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晓军
(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1]。因此,糖尿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以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为主。为了良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及其并发症,要求医师在符合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不仅要挑选高性价比的药物,同时要综合考虑用药次数等能够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现对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通过我院医院信息系统,查询2015—2017年门诊药房口服降糖药的发药记录,对各品种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及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等进行统计分析。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主要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中推荐的成人常用日剂量确定。DDDs=某药的总用量(g或mg)/该药的DDD,DDDs越高表示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DDC=某药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反映了该药对患者的经济负担,是医师在选择药品时需考虑的必要因素之一[2]。
我院门诊药房在用的口服降糖药可分为6个亚类,12个品种,分别为α-葡糖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片)、双胍类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片)、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片、沙格列汀片)、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比嗪缓释片、格列齐特片、格列美脲片及格列喹酮片)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盐酸罗格列酮胶囊、盐酸吡格列酮片)。
2015—2017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2016年较2015年增长21.86%,2017年较2016年增加了6.22%,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各亚类的销售金额排序基本稳定,α-葡糖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销售金额排序稳居第1、2位;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中都有2015年首次在门诊药房销售的品种,新品种的销售金额在2016年有大幅提升,在2017年增长趋于稳定,符合客观规律,见表1。销售金额受药品单价、相关法律法规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逐步实施和完善的新医改政策,如药品售价零加成、降低药占比和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等都会对药品的销售金额造成一定的影响。
2015—2017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各品种的DDDs排序基本稳定,居前3位的均为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和格列齐特片;盐酸二甲双胍片为DDDs最高而DDC最低的药品,最为经济有效,见表2。
表1 2015—2017年我院门诊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Tab 1 Consumption sum of various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for out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5-2017
表2 2015—2017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各品种的DDDs及其排序、DDCTab 2 DDDs and its ranking, DDC of various categories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for out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2015-2017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且有个体差异的过程。医师综合考虑疗效、经济等多种因素,采取个体化给药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及相关并发症,使患者有较高的生活质量[3]。我院在用口服降糖药共12种,基本能够满足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的需求。
本调查结果显示,2015—2017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中,盐酸二甲双胍片的DDDs排序均居第1位,且DDC低,证明其在我院口服降糖药中的重要地位。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首选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4]。我院盐酸二甲双胍片的DDDs排序情况与上述指南推荐相吻合。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为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增加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应答等,具有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对心血管事件有益和减轻体质量等优点[5-6]。同时,由于近年来二甲双胍的一些新的应用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如可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减轻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及排卵状况,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7]。因此,我院生殖中心等科室对于该药也有一定量的使用。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二甲双胍作为口服降糖药一线用药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本调查结果显示,3年来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销售金额排序均居第2位,除格列美脲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外,其余药品的DDC均在2元左右,性价比较高。第1代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由于不良反应多、剂量难以控制,现大多已被淘汰。我院在用的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有5种,多为第2代和第3代。相较于其他口服降糖药亚类,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在门诊药房的品种较多,故一些品种的DDDs排序不高。该亚类药物主要通过结合人体胰岛β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从而降低血糖[8]。除格列喹酮外,大多数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加之其作用机制,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9],因此,对该类患者使用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时需综合考量。
我院在用的DPP-4抑制剂有磷酸西格列汀片、沙格列汀片,2药的DDC均较高,分别为8.43、8.65元,但均属于合肥市医保目录中的乙类药品,自付比例为20%,因此,使用上述两药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DPP-4抑制剂为新型口服降糖药,通过抑制DPP-4而延长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进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10]。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不良反应小、可延迟胃排空和增加饱腹感以抑制摄食量等特点[11]。但可能暂时不符合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我院2个DPP-4抑制剂品种的DDDs排序均不高。我院对于该类药物的引进,丰富了口服降糖药品种,能够更好地满足医师对于患者个体化用药的需求。
3年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销售金额排序始终居第1位。我院在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品种为阿卡波糖片,其DDDs排序居第2位且保持稳定,DDC为4.86元,费用合理,为我院口服降糖药中的一线用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α-葡糖糖苷酶,延缓小肠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从而延缓葡糖糖的吸收,具有作用局限在肠道及对肝、肾功能基本无影响的优点[12]。我国的饮食结构中,主食大多为米面,因此,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50%的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或单纯餐后血糖升高。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适合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13]。我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销售金额排序与上述情况相吻合。
总之,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以控制血糖和相关指标[14]。如果血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疾病后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甚至发生循环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若单一药物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联用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方案,配合合理的低脂饮食及适量的运动,使血糖及其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5]。综上所述,2015—2017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呈升高趋势,医院能够积极引入新品种满足个体化用药的需求,医师在选择药品时能够遵从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用药基本合理。