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
(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 222200)
生物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社会责任与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则指高中生在经过系统的生物课程学习后,初步形成的生命科学方面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提炼出有关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高中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升学阶段,若能实现对其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对其未来的学习与生存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培养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自身与学生在性格、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情境.但就这种教学方式的实现对于教学时间紧张的高中生物教师来说,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制定学习计划,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配合程度.但作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采用多样化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更好成长.
高中生的成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不断的改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情况,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行全面掌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
这里所说的综合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外,还要培养其综合素养,包括高中生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健康发展与学习能力等,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挥生物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促进学生更好的生活与学习.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高中生物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核心素养.要做到这一点,便需要教师进行权力的下放,让学生做到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但需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权力下放,并不代表着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放松自己,反而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责,包括为学生准备学习所用的相关素材,关注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当中所需的帮助及需要引导学生完成的教学内容等,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教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教师可提前录制好将要讲解的内容,再向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由学生自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对自己存在疑问或难以理解的内容做上标记.同时在上课前,教师还要将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在课上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而对于个别问题,则由学生之间相互探究解决.此外教师还要对本节内容中的重点进行点拨,问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过程又是怎样的?”在这一方式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能培养其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主要通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而逐渐进入到高中生物课堂中,其不仅是培养高中生生物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还能够提升其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实现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并强调突出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高中生的团队意识.
例如在进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先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按照一定标准将学生分成三个层级,生物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生物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生物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其次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实现对学生的合理分组,确保每个组中分别包括不同生物知识掌握程度的学生;接下来依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基因与性状、蛋白质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探究与解答;最终教师通过分析各小组代表的结论发言,指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这一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各项探究活动中.因此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依照生物教学内容,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科学探究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时,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基本单位等相关内容,且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便是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氨基酸又是何种化合物呢?他们又是如何构成蛋白质的?同时这些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何共同特点与不同点?”这些问题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与解答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高效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遵循实践性、实时性与综合性的培养原则,并通过开展翻转课堂、强调小组学习及设置探究问题等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