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 翔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信用在经济活动中被广泛应用成为必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信用价值的认识逐渐在加强,授信交易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工具已经成为常规的销售条件和结算条款。我们注意到,授信额度与账期条款的使用能极大地激发买方消费潜能,使企业获得额外销售和边际利润,生产力也由此得到提升。世界银行曾明确表示:信用促进了销售,也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提高,间接地降低了失业率,达到了减少贫穷的目的。
同时,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国家和人民对我国全行业的信用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助于政府制定策略性的方针政策,同时提高企业对信用的重视程度,提高信用水平,打造信用名片,树立我国的国际信用形象,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用的实际应用和实施终究是要由社会的基础单元——企业来完成。而信用的使用在带给企业销售增长,规模扩张的同时,产生的必然副作用就是应收帐款规模高企,收款压力增加,资金回笼不畅,坏帐可能性提高等不利因素。所以,企业如果把握不好,对信用工具的使用没有正确的认识,只是被动跟随,将导致企业的营运出现危机。
当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授信交易行为给企业所提供的融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银行所提供的信贷规模,成为企业日常运作中事实上的第一融资渠道。而相比社会大众对金融信贷规模的关注,企业之间的商业授信规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旦由于系统性风险引发终端市场产品滞销,将导致整个产业链面临账款逾期的风险,无数企业将由于现金流问题而倒闭,严重的将影响到国计民生。如何去管控信用风险是国家、政府、行业管理机构、银行以及企业自身都应该关注的重点。
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企业对自身管理提升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指标体系去衡量企业信用风险控制的质量,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发展状况,更好的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动向,我们推出了中国企业信用管理指数(CECMI),目的就是帮助国家、政府、行业管理机构、银行以及企业正确衡量信用风险管控的质量,了解自身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将信用风险可能导致的违约率降至最低。
中国企业信用管理指数(CECMI),是中国第一份企业信用管理指标,于2009年首次发布,它选取了美国信用管理协会(NACM)为了能够从全局的眼光来考察美国经济的整体信用状况而创建的信用经理人指数Credit Managers Index (CMI)以及欧洲的信用改革联合会(Creditreform)的企业偿债能力指数Solvency Index (SI)作为对标,期望能达到以下目标:让管理层及时了解到整个行业或地区经济中的信用管理状态及其变动趋势;通过这个指数给企业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用它作为企业授信交易绩效管理的基准和预测手段;这个指数能成为经济学家和媒体在考察经济运行质量时一个常用的工具。
CECMI包含信心指数和竞争指数两部分,信心指数表达了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所采用的市场策略;竞争指数则反映了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两个分类指数的合并,反映出该地区或该行业在样本期内的信贷规模和经济景气程度。其结果可以反映特定经济区域或特定行业内的企业使用信用工具的情况和信控风控管理的质量。中国企业信用管理指数(CECMI),是一个宏观动态的导航性指标体系,对政府、银行、行业管理机构以及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竞争导向以及策略调整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通过指数,可随时掌握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和其他地区同类经济参数的差异,了解本地区经济体的综合授信规模和风险控制能力,以便在政策导向与扶持、风险预控和警示等方面更有针对性。
作为金融服务的载体,服务的对象是所有实体企业。对这些企业贸易管理行为的观察、分析与评估,能帮助银行更好地提高服务品质。信用管理指数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的判断及其可能采取的市场策略,从中可以帮助银行判断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另一方面,指数很直观地反映出企业整体竞争性和抗风险能力,这对银行的风险控制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行业是从事同类型产品的社会经济体集合。通过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的影响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风向,可以为各组织或机构提供投资决策或投资依据。
信用管理指数通过对同行业中不同规模,不同环节,不同市场的企业的调查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该行业总体的状况以及行业中经济体对现在和未来的判断。通过对指数的观察可以帮助从业者,投资者以及管理机构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很好的了解,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不断的投入再生产,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需要了解同类企业或本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经营现状,从中发现机会、看到不足,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2017年,商安信发布了上海地区2016年度的行业细分指数,针对的是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根据样本广泛性和多样性原则选取了600家样本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425份,有效问卷:366份
根据本次被调查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其中60%属于制造业、8%属于批发业、32%属于服务业,我们选取了样本中较为集中的四个行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及电子产品批发业和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在全国范围选取了约5万家同类企业进行了全国地区、华东地区及上海地区的行业均值比较,从而观察上海地区的样本企业与周边地区及全国地区的竞争情况。
最终结果为上海地区行业细分指数1016(竞争指数1007,信心指数1035)。
调研结果表明:
近六成的企业表示新增客户数量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超过六成的企业销售额逐年上升,超过半数的企业甚至表示利润率仍在上升。这些数据都表明:市场这块“蛋糕”正在变大,且市场饱和的的警示灯(边际效益递减作为信号)还远未亮起,行业群体正处在成长阶段。
超过六成的企业表示看好本行业前景,愿意继续投入。且近六成的企业已经更大力度地使用了授信交易模式:体现在企业赊销总量的上升。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企业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并加大投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行业群体在市场上确实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且呈上升趋势,行业个体普遍对本行业市场信心充足,并付诸行动。
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初步显现,我们观察到有30%的企业新增客户数是减少的,“平稳无变化”的有10%;有近40%的企业表示销售额减少;表示利润率下降的占比也超过四成,表示利润率持平的不到一成。
本次调研我们注意到一个规律:除持正面意见的企业外,持负面意见的企业,相比持平稳中立意见的企业,所占比例要高得多。我们发现该规律几乎发生在本次调研中所有有关业务发展和业绩表现的指标上。
上述现象表明,本次调研所集中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其发展已经超越了新兴行业都会经历的最初阶段即“起跑”阶段:企业条件大体相似,客户尚无明显选择倾向,大家机会平等,从而转入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法则起主导作用的“差异化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间的差异性开始体现,客户逐渐成熟并懂得挑选更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优势企业进一步发展,逐步成为行业标杆,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则将面临淘汰。
数据显示:
大约一半企业没有设置信控风控部门,而设有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也几乎都认为该部门意义有限,在实际经营中没有发挥有利作用。
客户信息还是掌握在传统的销售部门以及管理层手中,信用管理部门可以获得并利用有关资料的企业只占两成,这也是导致企业认为信用管理部门作用有限的原因——因为没有被有效利用。
做出授信交易决策的还是一些传统部门和管理人员,信用管理部门几乎没有发言权。
超过九成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信用风险转嫁工具规避风险。
总体来看,本次调研群体综合竞争力较强,对自身行业和企业前景更具信心,尽管在信用风险管控的认识和管控上仍有待加强,但行业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信用管理指数”作为一个宏观指数,较好地贴合了上述分析结果。
当信用的桥梁建立起来后,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随着信用的触角不断深入,可以将传统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链条延伸得更长。中国企业管理指数从数据采集、模型建设,及最后得出的研究成果,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信用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让企业受益,让行业发展,让社会进步,是商安信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