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清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 226241)
化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但是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传统的实验由于学生参与度较少,且容易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受到多种制约,为此笔者提出要采用创新思路来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由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却彻底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实验过程中,演示实验一般就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是纯粹的观众;学生实验也是在教师导演下的一幕幕话剧,教师全方位地将脚本和台词安排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的操作,就能收获理想中的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显然是无助于学生发展和提升的.
如何让实验具有其本来的效果,如何让实验更好地促成学生能力的提升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结合创新思维来优化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方式,比如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演示,当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实验演示中时,对参与的学生而言,这自然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对那些观看的学生而言,同学的演示往往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比如学生实验,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渐完善实验思路,面对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也要积极展开思考和探索,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思维也将得到发展.
比如指导学生探索“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相关演示实验的操作中,当然教师也必须关注实验的安全性:吹气所用玻璃管的长度、发生火灾的隐患、实验药品的用量等等,这些都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之前就展开思考和设计.这样的演示实验也将演变为蕴含着师生相互合作的探究性实验.实验过程中,一些准备工作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比如用棉花团包裹着过氧化钠粉末,具体操作时学生更应该是首要人选,这时教师必须要提醒其他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而慎重地观察,当操作同学用滴管向着棉团滴水的时候,其他学生就要注意实验中发生着怎样的现象.而且实验的机会要适当均等一些,这一次安排这个学生向着棉团滴水,下一次则安排另一个学生向着棉团吹气,毕竟参与实验的机会非常珍贵,应该让尽量多的学生都获得锻炼和体验的机会.这样的实验处理才会更加充分,才能真正做到最大程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实验教学.
学生总是对题材新颖的内容充满兴趣,他们的关注度也会由此而得到提升,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毕竟很多学生都有预习的习惯,他们能够在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对实验产生一个大概的认识,如果教师原封不动地对实验进行演示和操作,他们很难产生多么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但是如果教师对实验进行适当地调整,则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学生的探索欲望会因此而被激活.笔者认为这样的创新只需要将思路适当调整即可,可以是对药品的替换,可以是对反应条件的改变,也可以是对实验操作的微调等等,实验的设计可以是强化实验现象,提升实验效率.
比如在引导学生研究焰色反应时,教师一般都会采用铂丝来吸附一些溶液,将其放在火焰上灼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粉笔也能够吸附一定的溶液,因此就用粉笔替代铂丝,这样所吸附的溶液量还比较多比较集中,所产生的火焰现象也比较明显.
以创新来优化实验内容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实验效率,有时也可以反其道行之,即调整之后,实验现象变得不再明显,或是实验索性就失败了,这时正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以更加灵活的思路在探索如何改进,避免实验的失败,学生都有一颗好胜之心,这样的教学更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涉及到很多不同类别实验仪器的使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进行组装,这样的过程对学生的操作水平能够带来训练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时候玻璃管使用不慎,就容易发生折断,甚至导致学生的人身伤害.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对常规的实验装置进行组装或调整时,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另外一个方面也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创新来优化实验,安排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比如一次性的注射器、饮料瓶子、塑料袋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高中化学实验学习中的重要素材.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制实验器材来优化实验操作,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学生采用自己选取的素材来进行实验,往往能够显示出更强的学习热情.整合生活中的瓶瓶罐罐来完成实验,还有助于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调配,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下,为了更加有效地促成学生的发展,需要多方位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要积极扩充化学实验室资源,但是学校所安排的资金往往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花小钱办大事”呢?将生活中哪些简便易得,甚至是一些废弃物拿过来,重新使用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将大大降低实验的成本,而且这样的实验还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延伸相关探索,毕竟实验器材和装置本就源自生活,学生也就可以在课外非常方便地复制实验过程.
比如在研究氯气的漂白性时,教材上所展示的实验包括制备、收集、储存、尾气处理等等,相关过程显得非常繁琐,而且药品使用量也非常大.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更加优化的调整,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进行反应来制备氯气,将盛放有0.2g高锰酸钾固体的眼药水瓶放到大烧杯中,并且在烧杯底部放着一张湿润的红纸、一张干燥的红纸、还有浸润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棉团.实验过程中向药水瓶中滴入适量的浓盐酸,然后迅速用保鲜膜将烧杯的上口封住.这样实验简便易行,尾气也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创新来优化实验设计,以此来促进学生从实验中更好地收获知识、能力,以及探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