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概念教学 推动学生物理认知的系统化建构

2019-02-21 07:03:16蒋亚林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规律物体概念

蒋亚林

(江苏省溧阳中学 213300)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重视规律教学胜过概念教学,这并不是教师没有认识到概念的教学重要性,只是对教师来讲,他们觉得将重心放在规律上,学生必然会在规律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即学生将对规律和概念实现同步理解,这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处理是不恰当的,以下是笔者的分析和思考.

一、厘清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关系

在物理研究中,概念首先是研究者对物理现象和基本过程进行描述的基本工具,可以说如果连概念都非常缺失,又如何来确定问题的表述,又如何来推进对问题的研究呢?正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我们就要分析到这样一个史实:伽利略首先面对的困难是概念上的缺失,当时人们对速度都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概念,因此伽利略建立了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然后才展开了那段震古烁今的探究历史.由此可见,物理概念是规律探究的前提,如果没有严格的概念建立过程,学生的规律研究也就是无本之木.

物理概念是学生建构物理知识网络的重要节点,正是一系列概念才将整个知识网络串联起来,才形成了诸多物理规律.所以认识物理概念,理解概念内涵与学生的物理规律探究是完全统一的过程,学生只有对概念形成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他们才能真正对物理规律产生理解.

物理概念还与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补充的关系,对问题的研究来讲,我们既需要通过概念来对问题进行科学而简洁的表征,也需要通过物理规律来形成更加本质的解释.换言之,仅有概念或仅有规律,是不足以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的.比如在研究物体的做功现象时,我们不仅要把握住功的概念,理解功的定义式,同样也需要能够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物理规律着手展开研究,而且这一思路在那些复杂问题中显像得尤其明显.

总之,无论是概念还是规律都是对物理本质的刻画,是物理知识的基本组成单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厚此薄彼,这样的操作只能注定教学上的失败,学生也只会越学越累,最终脑子中一片混沌,他们物理学习将陷入困境.

二、重视物理概念中所蕴含的物理思想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最为精华的组成,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首先关注到物理概念表达的简洁性上.物理研究倡导简洁之美,有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名称就可以涵盖一个复杂的现象,这也让某些没有系统学过物理的人感到无比的玄妙.比如在电视机正常播放的过程中,突然将插头拔下,人们会发现插头处迸发出火花,什么情况?两个字就可以解释——“自感”;再比如干燥的冬天睡觉前将毛衣脱下来时,我们会发现闪光,甚至还会听到哔哩叭啦的声音,这是什么名堂?也是两个字就能解释——“静电”,这些都是物理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当然其背后又隐含着一系列物理规律与之对应.

物理概念的形成也对应着很多物理研究思想的运用,而这些也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概念时,必须要加以强调和重视的.比如“质点”概念的提出,其目的是为了简化问题的研究,而在具体操作中是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彻底忽略,将物体视为一个有质量的“点”来进行研究.学生在学习这一概念时,必然会认识到质点并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一切物体都有自身的大小和形状.教师则要顺势让学生认识到,类似于“质点”的概念在物理研究中被称为“理想模型法”,对应的概念还包括“轻绳”——忽略质量和弹性的绳子,其拉力大小处处一致;“点电荷”——带电的点,也没有大小和形状等等.我们在指导学生研究这些概念时,要善于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要让学生深切意识到相关概念提出的必要性,由此学生也将强化对概念产生过程的理解.

还有一些概念之间的比较也蕴含着丰富的方法性,比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一般来讲,“平均速度”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它是物体发生的位移与位移所发生时间之间的比值,这是一个过程量,其求解过程也相对比较简单;“瞬时速度”概念本身的理解难度并不大,它对应的是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但是它的理解则存在很强的方法性.在概念建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将研究过程取得非常短,则对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就可以视为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这里就包含着极限的思路,类似的“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之间也是这个关系,而这一关系还将成为学生研究“微分”这一概念的基础.

三、关注物理概念学习的难点

在强化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概念学习的难点所在,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对学生施以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由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加顺畅地建立相关理解与认识.

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首要难点是抽象性,正如前文所述,概念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对最本质的物理现象进行了刻画,所以学生如果只是从字面上来解读概念的含义,这显然是不够的.怎样来避免这一情况呢?笔者认为,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更加鲜活的背景下认识概念的面貌,由此来对概念形成深刻而直接的理解.比如自感现象,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看到线圈由于自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此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概念.

学生的学习障碍有时还源于概念的相近性,研究某个物理现象可能存在多个角度,这时也就产生很多不同的概念,甚至部分概念在名称上还非常接近,这也就必然导致学生发生混淆,所以这也成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纠正的关键点.比如动能和动量,它们都是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而且都与质量以及速度这两个物理量有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混淆.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对此展开纠正,要从定义表达、定义式、矢标性等角度着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让学生在初学阶段就区分这两个概念,这将确保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条理性.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将物理概念的教学放到其应有的高度,要对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优化概念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规律物体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2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