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磊
(江苏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 225400)
当今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耳濡目染,接触到的知识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科技较前沿的、高水平的,所以只靠大学学习的知识而且还不一定去温习、自己相对于学生永远是一桶水就敢教授学生的教师肯定是无法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在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学生也不是“白板”,所以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的,更不要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要学习的课本上的那点知识,要与时俱进,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做一个“常新”的教师,即今日新的事物,到了明日未必新;而明日新的事物到了后日也未必新,所以时刻学习是教师一项终身性的任务,不论时代怎么发展,都要让每一届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自己的“真子集”,无论是横向上还是纵向上.自己作为一个初中的化学老师,一直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心得如下.
许多教师都认为知识广博应该是大学教师具备的,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能让他们应付中高考就行了,何必过多的挖掘,“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呢!更何况他们只是一群娃,讲多了也不懂,无论是对教师的发展、还是孩子都是很难有大作为的.教师不能在知识的纵向上挖掘,加大知识的难度,但是可以从知识的横向上挖掘,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发展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像书上那样蜻蜓点水,比如万有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发现,并不是牛顿自己一下子凭空想到的,他也是吸收了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惠更斯的离心力定律、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以及胡克的平方反比定律的猜想,最后总结出来的.牛顿有一句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并不是牛顿谦虚的话,而是牛顿对其发现的理论的真实写照.当把学生心中的知识点通过横向上的拓展连成线、结成面时,学生就很自然的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看到学生在你的教授下,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的遨游,甚至他未来从事的工作都有你的影子,难道你还觉得自己的作为小吗?美国知名教育家杜威也是搞小学教育的,你觉得她的作为小吗?
教师要经常给自己充电,比如进修、培训、阅读等,更新自己的知识,时刻使自己的知识保持最广、最新、最精.作为一个中学化学老师,要始终坚持化学史的阅读,力求把自己看到的关于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科学家的艰辛付出、一些科学的人文轶事准确的讲述给学生,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化学其实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化学.比如在讲到化学元素的符号时,可以把一些元素符号命名的由来向学生讲述,使他们深刻理解,这样的化学课堂更有趣味.具体摘录如下:
元素拉丁文拉丁文的意思氢元素Hydrogenium意思是成水的元素,因为氢气燃烧可以生成水.氧元素Oxygenium意思是成酸的元素,因为拉瓦锡发现所有的酸中都含有氧元素,当然现在看来并不是如此.钠元素Natrium苏打的意思,因为单质钠最初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从苏打中电解得到的.钾元素Kalium草木灰的意思,因为金属钾也是戴维最初从草木灰中电解得到的.氦元素Helium意思是来自太阳的元素,因为最初氦元素是通过光谱分析从太阳的表面发现的.英国天文学家洛克依尔和化学家弗兰克兰认为它是尚不能根据地面元素进行辨认的.铀元素Uranium意思是天王星,因为克拉普罗特发现铀元素的8年前,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所以克拉普罗特以此命名.钋元素Polonium意思是波兰.是由居里夫人提取、发现的,同时居里夫人为了纪念她自己的祖国波兰而命名.
其实以上的实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通过这样的学习,化学课堂多么的生动有趣,多么的充满人文气息,比单纯的列举元素符号好多了.
这里的“一专多能”是指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要精通,一个在自己所教学科上不专的人很难让学生能感受到本学科的魅力所在,更不要说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了,正如庄子所说:“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其他学科知识也要有所涉猎、为我所用,上课过程中信手拈来,为课堂增光添彩.此时学生的心目中你不在是一位可敬的老师,而是一位学生崇拜的偶像、散发着特殊的魅力.试想这些“粉丝”能对你所教学科不上心吗?在课堂上,不仅要把化学知识教给学生,还要把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史教给学生,更要把与化学相关的其他学科(比如哲学、物理、生物、数学)的发展史适当的介绍给学生.比如在讲初中化学电解水的实验时,不得不提及的一位英国科学家是卡文迪许,因为他是第一个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的人,从而也就间接地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水是一种元素是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的内容(亚里士多德对恩培多克勒的“四元说”作了进一步的演化就得到了自己的“四元素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卡文迪许的实验无疑是给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卡文迪许也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他依据牛顿的热的微粒说观点发现了比热的测定法,依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出了地球的相对密度是水的5.5倍,从而计算出了地球的相对质量,等等.经过这样简单的学科史教学,不仅丰富了上课的内容,而且将课堂化平淡为神奇,不仅提升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和哲学等其他学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