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2019-02-21 03:45辛宝英
山东工会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农村

田 丽 ,辛宝英

(1.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管理学院 山东新型城镇化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35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地、钱,而人又是这三者之中最为核心的要素。舒尔茨认为,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人贫富的关键[2](p44)。本土化人才与综合素质高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乡村人才的培育便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能够顺利实施的极为关键的一环。教育和培训是促进农民从传统农民转向新型职业农民最为重要的一步。这其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尤为显著。《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必须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1]但是,与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这个大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将如何发展,如何培育出适应适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赋予农村职业教育新的使命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指明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方向,同时也赋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新的使命。

(一)培养农村人才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农村优秀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意见》更进一步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人才的作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素质的农村人才是助力乡村振兴最具活力、最能发挥作用的生产力因素。“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人才的培养。“三农”问题,需要依靠农村人才去解决。首先,农村人才可以促进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其次,通过农村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近几十年来,我国大部分农村职业院校,尤其是县域职业教育中心,坚持从本地需求出发设置课程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优化课程体系,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培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农村职业院校作为培育乡村各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淘汰不合时宜的陈旧课程,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农民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使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发挥重要作用。

(二)助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面向的对象为广大乡村群众,其有极大的灵活性,既包括全日制教育也包含成人与继续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众多农村职业院校为乡村未成年人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为他们步入社会、服务乡村打下了良好的技能基础。同时,农村职业院校也为许多乡村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快速掌握必备的岗位知识与专业技术,同时向他们传授新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促进传统农民素质提高,培养了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大批职业型、技术型人才。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更进一步变革与创新的同时,各级政府要更加注重非学历型职业教育及培训的重要性,并打牢非学历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基础。在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同时,必须注重群众的思想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农村职业教育的成人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农村职业教育被时代赋予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农业现代化是对传统农业的颠覆式变革,是对传统农业进行的机械化、信息化、产业化、科技化改造[3]。农村职业教育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作用如下:首先,能够培养服务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这项工程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其次,能够促进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推广。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较为封闭,加之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这便导致很多农民因循守旧沿袭旧俗,不会主动去学习新的农业知识,对新的农业技术知识有一定的抵触与排斥心理。而农村职业院校面向农村,服务农村,能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科研优势来推广与普及最新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让新技术为更多农村群众所接受。最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能有效推动农村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职业院校在研发、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通过加强农村职业院校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农业技术研发中的作用。农村职业教育通过为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成果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促进精准扶贫顺利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精准扶贫阶段。所谓精准扶贫,是对农村致贫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致贫因素的不同,分别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4]。综观国内国际的扶贫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贫困产生并且脱贫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更确切地说是贫困主体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职业教育作用的发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既能促进贫困人口的思想转变,也能改变他们故步自封、得过且过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贫困人口快速掌握技术技能,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发展职业教育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总之,贫困人口子女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能改变自身与家庭的命运。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观念相对落后,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自上个世纪90年代便已走上正轨,但至今仍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部分农村地区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给予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足够的支持与帮扶。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基本上是照抄照搬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和方法,而未充分考虑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对象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实际[5]。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片面追求学历教育,以长学制的学历教育为主,导致农村职业教育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不少农村职业院校将重点放在在校生的对口升学上,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充分掌握日后就业所需要的必备技能。而针对当地农民进行的短期的业余的职业教育培训较少。由于一些现实原因,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赖以为生的技术技能,他们注重实用性,更愿意用较短的时间去掌握一项新的技能。若是掌握这项技能所花费的时间超出他们的预估,投入与获得不成正比,他们便拒绝去接受培训。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少农村职业学校对“农”字理解太过狭隘,只是开设单一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传统专业。另外,不少农村职业院校忽略了当地发展的实际需求,盲目跟随潮流开设一些时髦热门的专业。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而且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较于普通院校教师,农村职业院校的教师更具专业性与技术性。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结构不合理。职业学校主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结构也应该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但是,目前农村职业院校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加之不少职业院校是由普通中学转化而来,导致职业类院校中文化课教师数量大大多于专业课教师。其次,教师断层现象明显。目前我国农村职业院校中“老中青”比例严重失衡,老年教师多,年轻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断层现象不利于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教师专业结构畸形。农村职业院校创设的初衷是为农村地区发展服务,其涉农和有关农村发展的课程应该占据很大比重。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不少农村学校渐渐忘记自己的任务与职责所在,在“离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少农村职业院校盲目跟随潮流,面向二三产业设置很多专业,涉农专业很少设置。这样一来,农村职业院校中二三产业的师资结构占很大比重,涉农专业教师的比重被严重压缩挤占。第四,优秀教师难以留住。目前我国农村职业院校吸引教师的优惠政策较少,由于教育、经济、离家远近等多方面的原因,已经成家的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职业的发展前景,而且还会考虑自己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是否能够为他们的子女提供完备的教育。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少农村职业院校教师更倾向于到城市发展。

