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9-02-21 10:23:18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院校职业

张 丽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山西 运城 044000)

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以培养技术性、实用性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内,学生除需掌握专业内理论知识外,也要掌握理论知识的实用方法,更要学习专业英语,提高自身的实用能力。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十分相似,从内容到教学模式都更加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基础能力。这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不相符,无法起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辅助作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在改革阶段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方向,才可将教学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匹配。

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改革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全才”。而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必须与院校目标基本相同。新课改要求各个院校在培养学生理论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此,国内高职院校迅速做出响应,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加入整体目标中。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动,依照该目标调整教学规划、教学方案、教师态度。这样才能令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高度相符。

(二)可锻炼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能力“长板”集中点为理论知识的掌握,英语实践能力并未被挖掘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应用范围局限在校园内。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目标中,直接将学生就业作为重点,系统性培养学生在职业范围内的工作能力。同时,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包含实况培养、实习培养等形式,学生将进入相对专业的职业环境中,真正接触行业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积累英语实用知识。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改革高职英语教学体系,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1]

(三)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中多数学生将在毕业后进入社会,与来自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一同竞争社会岗位。2018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数量高达820万,而其中海外留学生人数为54万,达到历史新高度,毕业生总人数相较2017年增加35万人。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局势越发严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在于实践能力,但当前市场中许多岗位将人才需求重点调整为“复合型人才”。学生仅拥有专业实践能力,并不能形成高强度竞争力。学生必须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与应用能力。这需要英语教学及时作出改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改革高职英语,可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现存问题

(一)并未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不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性能力。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将高职英语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加以区分,仍将传授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基础口语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这种教学观念作用下,大学生可以掌握系统性的英语知识体系,却无法在专业内活用英语知识。对一些毕业生进行调查可知,部分毕业生的英语毕业成绩为“优秀”,但在参与工作时,校内所学基本无法应用在职场中。学生拿到的证书、成绩无法“变现”,也会降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价值。同时,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相对成熟,但缺少社会经验。他们会本能依赖教师,吸收教师价值观中的内容。当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传递英语无用论,或不认真解答学生问题时,学生将产生“英语无用”想法,学习积极性直线下降。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利用英语知识来提升就业竞争力,考取专业证书是唯一方法。事实上,证书只能代表学生的一部分能力,帮助学生进入就业竞争的第一门槛。企业会在考核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的英语对话能力、公务处理能力等。学生仅学习理论知识,而未形成系统性的实践能力,同样无法强化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改革英语教学前,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

(二)教学内容流于浅表

观察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可知,教学内容流于浅表,仅传递基础性知识的现象十分明显。例如,教材中涉及的课文,与学生专业领域相差甚远。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需要背诵的单词和短语,在就业期间的应用概率极低。这种情况下,学生输出大量时间成本参与学习,但无法收获预期内的学习成果。时间成本的输出基本无效,学生时间损耗较多,也会影响其学习质量、学习效率。一些学生表示,英语自学行为根本无法依靠课本完成。课本只能用于做题或练习翻译能力,当他们在专业领域方面出现疑问,课本无法解答。课本内容的缺失,将直接提升教师在整个课堂中的重要性。理论上,新课改教学目标作用下,教师必须降低自身的引导者地位,弱化核心形象,才能使学生形成自学习惯、养成自学能力。而当学生依靠教材无法自学时,教师将成为学生唯一的“教辅材料”。长期以往,学生自学能力不断下降,教师教学压力加重,英语教学将无法有效驱动。[3]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入手,令学生完成学业后,可直接应用所学知识。当教学内容流于浅表时,教学行为基本无效,学生职业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他们必须认真听讲,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扎实的就业竞争能力。但并非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白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生活十分好奇,教师作为传递知识、监管学生的直接责任人,理应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事实上,多数英语教师选择“放养”的形式,在使用线上线下组合教学法的基础上,直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弱化自身的监管者形象。该行为具有明显错误,教师需要弱化核心形象,但监管者形象应保留并强化,才能有效调整学生思维和行为。一旦使用“放养”方法,学生参与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流失,即使他们进入英语课堂,也无法有效吸收英语知识。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一)梳理教学流程,重塑英语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重新确认英语教学的整体流程,确认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内的地位。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开展全面、高质、系统性的英语课程,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英语教学初期阶段需要帮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教师需在该阶段中确认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出班级内每位学生的英语能力短板。确认学生能力短板后,教师可按照短板来调整教学计划,将短板处作为重点进行培养。中期阶段,教师需要完成新知识的有效输出,保证每位学生已经妥善接收新知识,并建立相对成熟的知识体系。后期阶段,学生需要进入实训空间内再度夯实自身能力,教师需反复检验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正确梳理教学流程后,教师可设定教学设计的结构,并保证后期开展的教育教学行为严格按照该教学设计而开展。其次,教师应重塑教学目标,可将教学设计成果作为参考,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英语职业实用能力作为目标。设为目标后,教师可调整教学定位,一些将自己作为核心主导者的教师,应适当“降低”教师地位,作为潜在引导者和纠错者开展教学。而一些采用“放养”方式的教师,应“提升”教师地位,重新树立课堂主导地位,在确认自己能够调整教学节奏后,再以潜在引导者身份开展教学。在梳理教学流程,重塑英语教学目标后再开展教学,高职英语教师可将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融入教学体系内。

