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占余
(江苏省宜兴市周铁中学 214261)
传统物理课堂更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他们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较为浅显,不能将知识活学活用,不能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造成教师课堂效率不高.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在物理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点,还要让其掌握学习方法,能够利用方法自主进行学习,让其发展为兼顾实践和创新的全面人才.
传统课堂,大部分教师都将自身定位为课堂的中心,学生更多的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课堂变成了物理教师的“一言堂”,物理教师更多的实施的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性的记忆式学习.该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物理教师需要正确的做好定位,要意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兴趣高昂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以及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于适时的引导.
例如,对于苏科版“光的折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发生的原理是什么.而是在开展课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预习相关课程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讲自己是怎么理解“光的折射”,为了验证学生对光的折射这一理解是否正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光的折射”小实验来验证.教师在此基础上去讲解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更为清晰的理解、认识这一知识点.教师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其中,让他们自主式、探索式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其能力.
学生之所以爱学习,主要源于其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兴趣高昂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激发学生兴趣,否则学生会生出“自己学习是给教师学”的这种错误观念.物理学科中有很多概念对于学生来讲较为抽象,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引导,不仅会让学生产生茫然感,还会让学生感觉这种“说教”式的教学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通过有效引导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育.
比如,教师在讲解“汽化和液化”一课时候,为了吸引学生,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教师可以讲到“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现象,我们平时烧水的时候,水开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冒出一些白气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汽化”,教师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去认识汽化这一现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增加面积会加快汽化”,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我们平时晾衣服为什么要将衣服弄平晾?是不是这样可以干的快,衣服上的水是不是也是汽化了,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增加面积会加快汽化”.教师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以及问题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也能够让他们更为清晰的认识这些抽象知识.
物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教师在教学时候要注重物理实验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的时候会选择直接向学生演示,部分教师直接将实验原理讲解出来,省去了学生实验的环节,这些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育都没有益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实验中,让他们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实验时候,要让学生跳出教材的限制,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教师在实验开始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们探索性的开展实验.
例如,教师在讲解《光的折射、透镜》中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果教师只是围绕教材内容去讲解凸透镜如何成像,学生就会去机械性的记忆教师所讲内容,但是学生对于该规律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该知识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理解,学生通过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道具,学生对于该成像规律需要借助烛焰的成像来理解,让学生认识实像、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学生在该学生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理解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实验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如果学生缺乏逻辑思维,他们会感觉物理较为难学,有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直接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能超出其能力范围.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来完成稍有难度的问题学习,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思想进行碰撞,从而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比如,针对《压强和浮力》中的“浮力”,很多学生在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教师为了提升学生“浮力”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解决“浮力”问题应该注意的知识点、及方法.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可以总结一套适用自己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学生讨论结束后要做反思小结,教师要对做点评和总结.小组讨论能够进行优势互补,不单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认识到合作小组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中更加强调对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将课堂还给学生、情境教学、实验引导、小组学习等积极措施,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