(三)法律制度不健全

农村职业教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政策法规方面,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有关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项立法。199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是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而出台的法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已经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其内容亦多有不合时宜。其中虽然包含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但对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措施过于宽泛、模糊,没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多年来,农村职业教育事业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文件推动,政策文件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相较于《职业教育法》,政策文件法律地位缺失,没有足够的权威性,执行效果差。同时,政策文件具有随意性与多变性,易受时间、人事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稳定推进执行。

(四)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农村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表现在:其一,农村职业教育欠缺开放性。职业教育意在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努力吸纳各行业、企业要素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但是,不少农村职校所处的地区偏远,经济落后,可利用的资源少,也难以吸纳较多的企业要素。这不仅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受限,也不利于实现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同时,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管理者缺乏“走出去”的主动性,一味“等靠要”。不积极走出去,便无法与社会对接,无法了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真正需求,也无法统合各方面的力量来发展职业教育。其二,农村职业教育横向贯通机制欠缺,纵向衔接通道狭窄。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之间的转换机制仍不完善。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各自为政”。农村学子一旦选择了职业教育,便很难再有接受普通教育的机会。这对于期望提升学历的农村学子而言,无疑会让他们对职业教育充满了质疑,这也导致农村职校招生更加困难,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在农村更加难以展开。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走出传统思想的束缚,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农村职业教育要想顺利发展,必须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打破人们思想上对于职业教育认识的误区,转变人们的观念。首先,政府和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政府部门要从自身做起,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转变以往“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倾向。首先,从政府做起,各级政府要做好表率,担负起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并依据本地发展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农村职教健康发展。其次,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媒体、网络、电视等宣传渠道的作用,改变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端正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再次,各级政府还要对积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进行补贴,在全社会营造职业教育的发展氛围,调动人民群众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最后,从农村职业教育自身来看,农村职业教育传统的“外源性”“供给型”发展模式所形成的惯性思维和“等、靠、要”思想已严重束缚着自身发展[6]。农村职业学校必须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来强化自身。农村职业学校供给侧应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需求侧,在农村职业学校人才培育、社会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要注意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农村职业学校通过观念更新、自身质量提高以及内生发展动力的激发来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服务乡村振兴

打造一支优良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既是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农村人民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充实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最快的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背景之下,为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应给予高度重视。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充实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3]。改革教师聘任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农村职教队伍中来,不断优化农村职业院校师资结构[7];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交流,聘请企业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型骨干到学校担任专职老师,以此充实专业教师队伍。第二,加强农村职业学校现有师资的培训深造。职业院校要建立起本校现任教师的进修、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进修提升学历。第三,建立定向培养机制。定向培养有意愿到农村职业院校工作的高校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村职业院校培育充足师资储备。第四,提升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待遇水平。为了保障农村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地方政府要按时、足额发放农村职业院校教师薪资,并保持教师薪资以合理的比例增长。

(三)健全法律制度,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法律供给

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对于职业教育工作在农村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能使农村职业教育事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法律制度,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法律供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从国家层面来说,针对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根据当前中国最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种种规划,来制定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从地方政府来说,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更为具体的方针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增强执法力度,走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之路,让法律成为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最有效的保障。

(四)面向乡村振兴,优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工程。要想这项社会性工程有序不紊地深入推进,离不开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助力。必须从现在开始优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农民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员。首先,坚持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在校学生大力发展学历教育,更要大力发展面向社会、面向农民的非学历教育,将对农民进行的职业教育培训纳入到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中来。具体来讲,农村职业院校管理者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为了更好地推进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必须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时间以及选择教学方式等。首先,政府积极作为承担责任,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完善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转换机制,促进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互衔接,需要出台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法,使农村群众拥有更多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的机会。另一方面,为了方便农村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地方政府应该出台有力措施推动城市职业学院对农村职业学校的对口帮扶,同时扩大城市职业学院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其次,建设信息化农村职业学校。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建设信息化职业学校,提升农村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水平,改善教学条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共享网络教育资源,获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扩宽学生的视野与眼界,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贴近市场,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农村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