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华,田文利
(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 太原 030001)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技术、传媒格局、媒体生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快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广泛方式。就在4G改变生活已成为不争事实的同时,5G时代也已经悄然来临,技术革命在改变生活和社会的同时,带来的还有传统广电行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和要求,如何优化升级广电人才培训体系、提升广电从业人员与全媒体时代相适配的基本素质,是当前摆在广电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省级广电人才的引进和培训都是按照传统广电的需要来进行的,在新媒体逐步走入人们生活的时候,大部分省级广电在传播领域依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优势明显,竞争力强,还没有领略到技术迭代带来的变化和压力,因此从高校或机构来看,对新兴媒体人才的培养或培训还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新兴媒体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目前来看,传统型、中低层次广电人才总量过剩,符合全媒体发展要求的复合型、经营型、高层次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供给不足,有些领域甚至严重紧缺。
新媒体的兴起是近十年的事情,手机APP最早出现在2008年,但到了2010年,Android平台在国内手机上呈井喷态势发展。腾讯的应用程序“微信”客户端诞生于2011年初,现在每天超10亿人登录微信。与传统的广电行业相比较,这些较早进入传媒领域的科技公司、自媒体公司由于其体制机制更灵活,待遇更加丰厚,与传统广电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人才流失也逐步成为正常。尤其是近几年,体制内人才外流的情况时有耳闻,核心人才、业务骨干的迁移某种程度上显现出行业重心的变化,全媒型人才的供给不足和广电核心人才的流失影响着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
由于专业性强、岗位分工细、技术迭代更新快、市场复杂多变等因素,广电培训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需求调研不到位、课程建设不系统,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效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各专业技术岗位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为传统广电融合发展、融合传播指明了方向,全媒体时代既需要技术的保障,更需要人才的支撑。因此,人才队伍的转型升级成为广电媒体的重要任务,全媒体素养的全面升级对广电人才队伍的胜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媒体时代,广电人才队伍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全媒体时代,广电人才队伍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社交思维、运营思维、极速思维等新生态思维。具有从海量数据信息中发现问题的更强的新闻敏感,集采、写、摄录、编、网络运用等多种能力于一身。要不断增强眼力、脚力、脑力和笔力,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力”要求。
新技术将重构广电媒体生态,技术型人才将影响媒体融合的方向。2019,随着5G全面商用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大范围推行,为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广电人才需具备利用网络技能进行内容生产和进行跨媒体传播的技能。
全媒体素养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搭建一套科学有序、高效实用的培训体系,为广电媒体融合业务发展提供广泛的人才基础,是广电管理单位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培训体系包含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的实施及培训效果的评估等。
培训需求解决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培训谁的问题。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因素有战略发展要求、个人职业规划和岗位胜任能力,只有同时满足组织发展需求与个人发展需求,才能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我们不断深化组织和员工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帮助员工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技能发展,使员工职业发展需求与广电事业发展的要求达成双赢。我们分层次、分岗位培训进行需求分析,个性化定制需求。
(1)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需求: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便于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企业文化(广电及我台发展历史和传统)、宣传管理制度、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模块。
中青年员工有想创业、想做事的激情和梦想,他们更看重素质拓展、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提升。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事关未来发展,2018年我台在浙江传媒大学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青年人才培训班,课程有《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与媒介生态》《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与融合:困局与对策》《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与创新》等专题讲座,还分析讨论了2014-2017人民网的评选15款爆款媒介融合产品,对青年核心人才提升全媒体专业能力打开成长的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2)针对不同岗位需求: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对员工有着极强的激励作用,根据不同岗位提供不同培训课程,如采编、摄像、播音主持、技术、新媒体、管理等,按照本岗位应知应会的内容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员工拓展知识深度广度,提升专业技能,拓宽专业发展通道,使其成为岗位专家,成长为业务融通的全媒型人才。
