止尿道会师术,积极予以膀胱穿刺造瘘或切开造瘘,二期再行相关手术治疗[33]。尿道会师术适用于尿道损伤较轻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低,相关研究亦发现一期行尿道会师术比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后尿道狭窄发生率更低,但尿道完全断裂、手术时间过长皆是后期导致尿道狭窄的因素之一[34]。急诊行尿道会师术前应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注重医疗安全。
专家共识推荐:尿道外伤是近年来泌尿外科急诊接诊率上升的疾病之一,患者多因车祸或高空坠落所致,故大部分患者多伴有其他合并伤。接诊此类患者时应重视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重要脏器合并伤的情况,急诊尿道会师术仅限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对于危急患者或尿道会师困难者应果断改行膀胱造瘘以缓解尿潴留或尿外渗,二期行尿道成形术。
2.5经尿道治疗其他疾病(尿道瓣膜、尿道尖锐湿疣、尿失禁) 经尿道的各种操作及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费用较低等优点,其在尿道各种畸形或结构异常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尿道瓣膜症是男童先天性下尿路梗阻的最常见病因,以后尿道多见,尿道瓣膜常引起严重梗阻,患儿常病程较长、长期排尿不畅导致上尿路扩展及肾积水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尿毒症、酸中毒等表现[35]。对于术前存在尿路感染、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应予以留置尿管引流膀胱,行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经尿道切除尿道瓣膜操作简单方便,且相对安全,为后期手术治疗也留有余地,是治疗尿道瓣膜最好的治疗办法。术前应完善膀胱尿道造影、静脉尿路造影、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尿动力学等相关检查,明确尿道瓣膜位置及病情严重程度。因该病以小儿居多,术前应准备小儿膀胱镜或小儿F12、F18肾镜,切割工具根据科室情况可使用钬激光、电灼电极、小儿电切镜等。患者多需采用全麻,膀胱镜经尿道口直视下置入尿道。尿道内注入适量利多卡因胶浆。术中应予以持续冲洗,保证视野清晰,明确诊断并了解膀胱和输尿管开口情况。如诊断明确,确定瓣膜位置、厚度及与精阜关系。从瓣膜远侧自下而上电灼或钬激光破坏瓣膜,宜于3~5、7~9、11~1点钟位置将瓣膜破坏,注意勿损伤尿道括约肌及精阜[36]。切割完毕后膀胱内注入适量0.9%氯化钠溶液,挤压耻骨上膀胱体表处,见冲水样尿液从尿道流出,尿线较前明显增粗。留置导尿管,术后给予抗炎、补液及对症处理。留置导尿管2 d至1周不等,并留置膀胱造瘘管。新生儿后尿道瓣膜往往较厚,肾镜进镜时阻力较大,即选择退镜至瓣膜远端,用钬激光将精阜及尿道12点处瓣膜切平,手术结束后按压膀胱,可见尿液流出通畅[37]。若新生儿尿道口径太小,可做尿道球部切开后经此通道行瓣膜切除术,但此通道需建立并留置尿管72 h后方能进一步进行手术,且术后有发生尿道狭窄风险,采用时应谨慎。
尖锐湿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肛门等部位,据统计,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尿道尖锐湿疣占尖锐湿疣人群的5%~30%[38]。大部分病变位于阴茎部尿道,球膜部尿道也可累及。由于尿道解剖及功能的特殊性,尿道尖锐湿疣开放手术治疗较为困难,且并发症较多,故经尿道腔内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术前应询问患者病史,行常规性相关性传播疾病检查,必要时行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若合并尿路感染需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复发率高、有出现尿道狭窄的可能。患者一般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常选用较小的F24度电切镜,也可在尿道镜下使用钬激光、Nd∶YAG激光切除疣体,直视下进镜,持续冲洗保持视野清晰,镜下每个疣体一般可见一条血管,基底较宽者一般从疣体顶部到根部进行电切,基底呈蒂状可直接行黏膜下切除,术中应避免尿道正常黏膜损伤,防止术后尿道狭窄发生,术中应用手指夹闭阴茎根部尿道,电切时应低压灌注,防止切下的疣体被冲入膀胱,造成膀胱种植。术后应常规留置尿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且规范使用干扰素防止复发,对于并发尿道狭窄患者应积极行尿道扩张治疗。
尿失禁是由尿道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盆底组织松弛或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经尿道注射相关可塑性材料以增加功能性尿道长度,压缩尿道周围空间,减少间隙,增加尿道阻力,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39-40]。常用的硬化剂有泰福隆微粒、聚四氟乙烯等。治疗前应常规行膀胱尿道镜检查排除其他病变,注射时常将套管针自尿道外口和阴道前壁之间置入,平行于尿道向前缓慢推行,抵达膀胱颈部时拔出针芯,连接装有硬化剂的注射液,膀胱镜直视下注射,可见膀胱颈部尿道隆起,证明注射有效,若出现黏膜灰白色提示注射过浅,应立即停止注射,常规注射部位为膀胱颈部尿道3、6、9点钟位置及尿道中部,各点注射剂量为3~5 mL,女性患者可在食指阴道引导下注射。男性患者常自会阴部进针,膀胱镜下在前列腺部及膜部尿道4、6、8点位置进行注射。条件较好的单位也可采用带注射装置的内镜进行注射[41]。术后不必常规留置尿管,如排尿困难明显者可留置尿管,一般1~2 d后拔出,术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及抗胆碱能药物。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尿道灼痛、排尿不适感,部分患者可能在术后1周仍有排尿困难发生。血管栓塞是少见的并发症之一,推注药物前应回抽无血后再注入,术中不宜注射过浅、避免尿道黏膜破溃及感染发生。术后低热可能是硬化剂注射引起的致热反应,无需特殊处理。
专家共识推荐:经尿道的各种操作或手术在诊疗一些少见的尿道疾病时也有一定优势,特别在治疗尿道瓣膜等先天性尿道疾病时不仅创伤小,手术效果亦理想。但因该类疾病少见,临床经验积累相对较少,故在诊治过程中应细致谨慎,避免尿道损伤的发生。
编辑和执笔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傅 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谢 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参与审稿和讨论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庆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郝 川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黄广林 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
姜 海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李 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刘中华 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撒应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宋鲁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王坤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
吴登龙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张 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张 茁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
张林琳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张小明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