(二)针对不同专业,构建深度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内参与英语学习的群体中,包含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英语教师应将学习结构划分为三个阶段,同步培养校内学生,并构建深度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按照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将教学划分为三阶段,即基础阶段、职业阶段以及行业阶段。基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也就是在各行各业中通用的沟通语言,以及各类英语应用文的书写模式、格式等。基础能力可以作为学习英语的骨架,学生只有建立结构正确、质量较高的骨架,才能开展后期学习。基础阶段中,教师需要使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方式,再利用一些行业内常见的素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论知识可迅速得到巩固,也可以逐步适应就业英语应用形式。职业阶段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资源升级,可采用网络素材或专项素材,将专业度和时效性较强的素材作为教学材料,提升学生所学内容的专业性、复杂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该阶段中,主要接受理论训练和书面训练。必须熟悉行业内英语实用规则与形式,建立与教师进行熟练对话的理论基础。而在行业阶段,教师可直接使用实践教学法,将课堂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设定规模较大的任务主题,真正锻炼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通过上述三个阶段而构建的深度教学模式,具有循序渐进的特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阶段性收获成就感,学习压力不会骤然加大,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4]

(三)开通选修课程,锻炼学生职业思维

事实上,必修课内能够传达的英语知识十分有限,对于一些具有学习精神和求知欲的学生来说,必修课课时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内英语教师在参与改革期间,可以要求开通大学英语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要更加贴近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务必从职业的角度出发,为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精准的教学服务。首先,教师可开通听说语音方面的选修课,一些学生在初期接触英语学习的期间,未能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习惯,学生即使拥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功底和应用功底,当他们与他人对话时,仍然无法准确传达语言实际含义。同时,在绝大多数对英语能力具有明确要求的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同样会要求应聘者的英语口语标准度达到一定标准。因此,开通听说语音类的选修课,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切实的作用。教师可选择实用性较强的口语素材作为开课标准,在一学年内,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标准的英式发音或美式发音。其次,教师可开通语言艺术类选修课。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与他人对话,但无法利用非母语来传达隐性含义。因此,教师可开通该选修课,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对话能力。开通选修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无止境”这一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群体的能力差异,选择开通不同内容的选修课,充实整个教学体系,令教学改革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

(四)应用情境教学,夯实英语应用能力

应用情境教学,教师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在学生真正进入社会的前夕,再次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实体课堂进行专业化布置,以学生专业为准,调整空间内的基础设施、工位、工作流程等等。完成专业化建设后,学生应以“实习生”身份进入情境空间内,身着正装进入各自岗位。教师将在情境空间内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例如,技术类专业中,教师可以充当对外合作检查人员,针对技术种类以及工作内容,使用英文与学生对话。[5]而商务类专业中,教师作为合作者与学生进行沟通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明确学生能力,记录学生口语对话质量和应变能力。在完成一阶段的情境教学后,教师应保留教学进度,根据不同学生的对话状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计划应针对到个人,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分配不同的对话任务。在情境教学空间中,教师仅告知学生情境主题,对话类型、各自岗位等信息不公开。在此情境下,学生可得到充分锻炼,英语应用能力将迅速增强。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即将毕业前,开通“面试官”主题,锻炼学生的面试思维能力、面试英语技巧等。

结语

综上,文章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思维为重点内容。高职英语教师在改革英语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将上述三个重点作为核心,通过梳理教学流程、针对不同专业构建教学模式、开通选修课程、创设情境教学环境等方法,有效改革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结构,提升英语教学实际质量。高职院校学生拥有较强的待开发能力,应被英语教师挖掘和开发,充分发挥学生应有的英语应用实力。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