针对频道总监、部门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管理人才,增加管理、领导力提升等课程培训。
培训的目标是为我台长短期战略服务,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提升岗位胜任力,培训目标和提升员工的个人价值是一致的。我们遵循培训目标的 SMART 原则,即具体的明确性、可衡量型、可完成性、相关性和时限性。
今年,为落实我台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战略目标、提高我台员工融媒体能力,我们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相继邀请快手余敬中、抖音冯涵月、字节跳动刘笑微、西瓜视频任少杰四位业界专家做了题为《短视频助力融媒发展的空间和路径》《短视频爆款养成攻略》等四场讲座,场场爆满,反响热烈,为助力我台融合发展指出了转型发展的路径。为借鉴中央电视台“中央厨房”媒体融合全媒体报道平台的建设形式,我们还邀请了杨继红主任到我台做了题为《电视新闻的融合与进阶之道》的讲座,重点讲述了近几年中央电视台面对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环境,实施了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在时政新闻报道领域,“央视新闻”新媒体是如何抢发推送原创特色报道,从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主流媒体中都位居前列。
经过这两年相关专题的培训,我台各个层面的全媒体人才不断涌现,在创意策划、大型活动、视觉设计、短视频制作、音频制作等领域频频出手,为我台融合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内部培训和外请专家相结合为主要形式,主要通过邀请专家或知名人士讲课、台内讲师讲课、互动交流、外出培训、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参观体验等多种培训形式;其次,充分利用学习中国、广电总局远程培训、台企业微信等网络方式进行线上学习;第三,利用两会、新春走基层、二青会等重大宣传活动等进行现场实操训练,让员工在实践中领会所学的理论并检验自己的能力,锻炼队伍。通过这些丰富、灵活的方式,构建实务与理论能力融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广电传统媒体近年来面对新兴发展的互联网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为了让职工能跟上时代,推动山西台融媒体发展,我们还根据专家意见,购买了系列媒体前沿书箱《从0到1》《让大象飞》等,并定期开展读书沙龙,让大家互相交流读书体会,以轻松活泼的聚会方式交流读后感,各抒己见,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每次培训结束后,会发放评价表进行评估,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根据培训标准衡量和比较培训效果,进行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实现良性循环。
建立定期讨论培训效果的沟通机制。人力资源部每年召集职工代表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就职业发展前景、个人愿景与组织目标是否契合、培训内容对前景的实现有无帮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分类整理分析反馈意见,进而从中发现优势和不足,以期在以后的培训中进行改进。
借鉴PDCA模型管控培训质量,形成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处理改进的培训体系管理的闭环,实现循环管理。
3.5.1 师资专家库
外聘专家库:拓展外部师资网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各高校、传媒公司、新媒体平台等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情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稳固外部讲师资源。
内部讲师库:由台领导、业务指导、部门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等组成。注重其专业能力、课程规划和组织能力等,建立精准选拔、分段培养、激励机制,打造内部师资团队。在内部传播和分享业务经验,理论与实务并重,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操性,培训效果好,也可以通过传帮带和深度沟通,完成人才的代际传承和培养。
2018年的记者节,我们策划邀请记者上台讲述他们获奖作品的创作经过和感悟,六位记者,六段感人的故事,荣获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一等奖《刘桂珍:四副担子一肩挑》的创作手记,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可感可知可学,激发出大家“比、学、赶、超”的动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5.2 课程目录体系数据库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借鉴知名企业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典型工作任务法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全面做好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岗位技能基础课程、岗位技能提升课程体系数据,加强教材与课件管理,积累案例库、素材库。
另外,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如培训工作管理制度、讲师管理办法、培训需求与评估制度、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培训费用预算管理办法、外派培训管理办法、个人进修管理规定等,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在风云激荡、迅速更迭的全媒体时代,聚焦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优化升级广电人才培训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能力建设和技术技能,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才能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成长是最好的牵引力,培训成为保持广电传媒核心竞争优势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